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木制成的棺材?我知道柳木性阴寒,用它做棺材成殓尸体的话很容易造成诈尸,对逝者是一种极大的伤害,那么红犼的棺材用柳木来做,有什么讲究或者是用意吗?”我想罢之后说。
“正如你所讲,柳木性属阴寒,刚死的尸体放进去会诈尸,但死了很久已经被制成红犼的尸体放进去就不一样了,因为用它做棺材会让尸体在棺中不断的集聚阴气,阴气越多,这东西也就越厉害,而一棵柳树很难长到可以制成一个完整棺材的尺寸,所以就要用多颗柳树组合而成,一般以选用柳木中最阴的部分,也就是‘树心儿’木作为材料,除此之外,柳木还要选用濒临死亡或者是已经死亡柳树,也就是俗称的‘败柳’为上佳,普通柳木也不是不可以,但效果会远不如‘败柳’,在材料备齐之后,最终用‘黑头鲶鱼’的鱼皮熬制出的鱼胶进行粘合,可保证千年不坏,这‘黑头鲶鱼’也是阴寒之物,与柳木‘树心儿’结合在一起,再加上道行高深之人布下的阴煞风水局,这样的红犼只要经过假以时日的沉淀,一旦有机会发威,那便势不可挡。”肥桃说。
“嗯—刚才还提到了‘披甲红犼’这四个字,所谓‘披甲’就是在红犼的身上穿上盔甲吗?”我想罢了关于炼制方式以及以柳木为棺材材料的事情后继续发问。
“是的。”肥桃说。
“那这铠甲是作为凸显其威武的象征性装备还是在炼制时就有意为其披上的?”我说。
“之前我说过,人为炼制出来的红犼,其形象一般都是披坚执锐的武将,那你说一名在战场上纵横厮杀的武将所穿的铠甲与所用的武器会只是一种装饰品吗?当然不是,那所大墓里的红犼所穿是为其量身定制的铠甲,都是真材实料,极具实战意义的,而一具成形的红犼最起码要具备‘八马不敌之力’,说白了就是八匹马加在一起也没有它的力气大,所以给它‘量身定制’的铠甲从尺寸到重量都不是你看到那些给活人准备的铠甲所能及的,根据我那朋友的描述以及后来我查阅的一下古籍显示,披甲红犼身穿的重型札甲由10000-12000片不等制成,分三层覆盖全身,而这中间甲叶数量的区别主要看每具红犼的体型差别,即便是体型最小,所需尺寸最小的红犼,身穿的这一身铠甲净重起码在200斤以上,穿上后就是用床弩都射不穿,在没有现代火器的古代,这种东西出现就是‘人形坦克’的存在,极难对付,而且因为它们个个都力大无穷,所以在配备兵器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选用诸如狼牙棒、骨朵、大锤一类的大尺寸重型冷兵器,破坏力更是十分惊人,一般的盗墓分子,要是没有个手榴弹、火箭炮什么的(注:其实肥桃这里想说的是火箭筒,而火箭炮绝大多数型号都是重型武器,当然不可能拿在手里使用,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他对现代武器装备相对于散人这种“资深军迷”而言,并不是太精通,所以用词不太准确),遭遇了这种玩意,要是跑不掉就只有死路一条,枪都不管用。”肥桃说。
“我知道冷兵器时代世界上最重的铠甲,也就是北宋时期装备给重步兵的‘步人甲’也不过60斤(注:这是全状态下的重量,轻型状态下,比如减少背部防护标准的状态一般在45-50斤上下,这里的斤都是现代市斤单位,既2斤=1公斤)左右,3500片甲叶串联而成,而且也是单层的,极个别的会在心脏、咽喉、后腰、裆部等要害部位增加至双层以提高防护效果,但面积基本上都非常有限,不过即便如此,在这种‘步人甲’保护之下的补兵,凡是覆盖部位,都几乎可以‘免疫’任何轻型箭矢和刀剑一类轻型冷兵器的攻击,而照你所说,一万多片甲叶、200多斤的三层札甲,这穿上如果在没有现代武器的情况下还真就奈何不得,‘人形坦克’这个比喻的确非常恰当。
不过我有一个疑问,就是如果红犼如此厉害,那么为什么不作为一种‘武器’来‘批量炼制’投放到战场上呢?我想要是在古战场上的交战双方的某一方要是有个几百具披甲红犼,那岂不是就战无不胜了?”我说。
(未完待续)
