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第一段(2019年07月01日更新):

(三十一)怪物的“远程火力”

“的确是有点险,不过我们已经是用最快的速度了,就凭‘凭空’铺铁路这一条,这也绝对算得上是世界工程史,特别是铁路建造史上的一个奇迹!

打了这么半天,感觉这次唯一一个能算是好消息的就是这些怪物此次虽然出现了飞行品种,但威胁最大的地面品种起码在防御力上并没有什么太多的变化,要不然我都想到若是发展到用机枪都彻底打不动的那一步,咱们除了跑也就别无选择了。”我同样用耳麦回答说。

“不是它们不想进化成完全‘免疫’子丨弹丨攻击的防御水平,如果可以,它们还想进化到能抵御炮弹、导弹的程度呢,只是现实不允许而已,在你们回来之前,我们这边打了少说也有半个小时了,我抽空又从新抓了地面怪物的尸体,拉回来请赵院士他们做了一个简单的分析,目前得到的答案是以它们现有的模式,这种最多抵御小口径武器射击的防御力已经是它们所能达到的进化极限,这就是它们防御力的‘天花板’,所以起码暂时是不会出现比这防御力更高的情况,但是也得预防这些家伙往其它方向进化,比如空中种类的出现就是一个典型例子。”漆六桐说。

我回应了一声后,杨壮对我说:

“行啊你,没看出来你还是块当机枪射手的料,咱俩这配合,要是‘穿越’到了二战时期,那绝对是对儿王牌机枪手。”

“你可拉倒吧,咱俩能打的这么得心应手,除了这枪就适合这种场合打,以及弹药充足之外,最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对面的怪物没有远程攻击能力,另外它们也被我们打的有点懵,没有直接攻击我们,要是对面是正经八百的军队,你看还能让咱俩这么‘悠闲自得’的打不?早就几枚火箭弹甚至是反坦克导弹招呼过来了,如果是大部队,呼叫后方的炮兵或者是航空力量把咱们一次性全部炸的坐上‘土飞机’也不是没有可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性能优秀,但灵活性低下的武器装备在二战之后就基本退出战场的原因,比如这水冷式重机枪以及咱们所坐的装甲列车。

说白了就是在战后的火力环境下生存力太差,被人发现基本就没跑儿了。”我说。

“呃,反正无所谓,能对付它们就行,唯一可惜的就一件事,就是小雨没看见我刚才这么英勇的一面,如果看见了,那绝对能给我‘加分’不少。”杨壮呲牙一笑说。

说着小雨,我还真就看见她了,她正戴着口罩与手套,做了些简单的隔离防护措施后,跟几名护士抬着担架从地下掩体的方向快速跑到外层防线的位置,然后帮忙将一些在之前护甲怪物进攻,以及空中怪物投放致命绿色液体时被那种不知道是通过什么原理爆炸中而受伤的伤员,看这些人痛苦到扭曲的表情,就知道这伤虽不是热兵器造成的,但其中的滋味肯定也是相当的不好受。

杨壮看罢就想跳下车去去帮忙,而赶在这个节骨眼儿上,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怪物群居然在如此之短的时间内展开了第四次进!

而且更糟糕的是,就在几分钟前我给杨壮随便说的一句关于怪物的话,竟然变成了现实!

什么话?这次汹汹而来的怪物,居然真的拥有了远程打击手段!而且“火力”还异常的凶猛!

这次这些怪物之中除了之前那种在一个类似人类的躯干上长有“品”字形三条腿,两条上肢为反刃刀造型的螯,满身外骨骼的护甲怪物以外,又多了一种,这一种,这种新型怪物的外形大致与上一中类似,也是“三条腿、人身子、苍蝇头”,但不同的地方是它的躯干两侧没有反刃刀一样的螯,而是换成了两个好似莲蓬头的玩意儿,上面密布椭圆形的黑色孔洞,仔细看还能看到孔洞里面好像嵌着什么东西。

