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想来也对,就我们四个人,那一架运-20几十吨的战略级有效载荷重量,怎么说也不可能只运送我们及我们的东西,那样的话就太浪费了。

路上,杨壮充分发挥出了自己“没脸没皮”的本质,向着范小雨展开“猛攻”,当然了,这个猛攻还不是真正的追求,就是没完没了的套近乎、献殷勤,我观察范小雨的反应,感觉她不是特别抗拒,对杨壮那些无厘头的笑话还挺感冒,这心里才放下来一点,看来希望还是有的。

除了他俩的对话以外,我见缝插针的介绍了一下尤琦要派遣的虎牙是个什么情况,并模糊了任务地点以及性质,说了说他那些我亲眼所见的实战战例,听到这些内容,张楠锋那顿时就来了兴趣,他说:

“你说尤小姐会派一个以前是‘剔骨刀’部队的兵来协助我们?”

“嗯,论服役年限,他可是‘剔骨刀’的老兵了,上次咱们一起去神农架时,他本来也要去的,但临时有别的任务,就没来,要不然你跟王虎就能认识他了。”我说。

“这个部队在我们哪里名气可不小,不客气的说,我一直想找机会跟那里的人较量较量,听说他们个个都是把单兵军事技能,尤其是杀敌技巧练到极致的兵王,我倒想看看,这兵王有什么过人之处。”张楠锋说。

“咱可是一伙的,‘以武会友’的事情等这次任务结束以后再说,你可别跟他见了面之后就要比拼军事技能啊,这不是来比赛的。”我说,心想队伍里要是有两个人较劲的话,那这个队伍肯定就得“事倍功半”,什么事也干不好,更何况从武力角度将,他俩将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保护我们仨的主力,主力之间不愉快,那还能有个好?而张楠锋则笑道:

“你误会了,军人之间的比试,不一定就是当面锣对面鼓的比,而是在任务中,看看谁的表现更出彩,看看谁的手段更高明,部队有句话我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叫‘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这话放到别的地方也一样。”

“哦,那我就放心了,不过你说的这句话我还真知道,十多年前我小学生初中的时候军训,在当时的军训基地就看到过这句话作为标语写在墙上。”我说。

“嗯,听你说他的那些表现,也的确是厉害,这么精准的中远距离快速射击,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张楠锋说。

“是啊,不过你也不赖,反正你俩的枪法给我的印象,都是‘惊为天人’。”我说。

“这个不敢当,但枪法这事,其实天赋还是次要的,主要的是后天的努力,比如有多少著名狙击手都是从第一次摸枪枪枪脱靶最终练成弹无虚发的神射,这个事不在射击场上脱几层皮那是不可能练成的。”张楠锋说。

“这倒是。”我说。

(未完待续)

而他提到狙击手的例子,我第一时间就想起一个来,那就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我军王牌狙击手张桃芳,他在参军前的应征入伍测试中,9发子丨弹丨全部脱靶,可以说是毫无射击天赋,并差点因此被以征兵负责人以“去了也是浪费子丨弹丨”的理由给淘汰掉,经过几番波折,他还是幸运的如愿成功参军入伍,入伍之后的他作为步兵,知耻而后勇,拼命苦练射击技能,皇天不负苦心人,最终他完全是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了一名让联合国军闻风丧胆的王牌狙击手,曾创下用32天时间,以442发子丨弹丨击毙214名敌军的战例,这个战绩乍一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特别了不起的,毕竟平均2发多子丨弹丨才击毙一人,而且跟那些位居杀敌数量排行榜前几位的“狙击大神”比,也不算亮眼(比如芬兰的“白色死神”西蒙.海耶,还有斯大林格勒会战中一战成名的前苏联王牌狙击手瓦西里.扎伊采夫,前者在苏芬战争中狙杀苏军人数高达542名,一生狙杀总数更是达到了705名,后者则在斯大林格勒的残垣断壁之间狙杀了225名德军,一生狙杀达到400名),但这样单纯的对比狙杀人数是不公平的,张桃芳首先没有任何射击基础,其次他使用的压根儿也不是狙击步枪,而是一杆莫辛甘纳1944年式的短柄骑兵步枪,这枪本质上就是缩短了标准型的枪管,后座力大,射程和精度都下降了不少,根本不适合用来狙击,并且没有任何光学瞄具辅助,完全是凭借机械瞄具,也就是标尺,通过肉眼观察来射击目标的,相比之下,那些“狙击大神”们,都是手拿当时最专业的狙击武器,不是经受过专业训练就是参军前有常年的狩猎经历,射击经验十分丰富(比如上面提到过的西蒙.海耶,此人父辈都是芬兰林间的职业猎人)。

