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啊?竟然还有这种事?那听您刚才所说的意思,也就是说,墓主人请高手在墓中布局,然后在墓地周围圈养老虎,老虎在通过盗洞进入墓室杀死盗墓贼,盗墓贼化作厉鬼附身于老虎之上,并最终形成‘伥鬼’守护这座墓葬群是墓主人从一开始就计划好的?”我说。

“聪明!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但我与那我高手也都是这么认为的。”汪明洋说。

(未完待续)

“要这么说的话,那么看来这只老虎是经过严格训练的,要不然不可能这么听话,就在墓地周围生活,还不在外面动手,而是知道从盗洞进去,我想这种驯兽水平在当今的动物园以及马戏团都堪称是顶尖了,可遥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也能达到如此高度吗?”我抛出一个刚才就在心中形成的疑问,不过事实证明,跟一个大半生都钻研此道并精于此道的考古学副教授讨论这种历史问题,纯粹是“班门弄斧”。

“这个是无需怀疑的,首先,在西汉时期,我国的斗兽之风已经十分盛行,其广泛程度不仅不亚于而是遥遥领先于以‘角斗场’而闻名的古罗马斗兽文化,《史记·封禅书》记载:‘武帝十一月乙酉,柏梁灾。十二月甲午朔,上亲禅高里,祠后土。临勃海,将以望祀蓬莱之属,冀至殊廷焉。

上还,以柏梁灾故,朝受计甘泉。公孙卿曰:“黄帝就青灵台,十二日烧,黄帝乃治明廷。明廷,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子又朝诸侯甘泉,甘泉作诸侯邸。勇之乃曰:“越俗有火灾,复起屋必以大,用胜报之。”於是作建章宫,度为千门万户。前殿度高未央。其东则凤阙,高二十馀丈。其西则唐中,数十里虎圈。’

这段历史文献中清晰的呈现了西汉武帝时期帝王之家已经开始人工圈养老虎作为斗兽工具的情况。

而《汉书·外戚传》则有这样的记载:‘汉元帝建昭中,‘上幸虎圈斗兽,后宫皆坐’,可见—观看斗兽已成为当时整个汉朝宫廷风行的娱乐活动。

如果说上述材料只是说明斗兽这种奢侈而血腥的活动只是皇家宫廷的行为的话,那么在

《盐铁论·散不足》中所提到的:‘今民间雕琢不中之物,刻画玩好无用之器。玄黄杂青、五色绣衣、戏弄蒲人杂妇,百兽马戏斗虎’,便指出西汉中期斗兽已走出皇宫,流行于民间豪富之家。

另外,在西汉武帝时期,除了将斗兽作为娱乐以及培养尚武精神的方式外,更是将其确立外一种‘军事训练’科目,可单人搏杀野犬、野狼、野猪、黑熊、棕熊、老虎等野兽是当时官方规定的训练科目,主要就是为了检验士兵的勇武,这种检验的危险性极高,所以报名全凭自愿,在比赛之前要签下类似生死状的文书,死在其中只能自认‘技不如野’,而成功搏杀的野兽等级越高,可以获得的赏金与晋升官阶也就越大,比如搏杀野犬是最简单的,可以官升一级,就好比从现代部队里的一名普通战士晋升为班长,而最高级的搏杀老虎,则可以直接从普通士兵晋升成为六品护军,甚至是五品偏将军、裨将军,这就相当于现代部队里从普通战士直接晋升成为团级甚至是更高一级的中级军官了,在这种奖励体制的激励下,西汉军队中热衷于斗兽的高手也就层出不穷。

话说回来,有了如此浓厚的斗兽风气,那么相关的‘驯兽产业’自然而然的也就发展起来了,结合上面我提到的斗兽已经在西汉中期就走进民间富豪的生活之中,那么在刚才说的那个西汉富豪家族墓附近有受过高水平驯化的老虎也就不足为奇,只是也许如果等到那只老虎自然死亡也就没有后面的事情了,但可能该家族断定会在老虎的寿命之内有盗墓贼来盗墓,所以就成了老虎的腹中食,并且其被困在墓中无法散去的灵体化作恶鬼之后与老虎合体,不过,驯兽的水平再高,也得有驯兽师在一旁指导才行,我个人猜测,当年这座墓地周围肯定是有守陵人的,这个人估计就是个该家族聘请或者是家族内部的驯兽高手,他在暗中跟踪盗墓贼并不打草惊蛇,然后在看到他们打好盗洞之后便指使老虎钻进盗洞杀掉盗墓贼,接下来就是‘伥鬼’的形成过程了,而到了这里,我估计那名守陵人的职责也就完成了,剩下守护这片家族墓的‘重任’就交给这只满身怨念的‘伥鬼’了。”汪明洋说。

