第一段(2019年09月28日):
“‘赤丹’的硬度极高,以它作为弹壳内部再装药的话,会不会影响爆炸的威力啊?爆炸时装药的能量光是为了冲破它作为外壳的束缚就得消耗掉很多了吧?”我说。
“这种问题军工大佬们怎么可能没考虑到呢?我刚才说不装装药只是一个比喻,实际上不可能不装装药,这枚弹丸是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是一块一块的模块分别建造好之后再进行组装,这个施工方式有点类似造船,也是因为它实在是太大了。
你想想看,一枚口径260米,长度910米的弹丸怎么可能用整体制造的技术制造?那仅仅是模具规模就够让人头大的了,所以这种规模的东西,模块化建造是必须的。
而模块化除了便于建造以外,还有一个好处,就是这些模块在设计时除了承担起组成成弹丸本体的使命以外,还有另一个作用,就是模块与模块之间的连接,从内部爆炸是易于破碎的,与之相反的是它们外部结合后极其坚固,即便用3万吨级的核弹头直接命中都无法有效摧毁,其它反导拦截手段对它更是毫无效果,但是这些结构被设计为可以抵挡外部攻击,可只要内发生爆炸,那么它们就会相对很轻易的被爆炸的能量冲碎,然后四散飞出去,这个原理有一点像加榴炮使用杀伤爆破弹时为了增加杀伤力而临时加装的‘预制破片套’,不过只是前者的规模超大而已。
而内部装药爆炸后,就会按照这个设计,将外层那些建造时结合在一起的模块按照它们的结合缝把它们再给炸飞出去,既没有过多消耗装药的能量,有利于毁伤,而且它们同时也成了这枚弹丸的‘超级破片’增加了附加杀伤力,这种破片一个可以产生1055枚,平均每一枚2.8吨左右,飞出去的速度可以达到12倍空气音速,砸到地上的威力不低于8000-1万吨TNT,这就等于弹丸在爆炸时会炸出去1055枚8000-1万吨当量的小当量核弹头。”尤琦说。
“这么厉害?!那内部装药占比是多少?多少吨?”我说。
“占比大约为49%,既1470吨,装药本身也大有学问,用的以2克反物质为引信,外层为重聚变原理的材料,属于一种‘反物质+聚变核武器’的混合体,这主要是考虑到以现在的技术条件,反物质的产能还是太低太低了,2克已经是2年左右的产量,以前者作为引信,能大大提高后者的反应率,释放的能量更多,而这两者结合后,大约能发挥出相当于纯反物质装药35%左右的威力,即便是这样,那也足以击沉世界上大部分的岛国,比如英国、日本、新西兰、冰岛、马达加斯加等等,都不在话下。
这还只是纯装药的威力,没有计算弹丸本身产生的动能所造成的的破坏。
量化一下的话,总和本身动能加上装药爆炸,那就这枚弹丸的总合毁伤力大概相当于一枚直径2公里左右的陨石砸击地面的效果,如果以中小型国家为标准的话,那基本上可以起到‘一发灭一国’的程度。
而像这个‘合体物’,就是再好不过的目标了,为了能将其彻底干掉,装药等级经过了严格计算,保证能彻底杀死它,但又不能过剩太多,一次杀不死的话,那就有隐患,并且再打一次成本着实太高,而如果过剩太多的话,那剩余部分的能量释放出来,‘合体物’是完蛋了,可10国联合舰队也会毁灭于它所产生的海啸之中,就是深藏于海底的‘大夏国’,都免不了遭到波及。”尤琦说。
(一百零八)“冲天炮”项目(下)
“嗯—你这样一说,那之前的432枚核弹头完全就是‘小朋友’了,不过这么一枚弹丸相当于一个航母战斗群的造价,那这笔钱就是我国自己出吗?要是这样的话,也太不像话了吧?”我说。
“能动用这个武器的前提就是已经与另外9个参战国签署了相关费用的协议,总的来说是我国承担25%的费用并负责发射,另外9个国家则单纯承担其它75%的费用。”尤琦说。
“那还差不多,看也是不必到份儿上,也不至于用这种级别的‘大杀器’,对了,我之前看过相关资料,当时里面并没有提到它还能当电磁炮用,只是说用于航天运输,所以将山体所谓‘发射架’,以一个固定的不变射角没有问题,但作为电磁炮来用的话,目标不可能永远只在一个固定方位,来袭陨石也不可能都在一个方向,它是怎么调整炮口的?真要能调整的话,那动作也太大了点吧?”我说。
“炮口本身就是固定的,不会调整,如果需要打击不在炮口指向范围内的目标,那也很好办,就在弹丸本身上下功夫,几千吨的弹丸,想在上面装上动力系统与制导乃至全套的导航系统那都是很容易的,反正无论是打大气层以内还是以外的目标,都得先将弹丸发射至外层空间,所以让弹丸在外层空间通过自身动力按照‘弹载计算机’或地面人员的操纵下完成弹道校正就行了。
这枚弹丸的速度将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也就是16.7公里每秒钟,为了达到这个速度,它要现在12.5公里长的电磁轨道上被加速到第一宇宙速度,用以脱离地表引力的束缚进入地球轨道,然后在以大气层外反复加速,一直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彻底脱离地球引力,进入‘地月轨道’,然后围绕着‘地月轨道’继续加速,最终加速度到第三宇宙速度,再根据控制返回地面,重返大气层直至最后击中目标。
不过在返回时为了调整射入角,让弹丸最终能以接近于垂直弹道的形式‘灌顶攻击’,它还会在大气层的外层进行‘打水漂’,每‘跳’一次,就能跃进3万公里左右,这个过程虽然对积攒起来的速度有一定的损耗,但是到达每一个‘水漂’的最顶端时,再向下俯冲就会把这个损耗抵消掉,最终实现既调整到了所要的垂直射角,又让速度没有额外的损耗。
这个打击方案,没有别的作用,只要用出来就是‘灭国’的。”尤琦说。
“那最终的这个过程岂不是就跟‘嫦娥五号T1’试验器返回地球时差不多吗?”我说。
“嗯,原理是一样的,只是‘嫦娥五号T1’的速度要小得多,最快的时候值达到了第二宇宙速度,在大气层外‘打水漂’则纯粹是为了减速,否则以这个速度直接重返大气层会因为摩擦过大而烧毁,它的单次跳跃距离也只又2万公里左右,比‘五级冲天炮’的3万公里还差了不少,这主要是速度上的差距导致的。
而且‘嫦娥五号T1’试验器本身就承载了‘减指标’验证‘五级冲天炮’部分技术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