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除了这种粘液以外,还有一点很关键,就是这种变色人形生物拥有专门克制蚁类的捕食器官,比如类似食蚁兽那样的舌头,只是更长更具有杀伤力,那根舌头完全吐出来,长度足足有1.6米,大大超过了它们的平均生身高,平时不使用的时候,是像蛇一样,盘在口腔里的,而舌头上也会分泌大量具有粘性的唾液,其作用就是粘住‘巨颚蚁’,为了提高捕食效率,还能层层分泌,也就是说,这舌头的表面被第一层‘巨颚蚁’粘满了之后,它不会立即往回收,而是会继续分泌粘液,粘液的分泌量渗透过了第一层‘巨颚蚁’就会在此基础上粘住第二层,第二层粘满了便是第三层,如此往复,根据研究,我们发现它们最多一次能粘住5-6层,一条1.6米长的舌头全部粘满了,总数可以达到数千只甚至是上万只‘巨颚蚁’,这对于庞大的蚁群来说可能不算多,但是架不住这个过程在挤成一团的蚁群里只需要不到几秒钟啊,几秒钟就能粘满成千上万只,然后往回一收,就全吞进肚子里了,再把舌头吐出来,又是这么一个来回,你想想这样忙活一分钟下来,一个这种变色人形生物能吃掉多少‘巨颚蚁’?”林玉良说。

“那一只‘巨颚蚁’怎么说也有拇指大小,一次吃这么多,还能快速的反复吞食,那变色人形生物的体形比人类偏小,能有这么大的胃口吗?”我说。

“这个问题呢,我一开始也考虑过,但是后来收集了一下数据和研究了一下它们的身体构造就搞清楚了,首先从数据上讲,虽然‘巨颚蚁’多,但那变色人形生物也不少啊,数量少了那也不至于把我们这荷枪实弹、全副武装的一百多号人逼上绝路啊,保守估计,当时追杀我们的,数量不少以2000,在洞穴里被我们击毙了数百,杀到外面的时候起码还有千余,跟‘巨颚蚁’对战又死了不少,但还得有少说八九百只,这么把吞食‘巨颚蚁’的数量在这个群体上平摊一下,每一个吃掉的总量其实也就不多了,完全在它们的个体承受范围之内,其次从研究上讲,事后我们解剖这种变色人形生物的尸体发现,它们的胃酸很特别,会与‘巨颚蚁’的尸体产生非常剧烈的特殊化学反应,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将其化作液体,然后再迅速以能量的方式变为体液输送到全身,这么说吧,打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就是它们在快速吞食‘巨颚蚁’的时候,相当于在大口喝水,那吸收效率是不是要比吃固体食物来的快的多?而且真要比吸收速度的话,它们吸收‘巨颚蚁’其实比我们喝水还快。

总而言之吧,在上述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让‘巨颚蚁’虽然来势汹汹,但却没支撑多长时间就被对方给打败了,我本以为还想让双方来个两败俱伤呢,但这个想法是落空了。”林玉良说。

“原来如此,那蚁后当时被扔进它们之中,它们如果在第一时间内杀死蚁后,那蚁群不就不战自溃了吗?还用的着吐出中合信息素的酸性黏液?”我说。

“这点就是‘巨颚蚁’蚁群相比其它蚁类了不起的地方了,其它蚁类蚁后一旦死亡,那么必将阵脚大乱,但‘巨颚蚁’不会,它们有一套类似人类军队的指挥体制,作为‘一号首长’的蚁后死掉之后,对于整个蚁群的指挥权会立马下放,下放到最强壮的个体上,而这个个体在外表上是没有蚁后的那种特异性的,所以对方再想通过杀死‘总指挥’的方式对付蚁群就不现实了,除非蒙中,但即便如,也架不住还能继续下放,直至蚁群死伤殆尽为止,所以想通过‘斩首’的战术来打败‘巨颚蚁’蚁群,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于这个最强壮的个体是怎么选出来的,我们得出的答案不算太确切,但是基本可以认定为之前早已通过信息素互相形成共识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一旦信息素被阻断了,‘巨颚蚁’蚁群才会真正的陷入各自为战的瘫痪状态。”林玉良说。

“懂了懂了,照这么说的话,这变色人形生物针对破坏信息素传递指挥信息的方式来打败‘巨颚蚁’,非常类似人类战争中体系作战时,打击对方通信节点,以摧毁体系节点的‘点穴’作战方式将对方从整体分割成小块,然后再各个击破的战略战术啊。”我说。

