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这蚂蚁可比行军蚁厉害太多了,我们后来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巨颚蚁’,一个的体积接近于成年人的大拇指,最大的比蟋蟀还要大不少,因为头部有一对和它们的身体比起来比例超大的颚,因此得名。

至于它们为什么带地表建窝,根据后来的研究,我们发现这是因为‘巨颚蚁’虽然凶猛,但是并不擅长挖洞,它们构成巢穴的‘原材料’则是土壤混合着自己的粪便,从构成的角度上来讲,用人类的建筑物来打个比方的话,那就是土壤充当了水泥,而它们的粪便则充当了钢筋,两者有互相加固的作用。

这种蚂蚁撕咬起人来,一口下去就能撕掉一块肉,坚固如背包绑带这样的耐磨尼龙纤维都能被它们给轻易咬断,你想想如果是成千上万的一起涌出来一起撕咬一个人,那谁能受得了?而且说起这事来,其实我们是完全可以避免那次灾难的,但没办法,民俗专家啊,没什么经验,也不知道他是走的什么门路,能挤进这种规格的科考队里来,他在发现第一个蚂蚁窝的时候,可能是出于好奇还是什么其他的心理,就伸出一根手指去捅那个窝上的一个小孔儿,捅了几下之后里面就爬出来一只‘巨颚蚁’,我看的清清楚楚,这蚂蚁的体形着实是吓了我一打跳,当即我就想阻止他,但为时已晚,那只‘巨颚蚁’爬到他手上之后,根本没等我或者是他做出反应,上去就是一口,那一下子就给‘放血’了,他疼的惨叫了一声,本能的往前迈步,结果又被脚下的一块石头给绊了一下,人没站稳一下子就扑了出去,然后整个人就扑在了他面前的那个蚁窝上,你别听我说刚才形容起来什么又是水泥,又是钢筋的,好像很结实,但是那是相对于‘巨颚蚁’的体积和体重来说的,那相对于一个几十公斤又带了一身装备,总重超过100公斤的人来说,就不结实了,他这么‘实实惠惠’的扑在上面,当场就把整个蚁窝给压塌了,而且是塌了个一塌糊涂。”

(未完待续)

“呃—那然后呢?”我说,不用他说,这个人的命运已经可想而知了,凶多吉少是一定的,而且经他这么一说,我再次想起了当年在神农架之行中的种种遭遇,这真跟电影剧本一样,这样的一支深入危险秘境的团队里总少不了一两个因为各种原因而闯祸的“拖油瓶”,不过话说回来,人多了在各方面肯定就无法完全统一,在那种极度危险的环境里,只要有一人触发了潜在的危险因素,就会招来一场对于整个团队来说都是灭顶之灾的劫难,从概率上讲,人越多就越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当时深入神农架的团队一共40多人,而他们这支队伍则多达177人,而且有整整60人是专家团队,要说这么个组织结构全程下来没有任何人犯错,倒也不太可能,可这个错误着实是“略”低级一点。

“然后那个蚂蚁窝里面的‘巨颚蚁’就全出来了,一拥而上好似一团从地下冒出来的‘黑色喷泉’一样,当场就把那个民俗专家给裹进了其中,我们这边反应最快的一个战士,伸手抓住他还露在外面的脚,想把他从蚁群里拖出来,但是猛的一用力,差点摔倒,并不是因为他用力过猛而脱手了,而是拽出来的不是一个人,而只是一只带着几十厘米脚踝的脚,其余的部分,瞬间就被‘巨颚蚁’给吃了个一干二净,你要知道即便是被外界传的神乎其神的行军蚁,想要吃掉一个人类体积的大型生物,即便是整个种群一起上,也至少要花费数小时的时间,但这种‘巨颚蚁’只用了不到10秒钟,更恐怖的是我发现民俗专家被吃掉之后连骨头都没剩下,这也是行军蚁所无法比拟的,被行军蚁吃掉的动物,再不济也会留下一副尸骨,但我们后来再回来找的时候,只发现了几颗牙齿和他的腰带扣、水壶、铲子、刀具等特别坚硬的骨骼以及金属制品还能遗留在原地,其余的血肉、骨架以及身上的衣物,都被吃了,行军蚁跟这种‘巨颚蚁’比起危险性来,那简直就是小儿科。

