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那没办法,只能先坐在一起讨论一下解决方案,这种‘硬困难’,讨论也讨论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就得甩开步子走,看看有没有其它出路,这才是最现实的,所以最后也就只能如此了,我们整支队伍开始顺着这条地下山脉由东向西走,盼着能有一条像前面那样的隘口、山缝出现,好可以直接穿山而过,结果走了又走了大约1个小时四五十分钟的样子吧,隘口和山缝倒是没出现,但一座庞大的洞穴却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这座洞穴呈半圆形,高度起码20米上下,宽度则在12-15米左右,往跟前一站,就能明显感觉到有一股凉风从里面吹出来,就想我们刚刚进入‘大耳朵’时,打开那扇大铁门时的感觉一样,这让我们很兴奋,因为能有了凉风,这就说明这个洞穴的尽头不是死路,而是极有可能通往眼前山脉的另一头,特别是这股风还不小,又说明了通道口的尺寸估计也不小,应该可以满足起码单人的通过,不过兴奋归兴奋,担忧也随之而来了,这么大个洞穴,里面‘乌漆嘛黑’的,谁知道会有什么危险?相比外面的环境,这洞穴里再怎么宽大也是相对狭窄的,而且因为有岩层的遮挡,所以冷光源没法照进来,我们就只能再次动用自己的照明设备,而这些局限性凑到一起,万一再遭遇到什么类似‘巨颚蚁’的危险生物,那处理起来的难度要远比外面大得多,可是选择就这么一个,担忧也没办法,只能是瞎讨论了一阵后,包括我们在内,尤其是那些战士们,所有人都打起十二分的精神来,提高警惕进入洞穴,然后最后面的人还要负责使用喷雾剂随时留下记号,以免万一前面走不通还要退回来的时候在里面迷路。

(未完待续)

就这么着,我们这才排好队往里走,而自此之后,还真有更大的危险在等着我们,相比起‘巨颚蚁’,这次的危险可以说是‘一浪更比一浪强’。”林玉良说。

“那你们又遭遇了什么?如果说比‘巨颚蚁’还要危险的危险源的话,估计跟这个洞里的逼仄、黑暗的环境有关吧?”我说。

“跟环境有一定关系,但是没有这个环境它们也不差,这帮东西一直追杀我们到洞外很远很远,整个过程之前的‘人蚁大战’,更加的惊心动魄。”林玉良说。

“那到底是什么东西?”我一听他用了“追杀”一词,那么这肯定又是一种动物,而且动作还很迅捷,否则不可能追着他们这群腿脚并不慢的人跑,带着好奇与疑问,我如此问道。

“那是一种足以颠覆传统进化论的生物。”林玉良深吸了一口气后,好像再感慨着什么,随后缓缓的说道。

我一听心说“得嘞”,这林教员又开始卖关子了,我还是得加紧攻势把问题挑明了才行,想到此处,我说:

“能颠覆进化论的生物,那一定与人有一定的关系,我早前接触过一些关于野人的资料,此物在生物学上就被称作是‘人类进化史上那缺失的一环’,不过我所知道的野人没听说过有在罗布泊一代活动的,而且还生长在地下,这也不太符合野人的习性。”的确,说到这里我第一反应依然是那次神农架之行,主要是参与那次行动给我留下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刻了,尤其是野人,而在话中我说我早前看过相关资料,其实那哪儿岂止是看过资料,真的我也看过,还近距离的接触过,只是我并不认为在罗布泊的“大耳朵”下面会有与神农架类似的野人存在,毕竟两地的环境相差的太大了,出现同类物种的可能性基本没有,而之所以考虑到了这些还照样这么说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先抛出一个应该有大几率是错误的答案,再引出对方的正确回答,没办法,对待这种喜欢卖关子的采访对象,就得使用点这种提问技巧。

果然,不出我之所料,野人的猜想的确是错误的,而林玉良虽然还是没有一次性把话说明白,但好歹是把话题再次拉聚焦到了这个关键点上,他说:

“肯定不是野人,野人的情况我也研究过,全世界凡是存在或者是疑似存在野人及类似物种的地方的环境特征与那里都不符,所以那里也不可能出现此类高等灵长类动物。

而我们碰上的,确切的说,是一种‘直立爬行动物’,拥有很强的智能,具备初级的组织能力,不过应该没有野人高。

当然了,这个组织能力与之前说的‘巨颚蚁’的组织能力不是一回事,后者那只是趋于一种低等生物的本能而形成的群体性行为,而前者则是出于个体思考与等级分化而形成的社会性行为,前者要比后者高级的多。

就像我说‘巨颚蚁’与狼群的集体行为相似那样,两者只是所表现出的表象类似,但实际上驱动行为的动机则不一样,怎么说狼作为哺乳类动物也是要高级一些的,而相比之下,说到与狼群相似,那么这种‘直立爬行动物’比‘巨颚蚁’更合适作为比较对象。