他所引用的这些史学资料是直接如同正常对话一样说给我听的,简直比倒背如流还要滚瓜烂熟,由此可见这位汪副教授在这个领域的确是造诣匪浅,我听到此处不禁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对他增添了三分敬意。

“那么.您是怎么‘打死’这只‘伥鬼’的呢?”

在有关于老虎的问题都解决了之后,这个疑问其实是这个题外话中我最好奇的一个了,我想一只能杀死数代上百名盗墓贼的“伥鬼”,肯定是凶恶残暴至极的,而在这种前提下,它又怎么会被一个大学里的考古学副教授给打死呢?这有点说不通啊?难道汪明洋还是位深藏不漏的“武林高手”?看着不像啊,那么当年他的年纪假设他说的是真的,那么他肯定有不同于常人的手段,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就与他之前提到的从盗墓者那里学来的对付“涉灵现象”的手段有关。

带着上面这些问题,我如此发问。

(未完待续)

楼主又来更图了,图1便是反应我国西汉时期人与虎进行斗兽活动的图画,从时间上来讲,建立完整的斗兽体系,我国比古罗马的角斗场早了起码200多年以上,并且规模与水平也都要高的多,除了人与兽斗,还有人与人斗,兽与兽斗,模式上除了1对1的单挑外,还会组织“群战”,规模从及几人、十几人、几十人到上百人不等。

虽然同样血腥,但我国斗兽与古罗马斗兽的最大区别,也是前者于人文方面先进于后者的方面就是我国的斗兽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的娱乐活动,更是一种培养尚武精神,彰显个人勇武,乃至有严格奖赏机制的军事训练科目而存在的,但古罗马的斗兽则不然,被送上角斗场的除了奴隶以外就是战俘,这些人生活条件恶劣,毫无人权可言,只是用生命为代价的厮杀博得罗马贵族的一笑,如此,排除水平、规模以及发明年代,就斗兽的性质来说,我国也是遥遥领先于古罗马的。

最后楼主再补充一点我国古代驯兽水平的资料:王莽篡汉时其手下有一名力大无穷的猛将,名曰“巨毋霸”(就发音而言,这个名字有点像汉堡.),此人身高两米三(史书记载)左右,腰大十围,而且除了身高体壮,天赋神力之外,他还有一个最大的特长就是驯兽,据说他可以轻易的驯服豺狼虎豹以及野牛甚至是犀牛、大象,并在战场上驱使这些动物作战,动物对他的指令的听命程度几乎达到了“指哪打哪儿”的水平,当然了,这可能也有相关记载中夸张的成分,但至少体现出了在汉代,我国的驯兽技术就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如果从更加久远的上古时代说起的话,那么在炎黄与蚩尤大战逐鹿时,也有蚩尤驱使野兽作战的传说,比如“食铁兽”,也就是现在的大熊猫,不过这毕竟与风伯雨师、魑魅魍魉一样,属于“传说”而非“历史”的范畴,所以在以史料为基础的前提下,有关逐鹿之战的事情这里就不细谈了。

图2、3则是巨毋霸2.3米左右的庞大身高与可以驱使虎豹等野兽作战的相关史料记载及现代解说。

还有两张图,这两张图是关于正文中提到的“伥鬼”的,此物在我国又很悠久的历史及大量相关传说,不仅如此,更有现存石刻,比如图1便是传说中“伥鬼”化作人形后的石刻形象,而图2则是死于虎口之人化为的恶鬼(上)后与虎体(下)结合而成的“伥鬼”。

(注:当然了,这幅画明显是现代产物,运用了一些艺术夸张的表达方式,不过楼主认为画的还是比较传神与精致的,所以就发上来给各位看官看一下)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有骨难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内参记者-----一名“非传统”记者颠覆你三观的采访实录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