所以,如果当年的张桃芳要是也经受过长期的专业训练,也有专用的,适合狙击作战的步枪,并配以辅助光学瞄具,那他的战绩,起码还能翻倍,甚至超越那些“狙击大神”也未尝可知,不过也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在国际公认中,张桃芳已经在“狙击大神”的排行中榜上有名了。

言归正传,最终通过长达十几个小时的漫长飞行后,飞机终于飞临了目的地,一个我叫不上名字来,位于我军在南苏丹维和步兵营防区内的小型机场上空,并准备降落,这是我第二次一口气坐了超过10小时飞行时长的飞机,第一次是跟着尤琦去西雅图,但相比那次,这次的生活条件肯定是不能比的,可军用运输机机舱里那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机油味配合着轰鸣发动机声所带来的机械美感,也别有一番风味。

通过机上不多的机窗,在降落时我往下看着,那跑道上坑坑洼洼不说,周围更是挤着一个巨大而凌乱的难民区,一眼都几乎望不到边的棚户区和机场跑道之间居然只有一墙之隔,说是一墙之隔都足以形容,因为隔着的其实只有一面比一人高稍微再高一点的铁丝网。

低矮破旧的航站楼就更不用说了,那跑到等离近了才能看出,上面很多地方都已经露出了下面的土质层,这要是让对跑道品质要求高的民航客机来起降,那非得出事故不可,而按理说,就运-20这种飞机的体格,最稳妥的还是降落在正经八百的大型机场,且最好是军用机场才行,但之所以降落在这里,也是属于是没有办法,因为苏丹本来就长期战乱,南北苏丹分裂后更是打了个一塌糊涂,大战没有,但小战不断,这导致本来就十分落后的基础设施变的更加残破不堪,而这个机场,算是距离我们任务区域最近的最好一个了。

运-20能在这个机场上降落,也得亏了该型号在设计之初就考虑到了要进行野战机场的短距离应急起飞,在执行战略运输的同时也可以执行硬件条件恶劣情况下的战术运输,这对战时的空中保障及快速反应作战体系的送达,都有极大的战略意义,按照设计,运-20可以在只有600米长的土路上起飞,虽然那样的话载重跟航程会受到影响,却还能顶得住,可以做到这一点的大型运输机全世界总共也没有几种,而眼下的机场跑道条件恶劣是恶劣了点,但对于运-20来说,倒也并不是什么难事。

以苏丹的天气来说,该国全年几乎都是夏天,其中又以4-7月最为炎热,而我们到的这个时间,正好是5月,那简直热透了,飞机的机舱里有中央制冷设备在高空巡航时引入外界的冷空气保持舱内恒温,到达低空及地面时则开启空调,可等大中午的飞机停稳,机舱舱门一开,我们四个从飞机上下来,一股充满中非特色的炙热炎风顿时就扑面而来,我顿时有种要被吹“熟了”的感觉,此时的时间放在国内应该正是接近傍晚时分,可天空中的太阳却让人比脸盆还大,让站在它下面的人,即便什么都不做,也用不了几分钟便会汗流浃背,一看机舱外挂着的外置温度计,上面显示此时此刻的气温为47.7摄氏度。

抬手抹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我心想,即便他奶奶的没有任何敌人和任务,就这天气,也够我们四个受的。

(未完待续)

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更一下正文中提到的运-20型大型军用运输机,该机为我国目前“三大大飞机”项目的之首(另外两个分别是C-919型大型客机,与AG-600型大型水陆两栖飞机,后者的图曾经在帖子里贴过),该机的自动化水平极高,舒适性极高(相对于其它运输机),可以逼近客机水平,非常适合大量人员在超远距离投送时的体力保持,这些性能优势都为其作为新一代预警机的平台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1、2、3、4均为运-20型大型军用运输机不同角度的雄姿。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84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84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