而这种动物的出现,最关键的是让我们发现了动物不仅能整体进化,还能会在特定的环境里整体退化,在此之前,‘整体退化’这个概念以前只存在于理论之中,现在则出现了在了现实之中,像有一些科幻电影中层提到有的人类群落因为某些原因退入森林之中,区区几百年的时间就从人类退化成了猿类,当然了,这只是科幻情节,不过我们在洞穴里遭遇到的,比这个还要让人咋舌,人与猿好歹还都是哺乳类动物,也更都是灵长类动物,而这个则是哺乳类动物与爬行动物之间的‘纠葛’。”林玉良说。

“直立爬行动物”?难道是传说中于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南卡里来纳州比维市闻频繁出没的蜥蜴人?那东西还能不远万里的出现在罗布泊?可是那东西据说是生活在湿地和沼泽里的才对,这“大耳朵”的下面虽然比地表湿润的多,可以有昆虫繁衍,但是距离湿地和沼泽的标准可差的太多了吧?算了,这个疑问如果问出来了那就把话题扯远了,至于退化与跨物种的这些事情,也得一会儿一个一个的问,现在一起问只能是“贪多嚼不烂”,所以现在还是把话题继续引导下去才是关键—这些想法在我的脑中一闪而过之后,我接着问道:

“那这种‘直立爬行生物’对你们又造成了怎样的威胁和伤害?”

“在我们进入到那个洞穴里之后,开始还没感觉有什么异常,就是风比较凉,地面上越往里走越潮湿,而且空间也是越往里走就越大,开头只是一条‘羊肠小道’,到后来直接就成了一个巨大的溶洞式空间,不过还好,路一直就只有一条,没有岔路,这样的话,再大的空间也不会担心走迷路,可这样走着走着就有点不对劲了,因为地面上开始出现大量的骸骨,最先是零星的一点点,随着前进的深入,密度逐渐增多,后来就变成了没法落脚,放眼望去,凡是走的地方,全都是骨头,到最后,简直就成了白骨堆积如山,我们只能小心翼翼的在骨头堆里艰难前行,这些骨头里很多都向外里出外斜的,我们还得小心其中很多尖锐锋利的骨头刺穿鞋子扎伤脚掌,毕竟骸骨上很容易滋生致病菌,尤其是在这种湿润的环境里。

每一脚下去,都伴随着大量骨骼被踩碎的声音,听的让人感觉很不安,这么多骨头基础中出现,这肯定不是一个好现象,我跟几个人类专家曾专门留意的观察过这些骨骼,发现非常杂乱,根本就不是出自同一物种,而且很多大块的骨骼上还有明显的齿印和抓痕,这说明这些骸骨生前是被某种肉食性生物袭击致死后又被拉到这里吃掉的,或者说,就是误入这里被当场杀死并吃掉的。”林玉良说到这里,停顿片刻抬手扶了一下眼镜,接着说:

“之后我们还发现随着骸骨的增多,其新旧程度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越往里的骸骨,好像越新,直到在我身边的一名古脊椎动物专家停下脚步,拿起了道边一根好像是人类股骨,但又细小不少的骨骼,皱着眉头看起来了个没完,我见他这样也凑过去一起看,他对我说‘你发现这骨头有什么问题了吗?’

他没提醒之前我还没注意,提醒之后我的确看出来这跟骨骼有点问题,什么问题?我俩发现上面有血!被啃食剩下的骨骼有血迹这很正常,但是我们前面看到的都是非常陈旧的血迹,基本都是暗红色的,或者是只有一个浅浅的红印,这说明这些骨骼的主人在遇害时距离那会儿已经相当久远了,但这根不一样,这根上的血迹分明还是新鲜的,不仅没有凝固,更是还没有干涸,当那位专家拿起它的时候,甚至有一些顺着其轮廓正在向下流淌,再仔细看,在两头的末端,没有被啃食干净的软骨也残留在上面,向外翻着,在上面能看到细小但尖锐的牙印,而在一些死角处,则能找到很多条状肉丝,从纤维排列的顺序来看,和人类的非常相似,但尺寸上则比正常人类要小,我当时判断这假如是人类的骸骨,那不是个侏儒人的,就是个未成年的。

(未完待续)

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更一下正文中提到的蜥蜴人,首先声明一下,该蜥蜴人和某些外星人爱好者经常拿出来搞阴谋论的那个蜥蜴人无关,而该蜥蜴人与野人一样,在公开范围内属于一种“未知生物”(学术界的官方全称为“未确认生物体”,英文全拼为Unidentified Mysterious Animal,缩写为UMA)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着重强调一下,以免发生阅读误解—该蜥蜴人与本篇中将要提到的“直立爬行生物”也没有关系,发出来只是因为本次更新的正文中提到了,所以给各位看官做一个背景科普,贴一点流传甚广的基本资料,以免不了解的看官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不明所以。

补充一句:上述截图中的文字可能有一些地方有点重复,主要是信息来源比较破碎,楼主收集的时其出处并不统一,所以也导致文中人名在翻译的用字及发音上也有一定的出入。不过讲的都是同一件事情,各位看官阅读的时候还请见谅。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44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44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