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责此事的是乌兰百克,她全程将手续与关系层层打通,从中花出去多少让所在国开绿灯的好处我不知道,但肯定不少,不过这点钱再不少对于尤家来说也不值一提,而它们的到位,那才是最重要的。
等这些坦克与自行火炮先通过重型平板拖车运送到距离交战地点尽可能近的位置后再下车以本身的机动性敢到现场时,我一看还真就小吃了一惊,心说怪不得尤琦会卖个关子,此感虽然不能与见到野人战士相比,但也的确出乎意料,因为这70辆坦克竟然全是一水墨绿色的VT-4型!这是国内最新型的外贸主战坦克,能买到该坦克的基本都是关系非常“铁”国家,一个非国家单位能买到,而且一次性还这么多,真是罕见!不对,这不是罕见,而是绝无仅有!
至于那30辆自行火炮,则是一水的PLZ-52型155毫米自行火炮,这更不用说了,还是北方工业公司的拳头产品,新能十分强大。
这些“生力军”作为主力投送到战场上之后,立马就对战场形势产生了巨大的改变,若说70辆VT-4+50多辆豹2A4,总数也不过120多辆坦克,外加30辆自行火炮,150余个装甲单位,平摊在整条战线上也就不算什么了,但架不住集中使用,刚才这些尤家的“大杀器”还没到之前,洪门的坦克就是分散使用,等到了之后,尤琦立马提出建议,建议将两方的坦克集中在一起使用,全把火力集中在隘口正面800宽度上的一个范围内,然后配合步兵手中的班组武器,往死里打。
按照军事术语来说,这叫“集中突破”或者是“聚焦战术”,前者自不用说,后者的意思是形容这好像是放大镜聚焦阳光一样,将原本分散的阳光集中在一起产生高温,然后烧开“一条路”,而到目前为止人类战争史上发生过的最大坦克会战,既“库尔斯克会战”中,这个战术就被作为交战双方的苏德两军反复使用,双方都互相多次成功的以较少兵力在局部攻破对方有重兵把守的防线。
而除了使用策略的变化,在打击方法上也有不同,这些VT-4别看从型号上来说是外贸坦克,但上面却“多”出来一个只有国内自用型号才有的装置—强激光压制系统,该套系统或相关功能在ZTZ-99式与更新型的ZTZ-99A这两型自用型主战坦克上都有装备,主要以瞬间输出强激光的方式烧毁敌方精密电子设备,如坦克上的火控系统等,以达到大幅度削弱敌方作战单位战斗力的目的,同时也能点燃各类易燃易爆物品,更能造成敌方有生目标的永久性失明乃至是将其烧伤及烧死。
而且作为德制坦克,豹2A4的主炮只具备直射能力,曲射虽然也可以,但并没有先关的专门设计,但VT-4不同,作为“大炮兵主义”氛围浓厚的我国,坦克也被设计成了具有曲射压制能力的作战平台,在关键时刻可以充当自行火炮使用,该功能在59式这种战后第一代老式坦克上有已经全面应用,其它更新型号则更不用说,而外贸的虽有例外,但这一批VT-4在之后的作战表现中显然是拥有该项功能的。
这些强激光压制器在VT-4上犹如照相机一样对着对面阵地就是一顿“咔咔咔”的放光,可射出的激光并不如电影中的桥段那样,是一道光线,而是肉眼根本不可见,甚至连闪光都没有,站在外面不凑到跟前根本听不到声音,而不听声音的话,那就几乎无法察觉压制器有没有发射或者是什么时候发射的,这在使用上很好的保证了打击的突然性与发射平台的隐蔽性,不过这个要观察打击效果的问题,去看对面的那些“太平会”和“伪洪”武装人员就对了,只见这些人突然的痛苦捂住双眼,而且不是一个两个人这样,是数百人同时如此,双目失明之下那战斗力基本就被削掉了十只有九,精确射击能力彻底丧失,只有一部分人还在以负隅顽抗的姿态闭着连眼皮都已经烧焦的眼睛端着枪在对外盲射,做着无谓的抵抗。
(未完待续)