这种新型怪物出现的数量并不多,一次大约百余只,但它们对我们造成的威胁可比之前那些成千上万只双螯护甲怪物大太多了,没有别的原因,就是正如上面所说,它们具备远程攻击能力,而且不是一般的强。

具体的攻击方式就是在身体两侧貌似莲蓬头的那两个东西里向我们喷射出大量和孔洞一样也是椭圆形的物体,也就是方才所说嵌在里面的物体。

这些物体姑且被称作是它们的“弹药”吧,将其发射出来之后的有效射程我目测起码不低于800米,而且威力极大,大到一发只要命中,作为目标的人类,就会被直接打烂身体,之前还以为只是作为依托使用的防御工事这次没想到真的发挥用处了,在双方展开对射后一时间有无数这种椭圆物体被发射出来,或击中人体或击中掩体,击中人体的那如果是没有任何防护的投诚武装,基本上必死无疑,而击中的要是有全套单兵防护装备的维和战士,则打中头部者也难逃一死,打中躯干者的则当场遭到了重创,其中我亲眼目睹后者中有一名小战士胸膛位置被接连击中3颗,然后被这巨大的冲击力打倒在地,而他倒地后当场就口鼻窜血不省人事,一看就知道是内脏在剧烈的冲击下发生了严重破裂,导致内出血;旁边的战友将其拖到暂时安全的位置后撕开防弹衣用于固定袋口的魔术贴,把里面的防弹插板拽出来才发现这些能轻松抵挡中小口径步枪弹的插板竟然已经被击碎了。

若不是这插板的保护,那这名小战士的结果可想而知,但即便是插板以自身碎裂的代价消解了椭圆物弹丸的大部分动能,剩余部分仍然可以对人体造成极其严重的伤害。

至于打在工事上的,填充有各种防弹材料的临时模块化工事被其打的碎屑乱飞,很多打到防线后方钢筋混凝土墙体上的更是弹丸在墙壁上开出了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并深深的嵌入到了墙壁之内。

就这威力,至少已经不次于12.7毫米的大口径机枪子丨弹丨,而雪上加霜的这些椭圆弹丸不仅威力巨大,射速更是不慢,在没发射一颗时都会产生“噗”的一声,而现场这种声音已经多到了连成一片,无法区分单个声音了,这说明椭圆弹丸的投射峰值速度起码已经超过了每分钟1000颗,但就密度来说,肯定又远远不止每分钟1000颗。

我心里纳闷儿它们是通过什么能量输出方式将椭圆弹丸打出去的,而椭圆弹丸又是什么材料、怎么来的,只是这些问题眼下是没工夫搞清楚,现在要做的就是拉开架子跟它们干到底。

(未完待续)

第二段(2019年07月01日更新):

防线上与远程怪物展开对射的同时,我们这边自然不能袖手旁观,也火力全开支援营区的战斗,这从新开火就吸引了一部分远程怪物的攻击,起码三四十只调转“枪口”瞄准装甲列车就纷纷开打,火力之密集让我们在开始甚至都有被反压制的势头,不过幸亏我们所在的这是辆装甲列车,全车周身上下全部被不低于30-50毫米的装甲所保护,这个厚度虽然不足以抵挡哪怕是二战时期的主流口径穿甲弹,但抵挡威力与12.7毫米大口径机枪弹相当的椭圆弹药还是绰绰有余的,只是无数椭圆弹药相继打在装甲上所发出不绝于耳的“咚咚咚”声音让人开始时听的有些心惊胆战,不过在适应之后也就无所谓了。

虎牙与张楠锋等人集体配合操作的那3门40毫米高炮仍然是中坚力量,它们在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地射击,所以在炮口的正前方装有装甲挡板,可以阻挡常见子丨弹丨及弹片的攻击,防护效果虽不如装甲列车上的主装甲,但作为一道保护操作人员的屏障,还是勉强合格的。

防护力最强的则莫过于T-54的炮塔,这炮塔采用鹅卵形铸造而成,200多毫米的正面物理厚度再算上倾角,让对方的椭圆弹药无论如何都无法威胁到它,让它可以作为整个装甲列车上可以最为从容开火的武器。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90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90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