不过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我之前说过,往前目力所及之处,到处都是这种高耸的蚂蚁窝,最大的那些好似一座座土塔,面前这个小的被压塌了都涌出如此之多的‘巨颚蚁’,更何况是那些?而那些蚂蚁窝里的‘巨颚蚁’在闻到民俗专家被啃食一空所留下的血腥味之后,几乎倾巢出动,你能想象那是有多少吗?我刚才说一个蚂蚁窝里冒出来的‘巨颚蚁’就好似一股黑色的‘喷泉’,而这么多蚂蚁窝里的全部出来,汇聚在一起,就好似一面‘巨浪’扑面而来。”林玉良说。

“这.那仅仅是这‘第一关’,就足以让你们全军覆没啊!那你们是怎么闯过去的呢?是找到其他出路逃跑吗?我听说行军蚁中比较典型的‘威氏行军蚁’的集体行动速度都很慢,比如说行军蚁中速度最快的兵蚁,每小时也只能爬100米左右,但若是融进一个大型的蚁群之中,那为了照顾其它速度更慢的蚁种,整个机体的速度就得下降到20米每小时,这个速度对于大型动物来说几乎比‘爬’还要慢,所以如果不是无路可逃被堵在一个狭小范围内的话,凭借着你们的速度,应该还是有很大几率成功逃跑的吧?”我说。

关于这个话题,这里还是有必要说一点题外话的:关于行军蚁的威胁的确是被很多杂志刊文与小说以及电影的演义给夸张化了,究其在我国流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986年的一期《读者》(注:当时的名字还叫《读者文摘》),其中一篇名为《人蚁大战》的文章里首次将行军蚁形容成了“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生命“屠戮机器”,声称故事中的亚马逊河某农场遭到了一个长达10公里,宽度为5公里以上的褐色蚁群的袭击,最终利用河水倒灌才将蚁群击败,而这篇文章的原型则是出自1983年的《风采》杂志,只是当时的原型描述中并未如此夸张,到了1986年则将行军蚁推上了一个神坛,或者说行军蚁的大名,很大程度上都是从这篇文章开始的,而再后来的相关电影则又是进一步的推波助澜。

那么回到现实中来说的话,真正的行军蚁实际上不仅如前面所说的集体行动速度非常慢,而且其规模也远没有杂志上描写的那么骇人听闻,长达10公里,跨度超过5公里的褐色蚁群在陆地上行走,这得是一副什么场景?所以抛开文章作者为了吸引眼球而做出的夸张出来,实际上行军蚁的单个最大群体,在行动中的总长度不会超过100米,宽度也就10米上下,最多不会超过20米,在行进图中可以吃掉诸如螳螂、蜈蚣、鼠类等各种小型生物,偶尔会吃掉濒临死亡或者是受困而不能自由活动的大型动物,但真正能把行动自如的大型动物吃掉的案例几乎不存在,就更不用说能威胁到一个大型农场的安全了,别的不说,就是农场里准备的杀虫剂就足够将这种行军蚁群轻松消灭。

在哺乳类动物里行动速度最慢之一的树懒,每小时也有1.9公里的速度,相比之下每小时只有10-20米移动能力的行军蚁,想要在机动之中追杀四肢健全且身处于空间广阔地理条件下的人类,那从概率上来说,是无限接近于0的可能。

综上所述,虽然之前林玉良已经再三强调他们在“大耳朵”下面遭遇到的这种地面从未有过的“巨颚蚁”在各个方面都远比行军蚁来的恐怖,尤其是体形大了好几个量级,但是介于蚁类大同小异的身体结构,体积越大实际上会导致它们的行动速度越慢,而且即便可以更快,那么也在身体结构的限制下有一个对于人类来说很低的上限,比如说它们的群体移动速度能达到行军蚁的单个移动速度,既每小时100米左右,就已经是非常快了,可这个水平想来追杀这样一群精英人类,总感觉太不靠谱,那么抛开地理因素,这其中能给他们造成重创的肯定另有缘由,那么言归正传,在我的半问半答之下,林玉良轻轻的摇了摇头,好像是对我对当时情况的提议表示出了一丝的不屑,他说:

“还是那句话:你想的太简单了。你说的‘威氏行军蚁’群每小时20米的移动速度那是建立在它们只会‘平面机动’的基础上,但你可知道‘巨颚蚁’在群体行动的时候用的是‘立体机动’吗?”

(未完待续)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44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44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