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姐无奈的仰起头,双眼紧闭,神态看上去疲惫到了极点。
她将自己的头靠在春秋椅的椅背上,脸上的表情分明绝望到了极点。
“如冰,如果你信任我的话,那么我们明天就一起去见王哲林,我倒是想看看,他到底还能够玩的出怎样的花样来!”
看着靳姐如此的模样,我对王哲林的恨意,俨然已经到了极点。
我紧握着拳头,牙齿不自觉的咬得吱呀作响,而心下也是做出了决定。
就算他王哲林真的是天王老子,我卢天宝也绝对的和他势不两立。
如果他还是像之前那样的嚣张跋扈,不可一世,那么大家就鱼死网破吧!
“够了,天宝!”
靳姐疲惫的看了我一眼,伸手打开坤包,从里面取出一只信封来递给了我。
我将那信封打开,从里面抽出一封手写的信来,待到把那封信看完,我只感觉到自己的心,已经完全的被怒火所点燃。
这群该死的家伙,简直无耻到了极点。
他们在信里对我和靳姐的关系横加侮辱,虽然没有明说,却是大骂我不学无术,油头粉面,只有本科生的水平,年纪也不大,却在靳姐这边占据着总工这样的高位。
他们的言外之意,自然就是说我和靳姐之间有着不正当的关系。
这且不算,这群家伙,更是明里暗里的污蔑我和靳姐,说我们在昭明死后,便开始勾搭在一起,强自的将昭明的那副招牌据为了己有。
最令我感觉到生气的,是某些家伙居然颠倒黑白,说我偷了昭明的手艺,明目张胆的要我将偷学自昭明的技艺公开的交给楚昭远。
为了防止我偷奸耍滑,也为了显示他们这个所谓什么狗屁木器协会的”公正”,他们集合十几位总工级别的技术人才,成立了一个什么技术评定小组。
这群该死的家伙!
看完了信的内容,我忍不住的怒喝一声,直接将手中的信团成一团,一拳狠狠的捣在了桌面上。
在这一刻,我算是完全的认清了这些家伙衣冠楚楚,道貌岸然的背后,到底藏着一副怎样可耻的嘴脸。
他们表面上对于匠学之术嗤之以鼻,认为那是和他们科学体系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
但是在暗地里,他们的心下却是将爷爷留给我的技艺当成了宝,居然还要打着如此光明正大的旗号想要明抢。
看来老鬼和张中一说的真是一点没错,虽然现在不是那个枪炮肆意横行的年代,但是在这大天津,还是奉行着那简单冷酷的丛林法则。
要么吃人,要么被吃!
“可恨,简直是太可恨了!”
我怒吼着将信连带着信封都撕成了碎片,这群该死的王八蛋,他们真的够厉害,我并不是一个喜欢发怒的人,可是,他们却让我怒不可遏。
“天宝,别冲动。”
靳姐对我低声的劝慰着,直接把纤白的小手放在了我的手上。
“天宝,离开吧。他们最主要的目标,是我手中的那块金字大招牌。别为了我,连你爷爷留给你的手艺都搭进去。”
靳姐一脸担忧的说着话,俏脸上写满了焦急之色。
作为一个男人,我不仅没有能力去好好的保护她,反而还要让她来安慰我,真是没用到了极点。
“你真的以为我走了,一切都会平安无事的吗?”
我对着靳姐一笑,颇有些神伤的说道。
虽然并和王哲林这群家伙的正面接触并不多,但是我的心中却是清楚的很。
这些家伙,典型就是那种明明心中贪婪到了极点,却还非要摆出一副正人君子的无耻面孔,既想要巧取豪夺,却还想要巧取豪夺的有理有据。
因此,他们如果真的是看上了我身上爷爷留下来的那些匠学技术的话,恐怕就绝对不会这么容易的让我离开。
更何况,我卢天宝虽然性格随和,却并不代表着我就胆小怕事。
如果某些不开眼的家伙想要在我身上打坏主意的话,就算那家伙是天王老子,我绝对不会有任何犹豫的砸断他的狗腿。
“天宝,你知不知道他们到底都是些什么人。”
靳姐满脸焦急的看着我,很显然,我在她的心里,典型就是那种不知天高地厚,遇事只会冲动的小孩子。
我并没有反驳她的话,虽然我对王哲林的人品和手段完全不屑一顾,但是,我心里却深深的明白一个道理,什么叫做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我对于王哲林这些家伙了解的并不多,而在这个生死相搏的时刻,能够多对自己的敌人了解一分,获得胜利的希望自然也就大着一分。
所以,这么好的用来了解对手的机会,我又怎么会轻易的放过。
“靳姐,我想知道关于王哲林的一切!”
我看着靳姐,一字一顿的对她开口说道。
“天宝,你知道........是我糊涂了,凭你和于总以及小张的关系,肯定是会知道的........”
靳姐恍然大悟般的一拍自己的脑袋说道。
她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这才开始为我耐心的讲起了关于王哲林的一切事情。
这个王哲林,绝对可以说是那种根正苗红的典范。
他父亲本就是天津市政府中的高层,再加上本人也是勤奋好学,在八十年代初,居然考上了公费去美国加州伯克利大学的入学资格。
毕业后的王哲林并没有留在美国,而是再度的回到了天津。
在那个年代,对于这些毕业后不留在海外,而是想要回国的留学生,国家有着相当优厚的政策。
也正因为如此,王哲林一毕业,立刻就被分配去了木材局。
或许是出身高干家庭的缘故,王哲林做人做事相当有手腕,只用了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就坐上了木材局第二把手的位置。
在那个时候,正是中国改革开放运动开展的如火如荼的时候,包括政府机构在内,也都在向市场要效益。
而当时的木材局,也按照当年的政策,改制成为了公私合营的企业,公司的领导,却是完全的由那些带着公职的公务员来担任。
王哲林看准这个机会,直接带着公职进入了木材局的管理层,凭借他在木材局工作多年的经验,他在市场上混的风生水起。
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先富起来的人变得越来越多。
这些人富了以后,生活也逐渐的开始变得讲究了起来,一些高档的木质家具,乃至于房屋和各种生活必需品,也都逐渐的开始与高档的木材挂上了钩。
中国的市场永远都是如此,一旦某个行业方兴未艾之际,总是会有无数的人一哄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