“没有上了战场自然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三,其一是红犼的炼制过程非常繁琐,且对工艺要求苛刻,而且掌握这种技术的术士也是‘稀缺人才’,我说能一次出现9具那就已经是个‘天文数字’了,想一次弄出几百具当‘武器’用,在封建时代就是国力最强的唐宋时期,也不具备此等能力。
其二是红犼只能辨认同类而不能辨认敌我双方的士兵,而且也没有智商,不听指挥,所有行动都是一种被术法驱动的本能,这一点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成为军队的一部分。其三是在炼制红犼的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要先用尸油将其浸透,以达到其皮肉、四肢与关节韧而不僵的目的,如果没有这一道工序,那纵使红犼皮如精钢刀枪不入,但僵硬至极的四肢也会让它笨拙不堪,甚至是动弹不得,但是,有了这一道工序就给了它一个最大的弱点,那就是怕火,尸油的易燃性不比汽油差,被尸油浸透的红犼见火就着,别看它不怕刀枪剑戟,但被火一烧,除非有人能及时扑灭,要不然用不了半柱香的功夫就能被烧得飞灰不存,而火攻在古代战场上是极其常用的一种战术,红犼有这个弱点,一旦被对方掌握了,那简直就是火攻的最好目标,人喊马嘶之下谁又有闲工夫去给它们灭火?而我那朋友的盗墓团伙最后之所以能逃出来一小半人,也是因为在无意间发现了红犼的这个弱点,用火折子放了一把大火将9具红犼和整个大墓全给付之一炬之后才‘逃出生天’的。
另外,我在第一条中提到了它的炼制过程非常繁琐且成本极高,这高的地方我就说说第二条里关于尸油浸泡的部分,你可以体会一下:用来泡透红犼的尸油,一个人是肯定不行的,10个人也不行,那要多少个人呢?要99个人,也就是说,把99个人全部炼化成油状,然后把红犼泡在里面一泡就是三个月,才能彻底泡透,这就更不用说盛放尸油的地方也必须是阴煞之地,被炼化成尸油之人生前必须是罪大恶极之人了,阴煞之地其实还好说,毕竟在一些玄门高手那里,是可以布阵或者是利用‘小龙风水’改动一个地区局部的风水走势,人为制造出来阴煞、破败的风水局的,但后一条,全天下哪来这么多罪大恶极之人?比如我查阅的古籍所说,这些被炼化成尸油的人基本上都是死刑犯,假设每一个都够的上是‘罪大恶极’吧,那么一具红犼要99个人的尸油,九具红犼就要891人的尸油,要是弄上百具,那就要成千上万人的尸油,在古代,人口是最重要的资源之一,尤其是壮年男性,而古代的那些死刑犯里,更是几乎100%都是男性,其中绝大多数又是壮年男性,如果有这么多人,特别是壮年男性可以拿去炼化成尸油的话,那直接武装起来组成军队或者是去种地、炼铁提高生产能力好不好?从这个角度讲,干这事的效费比实在是太低了。
所以,有了这三条硬伤,便决定了红犼利用自身勇猛无比,历经千年可不朽,一旦触发既不死不休的特点,在古墓这种比较极端的环境里作为守墓利器使用还可以,但要用它去打仗,那就得不偿失了。”肥桃说。
(未完待续)
楼主又来更图了,今天没别的,就来更3张关于正文中提到的电影《大虎》的图,这部电影里的大虎便是以朝鲜智异山上“虎煞”型“霸王煞”生前还是正常东北虎时为原型设定的,在电影中,该虎被称作“山君”(“山君”的具体含义在正文中说过,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属于东北虎,天生独眼,性情孤僻残暴,报复心强,战斗力极其强悍。
图1、2、3是电影剧照,图4则是电影中对“山君”的身体尺寸、体重及人类身体体形对比的设定,设定中,“山君”的体重数据最为巨大,高达400公斤,比平均体重230-260公斤的普通东北虎大了好几圈,就是比已知最大的350公斤的东北虎也大了不少,当然了,这是为了凸显出“山君”凶猛而做出的人为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