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死亡之海
(前言)
“死亡之海”—这是罗布泊的众多别称之一,而提到三个字,可以说是既让人神往,又令人畏惧,因为发生在它身上的传奇故事实在是如漫天繁星,而在它身上出现的恐怖故事,也更是多如牛毛。
不过假设要从这些无数过往中找出两件最使罗布泊为世人所熟知的代表的话,那便莫过于一个词汇与一个人名,共六个字来加以概括,这个词是“核武器”,而这个名则叫“彭加木”。
前者自不用多说,因为罗布泊地表的隔壁化与荒漠化,久无人烟,外加地域广阔,所以就成为了我国最早也是最为重要的核试验场之一,不论是1964年试爆成功的第一枚原子丨弹丨,还是1967年试爆成功的第一枚氢弹,都是在罗布泊进行的。
那么后者更是名声在外,彭加木的大名恐怕绝大多数对灵异、神秘、诡异、超自然等话题感兴趣的朋友都不会陌生,说的再进一步那就可以说是如雷贯耳,在他身上承载的未解之谜,全拿出来那绝对能编写一本横跨物理学、生物学、化学、超自然、军事、地理、历史、人文(尤其是神话)等多个重大领域的“百科全书”。
他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化学家、植物病毒专家,新疆科学院副院长,曾经15次深入新疆考察,其突出的个人贡献为我国全面开展在新疆的科考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因为个人爱好与工作原因接触到过不少有关于彭加木的资料与事迹,了解之下被他这份对科考事业的热爱与奉献精神深深感染,更被他百折不挠的人品所折服,这不是冠冕堂皇的吹捧,而是发自肺腑的感慨,想想看,一个原本可以不用付一分钱医药费享受国家顶级医疗全额报销待遇的科学家,在身患肝癌晚期时,还要在止痛药的帮助下仍然坚持深入新疆腹地展开自己尚未完成的考察任务,这种至高至尚的信仰,是不容诋毁和否认的。
有人曾问彭加木,为了罗布泊的科考工作,这么拼值得吗?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说:
“在我死后,请把我的尸首埋葬在那里,让我与它融为一体,为它的广袤,增添一点有机物。”
这里的“它”,指的便是罗布泊。
除了崇敬之情以外,再加上他十分具有传奇性的人生经历,所以我对他的兴趣,多年来始终是有增无减。
公元1980年05月08日,由中央政府批准,时任“新疆科学院副院长”职务的彭加木,率领一支由11人组成,名为“中国罗布泊考察队”的队伍开始向着无垠的罗布泊进发,试图穿越全长达450余公里的罗布泊湖盆,这是彭加木第15次进疆考察,也是在公开记载中的最后一次。
05月08日至06月16日,考察队在克服恶劣天气与生活条件的情况下,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收集到了大量稀有生物、土壤、矿物的标本,记录了大量第一手的珍贵可靠资料。
而考察队也在最后一天由于饮用水消耗殆尽,汽油接近枯竭等问题被迫停止前进。
经过反复讨论,最终为了“不给国家添麻烦”(彭加木的原话)否决向就近部队求援后,彭加木决定就地打井取水,但通过多种方法的努力后,终因考察队所在位置已经极其干旱而失败。
06月17日下午13点,考察队司机王万轩在回车内取衣服时发现一张由彭加木亲笔留下的字条,上写:
“我往东去找水井。彭 17/6,10:30”
在经过漫长而焦急的等待、覆盖附近数公里范围内的搜寻无果后,彭加木正式宣告失踪。
公元1980年06月17日,时年55岁的彭加木在罗布泊消失,他的身影就这样淹没在了那滚滚的黄沙之中。
自此之后,由新疆军分区、中科院等不同单位牵头组成的规模超过千人,动用直升机的大规模搜寻营救工作就展开过4次,人数在几十人到数百人不等的较小规模搜寻工作更是多达数十次,但都一无所获。
有人说彭加木被胡狼吃掉了,有人说彭加木叛变去了美国或者前苏联,有人说彭加木被外星人接走了,更有甚者还存在一种声称是因为工作矛盾,导致考察队内部串通一气将彭加木害死的荒谬说法,虽然以上种种看起来都是漏洞百出,不值一驳,但也直接的反映出了彭加木失踪所引起的社会各个层面的高度关注。
这他让人生就像一部采用了开放式结尾的电影一样,留给了世人无限的遐想。
每年为了各种目的而进入罗布泊后失踪、死亡的人员不在少数,但为什么偏偏只有彭加木引起了如此之高的反响呢?如果说他是科学家,是科学院副院长,那么就太过牵强,毕竟我国为科学献身的科学家又何止他一个,这还要从他为什么频繁进疆考察的大背景说起。
结合新疆军分区的相关资料,结合彭加木多次进疆科考的真实目的,一个跨度接近20年,由大量足以颠覆多少公开史料的事实错综交织而成的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呈现在了我的眼前,不得不说,随着了解的深入,就越发的感到自己的渺小。
可以说彭加木的发现与经历,可以对多个领域产生颠覆性的影响。
(未完待续)
而计划做这一篇专访的想法在我心中由来已久,只是忙于其它而无暇顾及,后来在一次偶然的内参记者交流会上,我第一次听到了一个名为“彭加木空间”的名词,听到它才是彭加木魂牵梦绕于新疆,于罗布泊的原因,听到了种种关于此的离奇事件后,尘封在心中多年的兴趣被重新点燃,在查阅过大多数同行报道后,发现关于此事的专访尚属于空白,于是,集中精力做一期相关采访,成为了我的一个“小目标”,也正是因为如此,才有了上一个自然段所说的种种经历与感受。
那么这既然是一段“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要把它全面展开来讲,所涉及到的人就不可能只有一个,关注点也不会仅仅局限于彭加木失踪这件事本身,其中牵扯的谜团与内幕众多。
想把这事说清楚,讲明白,我还得从头开始,一一道来。
(未完待续)
(一)“一号物资”与遇袭的运输队
把时间拨回到公元1962年04月06日,这是我国在罗布泊将核试验场建设完毕的第二年,作为代号“569号工程”的第一代核武器的裂变核武器(既原子丨弹丨)已经取得原理、整体设计、制造工艺等全方面的突破,此时距离研制成功我国的第一枚核武器:爆炸当量约为8万吨TNT,被昵称为“邱小姐”的原子丨弹丨已经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