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我们的计划就是把男魁尸引过来,然后启动此物,对其进行直接照射,如此一来便能有万分的把我可以把它消灭掉,而按照我的想法,莫说是魁尸,就是只在理论上存在的‘无尸’,也扛不住这种打击。”更夫说。
“你这么一说的话,倒让我想起来了‘863计划’里的‘太阳炉’了,不仅是设计,连具体的数据好像都完全一致啊。”我说。
“真就被你说到点子上了,我说的这个东西就是仿制的‘太阳炉’,只是你说的那个是个用于发电与研究如何利用太阳能的科学实验装置,我们那次搞的那个则就是个专门用来对付僵尸的武器,由于不用考虑到发电以及科学实验,所以这一个与你说的那个‘太阳炉’相比,没有炉子本身,也没有制氢系统,取而代之的是在相应的照射点上摆放了一个‘引君入瓮’的‘鱼饵’,如果作为目标的男魁尸来吃这个‘鱼饵’,那便可以启动系统,聚光的最热点就会近距离直射到目标的身上,然后达成消灭它的目的。”更夫说。
“那这东西没有一个名字吗?一座专门用于消灭僵尸的聚光系统,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新奇的事情,如果没有的话那就太可惜了。”我说。
“那当然有,项目的名字也是我亲自起的,不过比较传统,就叫‘伏妖镜’。”更夫说。
“‘伏妖镜’项目,不错,这个名字既让人耳熟能详,又很好的从字面意思中体现出了此物的作用,不过,我多说一句,从提议到建造再到如何使用这个‘伏妖镜’,其中大部分的知识可不在玄门的范畴之内,而属于自然科学,你除了玄门以外,还懂这些?”我说。
(未完待续)
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就更一下这个太阳炉是“何方神圣”,由于更夫在给楼主说这个问题的时候玩了点猫腻(具体是什么猫腻楼主后面会说),所以国产太阳炉的图就不放出来了,用几个更加相近的法国同类产品图片替代。
图中的太阳炉的全称是“奥代洛”(英文全拼:Odeillo)太阳炉,它位于法国南部的比利牛斯东方省的丰罗默-奥代洛维阿大街。不过最初建造它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发电,而是冶炼与军事用途(这个这里不细说了,后面的正文还会提到)。
图1是该太阳炉的主体建筑全景。
图2是该太阳炉的主体建筑近景。
图3则是被该太阳炉聚光点融化烧穿的厚达10毫米的钢板,足见其核心温度之高,用这种东西烧死男魁尸,这画面想想都很具有“特效感”。
(注:看过图1、2,各位看官是不是感觉与想象中的“超大号放大镜”不一样?楼主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不过细细琢磨起来的确是肯定要不一样的,毕竟量级的提升如此之大,不可避免的会引发设计与组成上的质变,所以自然就要复杂的多)
在我说完这话之后突然想起一件事情,等等,刚才更夫说的那些数据不对劲啊!不是数据不对劲,而是时间不对劲,他说这个“伏妖镜”的聚光部分是仿照“863”计划中的国产太阳炉制造而成的,可实际上该项目是2010年才竣工投产的,只是一个地方政府投资的发电项目而已,该项目是由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太阳能热发电实验室承担研制的国家973项目和863太阳能制氢课题子课题,全称应该为“太阳能聚集供热方法的研究及成套设备的开发”
,建设地点在宁夏自治区惠安堡镇,可他说的这个是在1995年就建成并且投入使用干掉了男魁尸,两者在时间线上根本对不起来,前后有足足15年的距离。
除此之外,宁夏的这个太阳炉规模并不大,核心主体建筑物并没有形成独栋结构,而只是一面由聚光镜组成的“镜墙”而已,但他描述的却又一栋楼这么大,这外形貌似也对不到一起。
根据这个问题,我并没有挑明了去询问更夫,而是回忆起了几年前我看过的一片同事发表的内参,其主题是有关冷战时期我国“大三线”工程中“耐热试验场靶场”的内容
(注:这里不要误会,之所以叫“靶场”,并不是说这里是个搞射击的地方,而是因为有照射这么一个过程,比如我国的“神光”系列激光核聚变装置在进行输出试验时的过程也被称作是“打靶”,换句话说,起码再科技领域,“打靶”一词的适用范围非常宽泛,并不局限于狭义上所理解的武器打靶),
而这个“耐热试验靶场”始建于1964年,完工于20世纪70年代末(他在文中并未说明具体是哪一年)并投入使用,主要作用是为当时正在研制的中远程弹道导弹与洲际弹道导弹的载入核弹头提供耐热测试,因为这类战略级弹道导弹,携带核弹头飞向目标的时候首先会飞出大气层,在临近目标上空时再载入大气层,而载入的这个过程中,弹头要与大气层产生剧烈摩擦,由此弹头就要承受“气动热”带来的极高的高温考验,所以此时弹头周身平均温度可高达1600摄氏度,摩擦最为剧烈的弹头头部将超过3000摄氏度,所以当时为了攻克弹头载入的耐热水平,便专门建造了一座这样测试靶场对耐热材料进行“考核”,该靶场使用的技术便是太阳炉原理,通过大量聚光镜集中阳光的热能抵近照射弹头,如果经过等同于再入大气层所需时间内的照射后仍然可以保持机械性能参数在允许范围之内,方为通过靶场测试,相关技术与材料便可以进行量产。
后来随着技术的进步,该太阳炉靶场的作用被更新型的激光照射耐热技术所取代,它便再改革开放之后完成撤编,随即闲置了起来,而根据那篇内参中的内容得知,在撤编之后,因为其相关的配套技术在我国早已不是什么涉密的敏感之物,再加上又可以换取一笔资金(注:改革开放之初一切向经济建设让路,部队向地方卖了很多过时技术及非武器类的装备,用于换取发展资金,这在当时并不鲜见),所以有关于它的相关技术资料就被一名成都本地的商人买走了,据说是准备用来建立太阳能发电厂之用。
(注:太阳炉的技术在即便是20世纪60-70年代也不是什么高新技术,比如法国的“奥代洛”【Odeillo】太阳炉的建成时间就是1970年,前苏联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也建造过一个类似的设施,时间也是在20世纪70年代,而我国这个军方主导的太阳炉于1964年开始建设,也在20世纪70年代初投入使用,在时间上与国际同类处基本同步,所以从技术与时间角度讲是完全现实的)
而该太阳炉原理的耐热靶场是“大三线”工程中的一部分,其建造地点正好就处在横断山脉的群山之中,由当时的成都军区负责,而整个四川(包括重庆)更是“大三线”工程的核心所在地,黑白照片及相关参数显示,它的设计与外形才更符合更夫口中的描述,于是我在心里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
那个买走太阳炉耐热靶场全套技术资料的成都商人就是更夫,或者再加上肥桃,倘若真是如此的话,那这两个人在此之前肯定就与军方有不一般的交情,因为即便这些东西可以买,那也不是什么人都能买,或者说不是有钱就能买的,有句话叫“就怕磕头找不到庙门”,说的就是空有资金却没有门路,而他俩能做到这一点,必然是钱与门路缺一不可。
不过这个太阳炉的规模与规格可比2010年在宁夏建成用于发电的那个可大太多了,其主体建筑相当于10-12层楼,核心温度更是可以突破4000摄氏度,发热持续时间也更不是那个发电炉可以比的,而这倒也符合能把男魁尸烧个灰飞烟灭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