主炮方面,直射目标的任务就交给了豹2A4,而VT-4则将主炮俯角调起,对准阵地开始采取曲射攻击,一枚枚125毫米高爆榴弹在修整组件的帮助下,以垂直射角砸将下来,并距离地面10米左右时凌空爆炸,将杀伤效率与覆盖面积发挥到最大,之前面说,这阵地上的工事几乎都是“太平会”活人“伪洪”武装人员构筑的临时工事,直射虽然也能一炮打翻一个,但打烂的快,修复的也快,而且对工事后面的有生力量杀伤力很有限,这曲射的“灌顶攻击”就不一样了,临时工事没有顶,即便有也是土木结构,根本扛不住大口径弹药的近距离空爆,所以一枚打下去,基本上上千方米内的人员,离得远点的要么被破片打成了“破布”,离得近点的则直接被冲击波给炸成了“血葫芦”,再近一些靠近爆心的,那就是一个直接被炸碎的结果。
不过再怎么具备曲射功能,那主战坦克毕竟不是自行火炮,“干这活儿”不是专业的,专业的是背后的PLZ-52型155毫米自行加榴炮,该炮采用52倍径身管,可以发射圆柱弹,也可以发射枣核弹,前者装药威力大,后者射程远还兼具一定的半穿甲功效,可以射击舰船目标及逼近的装甲目标,而在现在这个战场情况下,圆柱弹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这些内装10公斤上下高能丨炸丨药与带着预制破片套的弹丸以急速射的方式向阵地猛烈倾泻火力,在这种不能持久,但爆发力很强的速射模式下,30门PLZ-52每1门都在10秒钟之内发射出去不少于8枚炮弹,30门就是240枚,一共齐射了至少三轮,也就是有起码660枚155毫米杀伤爆破弹砸在了隘口前宽度800米的阵地上,再加上那70辆VT-4的弹药投射量,短时间内落在目标区域内的弹丸数量达到了上千枚,几乎在一瞬间就将所覆盖点变为了一片焦土,放眼望去沙袋和土木工事被炸成了稀烂,上面的武装人员则没有一个是全尸,都是四分五裂的尸块,这一幕让我想起了当初采访越战老兵时提到的“7.12大战”,也就是“松毛岭大战”,当时3700多名越军被我军的炮火击毙在山坡上,这些尸体层层叠叠摞在一起,就是一堆堆的尸块。
而这里我不知道有没有达到消灭3700多人的战果,但也少不到哪里去,总之残肢断臂通过屏幕上的画面都是随处可见,这便已经让我感觉汗毛倒立,而如果身处于现场,那肯定更加震撼。
重型武器在在发威,班组的轻型武器也没闲着,尤家的精锐步兵们以6人为一组,3人一人一角抬着使用三脚架的04式自行榴弹发射器,或者是同样使用三脚架的W85型12.7毫米高射机枪,在后面跟着打支援,输出火力,而另外手持步枪、枪挂榴弹发射器以及火箭筒等武器的3人则在前面进攻,在更前面,那就是红将及另外两家挑选出来的“工兵队”,一点点向前排雷,这些雷的型号都异常先进,除了都是塑料壳用常规的金属探测仪根本探测不到以外,抗爆能力也非常强,之前想过使用火炮射击雷区,引爆地雷的方法,但试过之后发现效果太差,很多地雷明显都被爆炸给炸出地表了,甚至是被炸的残破不堪,但仍然不会爆炸,只有有人或者是其他的什么重量触发了它的压力传感器,才会起爆,而这种功能对抗的就是大规模扫雷,不过虽然如此,那扫雷要是一枚一枚往外挖,这300米纵深的雷场不知道得挖到猴年马月才能挖到头,所以“工兵队”也采用了一种专门针对雷场的“扫雷神器”,也就是单兵“破障带”,这东西由一枚小型火箭发射出去,然后在飞行中拉扯这一条装有高能丨炸丨药的柔性带子,当火箭飞行到尽头带子落地时,就会根据设计而自行引爆,爆炸虽然不能高效的将上述扛爆地雷给引爆,但却可以将浅层地表下埋藏的地雷都给炸出来,让它们露出地面,让肉眼一看就能发现,这样可以极大的提高排雷速度,而这种“破障带”除了排雷以外,还可以爆破各种阻碍步兵前进的障碍物,诸如三角锥、铁丝往、木制拒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