“嗯,其实这些自然界的‘战争’,比人类之间的战争的残酷性低不到哪里去,甚至还更血腥,因为它们斗争的动机相比人类,唯利是图更少,为了生存更多,所以也会在厮杀当中完全不留余力,完全没有‘谈判’的可能,只要战端一启,完全就是至死方休。

按照‘丛林法则’的角度说,这种变色人形生物的特性,基本上就可以看做是‘巨颚蚁’的天敌,不过并不绝对,因为‘巨颚蚁’虽然作为弱势的一方,可也不是完全没有还手能力,只是容易被对方使用特有的手段击破弱点而被压制,如果说‘巨颚蚁’完全不是对手的话,估计也早就在这些变色人形生物的捕食下灭绝了。”林玉良说。

“那咱们还是继续说你们当时的情况吧,在那人的帮助下,你们脱困的具体过程是怎么样的?”我看关于这个问题的疑问已经都解决的差不多了,便将话题拉回正轨来说。

“主要就是‘巨颚蚁’和变色人形生物的混战给我们赢得了渡河的时间,等它们双方打的差不多了,我们这边也渡河成功,全员到达了那条地下暗河的另一边。”林玉良说。

“您之前说过,那条地下河宽大无比,河水汹涌湍急,有企图渡河的几人都被直接冲走了,你们又是怎么渡过去的?”我说。

“主要还是靠那个人,那人真是个‘超人’,他从我们这里要来了两捆登山绳,然后在中间绑到一起,再用力往对面抛,一下子就抛到了河对岸的一块半圆形突出地面的大石头上,两段绳子连接在一起就这么以一个‘U’字形的方式挂住了巨石,然后他就双手一手一头,拽住了绳子的两个段,用力一拉,绳体就瞬间被绷直了,直到什么程度呢,人在上面趴着,根本感觉不到下沉,就好像是趴在两根钢筋而不是绳子上一样,可我们强渡的那一段地下暗河,其宽度足有30米以上啊,这么宽的宽度,即便真的钢筋,只要直径不是太粗,那在下方没有支撑的情况下,也得下沉现象啊,但这个的确没有,我们就这么爬在绳子上,一个一个的过,最终全爬过去了,那些战士们干这个属于‘家常便饭’,速度快得很,平均半分钟就过去一个,我们这些专家则速度慢不少,但也能一分多钟,最多两分钟过去一个,按照他说的,一次最多能上5个人,100来个人,用了十多分钟就全过去了。”林玉良说。

“我看过很多企业搞‘源动力’之类的集体训练,我还参加过,其中就有几十个人同时发力去拉一根绳子,培养团队意识的一个项目,那就能把绳子拉的硬如钢条,人可以在上面行走自如,但那可是人挨着人,围成一个圈,向外尽全力后仰身体,把这个放射状的拉力释放到最大才做到的,他一个人同时拉两条总长60多米且还是纵向延伸出去的绳子,亦能达到如此地步,那这人的确是‘超人’了。”我说,关于这个问题,我开始还挺惊讶,但细细的回想了一下徐美娜的描述,又感觉也还在情理之中,当初徐美娜遇见这个神秘人的时候,他就一下将整条手臂插入沙石之下,单臂将一整只‘半截人’连带着其后那巨大无比的虫体从地下给拽出来,拥有这个力道的人,做到林玉良所说的将绳索拉直到硬如钢铁,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甚至都不是难事,只是这个人如何获得的这种让人瞠目结舌的“超生理”能力,才是我目前想探寻的关键,而这种力大无穷的表现,同时也让我想到了“强力者”漆六桐,以他能空手在近距离借住刚刚出膛的子丨弹丨的身手,估计也可以做到此事,只是不知道这人的此等能力与“强力者”有无什么关系,而后来则证明他与“强力者”的能力虽然有点相似,但完全不属于一个“体系”,不过却属于一个层次,而相关内容则是后话,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未完待续)

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更一下正文中提到的那个“源动力”拓展训练,楼主多次提到这三个字可不是在给这家培训公司打广告(之所以说是打广告,是因为这家公司的名字就叫“源动力”),只是因为拓展训练就是在那里搞的所以才印象比较深刻。

该训练的正式名称应该叫做“动力圈”,通过图中文字的简介,各位看官可以大致了解一下它是怎么玩的,操作时的细节又是怎么样的,可能图中拉绳人后仰的不明显,但实际上已经是尽全力了,只是幅度限制,所以看上去好像没有向后仰。

而在图2截图的图片部分中,便可以看到被拉紧的绳子上面,已经达到让常人行走的程度。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453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453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