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我当时也真是替他高兴,但有些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文化氛围上允许他公开学习这些东西了,可他那时候已经是在考古界颇有名气的学术专家,你想想看,一个考古界的专家天天在课上给学生或者是研讨会上给同行们讲怎么捉鬼,怎么看风水,这像话吗?这能得到承认吗?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且不得到承认那还是最好的结果,以老贺那种脾气,得罪的人不少,记恨他的人也大有人在,如果这件事被人当做把柄给抓住了并攻击他,那后果的严重性对于他个人来说将是不可估量的,说能毁掉他在考古方面的前程也不为过,而结果也的确向着这个方向发展了:很多平时看他不顺眼的同行就趁机说他宣扬迷信思想,要协会(注:既中国考古协会)处理他,他的人生在这里便受到了第二次严重打击,那段时间他压力特别大,最后都快抑郁了,他平时是那种快意恩仇有什么说什么的爽快人,但就是在这个时期,他整个人都变了,变的非常阴郁,沉默寡言,几乎不会对外人讲任何心里话,当然,我算是个很特殊的例外。

时间就这么年复一年的过着,中间倒也算是平安无事,等一晃到了1994年那会儿,我俩都是50多岁的人了,过了知天命的年纪按理说就得‘消停’点才对,但他不行,反而变的更加活跃起来,他有一天在食堂吃完饭突然对我说,有个‘大项目’一定要做一下,我乍一听还以为他兼职着考古教授的工作又下海经商找到投资了呢,结果听他说完,我才明白,他是想拉着我,还有另外几个他的学生以及关系非常好的同事去开掘一处古迹,而古迹里面可能发现的内容将会颠覆当今的经典自然科学,更会振动整个考古界,他要用这个发现来堵住那些藐视和污蔑他的同行的嘴,也要靠这个发现来证明他家祖传学问的价值以及地位。”汪洋明说,他说到这里喝了口水润了润喉咙,我听到这里在脑海之中已经大概勾勒出了一个关于此事前因后果的轮廓,但汪洋明没说,我不敢确认,就等他喝完水后发问:

“那这个古迹就是青城山的九老洞吗?”

(未完待续)

“对,就是那里。我开始并不知道那里有什么,他给我说了他的这个想法之后,又找了当时成都最好的一家饭馆儿,请了我们7个人,加上他8个人一起吃的晚饭,在席间他倒也直白,两杯酒入肚就开门见山了—他说在九老洞的‘人’字形(注:九老洞的内部地形呈一个‘人’字形)的溶洞交汇点深处有一个深潭,潭水大概将近10米深左右,在潭底有‘好东西’,等一起把它捞上来,可以从上面做的文章就足以让在座的所有人都一夜之间功成名就,但我们问他那深潭下面到底有什么好东西,他故作神秘也不说,只问我们去不去,潜水设备什么的都准备好了,还说自己已经为这事准备了20多年,以前早就盯上那里了,以前是时机不成熟,现在时机到了,必须尽早行动。

其实我们另外这7个人当时也没想的多么复杂,只是以为这是个挺简单的事儿,跟他去看看也无妨,再加上酒桌上的那种气氛,就满口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他给我们说还要等两个人,等他们都到了,就开始行动,结果这一等就是将近一个星期,等那俩人来了之后,我打眼一看,就感觉他俩贼眉鼠眼的不像好人,我问老贺他俩是干什么的,老贺只说是朋友并不愿意细说,但通过其中一个人身上的土腥味我能判断的出,这个人要么是我们的同行,要么就是不干好事的,而从他的气质上来说,我当时就敢肯定他不是我们的同行。”汪明洋说。

“那什么事‘不干好事’的?”我问。

“就是盗墓贼,他身上那种混杂着不同泥土的土腥味,只有我们这种实干派的考古人员或者是盗墓贼才有,既然不是我们的同行,那是干什么的就显而易见了。”汪明洋说。

“嗯,那您继续说。”我说。

“然后老贺还不知道从哪儿弄来了一辆中型卡车,车上装有定置的起重绞盘,还有挂钩、备用钢缆等设备,再加上两套潜水设备,我一看这个架势,就知道老贺要从深潭下捞出来的东西肯定不是什么小玩意儿。”汪明洋说。

“潜水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领域,何况你们做的这件事已经属于水下打捞的范畴,这个技术含量就更高了,必须要有能力过硬的潜水员才行,那你们的团队中谁承担这个角色?”我问。

“我一开始以为老贺会安排他的两个学生,因为以前听说过他的学生里有会潜水的,而且不止一个,但后来真上的时候却是老贺亲自出马,外加那两个人里的其中一个,那俩人里除了盗墓贼以外,另外一个早年是渔民,但不打鱼,专门以捞海参以及其它海货然后拿到集市上贩卖为生,而盗墓贼食他的远方亲戚,这个盗墓贼挖过一些小墓,在当时的前几年往外面卖了几件冥器发了点小财,然后就叫这个渔民一起来干这行。”汪明洋说。

“那么在打捞的过程中出现什么情况了吗?”我问。

“这倒没有,打捞的非常顺利,我们几个人就在旁边站着看,那个盗墓贼负责操作起重设备,老贺和他亲戚潜下去用钢缆进行固定,然后一共从潭水里打捞上来五口棺椁,一个一个的来,前后用了大概一上午的时间吧,他们俩平均打捞上来一个就在岸上休息一个小时左右,主要是潭水温度太低了,打捞本身的劳动强度并不大,但低温带走体热就非常的消耗体力,所以捞每一个棺材的所用用时间并不长,大概几十分钟左右,但每一个之间的间隔时间比较长,时间主要就耗费在这上面了。”汪明洋说。

“那五口棺椁大概都是什么样子的?能看出具体年代吗?”我一边记录前面的要点,一边问。

“这个对于我们来说那是小意思,一眼就看得出来,是典型的明朝早年产物,材质上来说,五具之中有两口是铜棺,另外三具则是木棺。”汪明洋说。

“那您接着说。”我说。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147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147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