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灵车已经走了半个小时。

我和胖子急的跳脚,先前就说过,让他们等下。

赵波还在医院等着我们,看到我俩拿着铲子,一脸气急败坏的喊:“都这个时候了还干什么?”

胖子憋了一肚子气,一把把扫帚和铲子扔到一边,本来怀里还揣着两双鞋的,干脆也不准备拿出来了。反正钱永恒都已经把人给带走,这东西拿不拿出来都没啥事。

赵波盯着我俩看了一会,说:“快上车吧,马上丧礼就要开始了。”

我心里头也憋屈,一屁股坐上去。

一路无话。

但等车出城之后,我们在路上看见了很多撒下来的纸钱,看来钱永恒准备的也算充分。

先行一步的灵车应该出城之后,就边走边撒纸钱了。

算是很常规的程序。

因为下雪,所以通往村子的路上都是湿泥加雪水冰渣子,非常不好走,而且冷。

在车上都有点冻得难受。

可是走着走着,车忽然停了下来。我和胖子很纳闷,这到底咋回事。

结果探头一看,先我们一步走的灵车在半路上停了下来。

钱永恒在车下和几个人争论着什么。

我和胖子一看就知道发生啥了,这大雪天的,你不做任何准备,还想老太太能安然回去才是出鬼了。

踩着湿泥、雪水和冰渣子下去之后,果然如我们所料。

这车半路上就歇了几次,结果走到这里就再也动不了了。

司机说可能是发动机或者油箱被冻住了,但检查了半天都没啥问题。

钱永恒还没意识到关键。

冬天在湿泥地里站着真是一种煎熬,我和胖子啥也没说,就站在边上看着。

直到钱永恒和赵波他们忙的满头大汗依然没有办法解决之后,才忽然想到我俩。

“您看……”钱永恒颇为尴尬的问。

胖子咳了一声,器宇轩昂上了灵车,指着棺材灵柩:“把老太太的鞋脱了。”

钱永恒见到我们的态度也很不爽,但还是耐着性子把老太太的鞋子脱了。

结果一脱下来,众人都傻眼了,只见到老太太一脚的冰水……

钱永恒几乎跪下来:“不可能啊,之前找人整理过遗容……”

我和胖子也懒得解释,送遗体回家的时候,也有很多门道。像这种大雪天,棉鞋是不能穿的,得去让裁缝单独做两双鞋。

面料和底子必须用防水的,然后鞋子要大上一码,鞋底要赛纸钱。

而且这寒冬腊月的,路上脏东西多,得多撒点纸钱、元宝什么的买路。这点钱永恒倒是没做错。

钱永恒和赵波看着我和胖子忙完这些,连忙递上两根烟。

我和胖子没接,这是行宾这一行的规矩,不管烟瘾有多大,帮人办丧的时候,最好烟酒都不要沾。

当然根据当地习俗,也可以适当变化。

做完这些之后,司机试着打了两次火,车子再次启动。

我们让他们先不要慌,随后胖子屁颠屁颠跑到附近一户农家,把别人家的扫帚和铲子买了过来递给钱永恒。

“每隔一段时间就在车子里面扫一下,然后装作扔东西的样子把铲子里的东西从窗户扔出去。”我说。

钱永恒满口答应。

随后我们这才一路安然到了村口。

村口有几个人等着,这边和我们当初上学的那边差不多,请遗体回来或者下葬的时候,得‘八仙’抬棺。

这八人把老太太抬回老屋。

一进去,我们就看到张‘叔’在那边忙前忙后。

钱永恒和赵波一进来,就过去找张‘叔’说话。紧接着,我和胖子看到张‘叔’绿着一张脸走了出去,出去的时候看都没看我们一眼。

之后老太太的丧礼才正式教给我们了。

原来看大爷爷办丧的时候,还觉得不算太难,但真正忙起来才知道,这事儿能把人忙得脚不着地。

在当地,不管行宾和知宾,只要是丧礼的主持,当地人都把他们统称为‘总管’。总管不仅要负责送走死者,还得将家里的一切都安排顺当。

例如说,在布置完灵堂之后,还得根据当地礼制,安排死者家眷一个一个的上香。

这个让人非常头疼,我和胖子不仅要找钱永恒要来亲眷名单,还得对着亲眷名单一个一个看。

然后将已经来了的人划出来,再找赵波把这些人按照辈分、亲疏关系,安排好。

好在的是,赵波办事靠谱,我们才不至于那么困难。

胖子直感慨:“怪不得‘总管’之下还有‘听礼’。”听礼就是帮总管打下手的,相当于秘书。

我和胖子忙的晕头转向,足足花了一个小时把灵堂里里外外都布置好,然后喊人去把灵棚搭好,再布置灵棚。

钱永恒有钱,灵棚做得气势辉煌,比他老家的房子都要大一点。

因为这边不是在都市内,所以渡灯什么的也不需要。

根据当地习俗,灵棚里放着火盆,来客要先在火盆里烧过纸钱,主人家递过温毛巾擦手擦脸才能进去。

这意味着擦掉身上的‘脏东西’,干干净净的才能来见亲人最后一面。

亏得钱永恒财大气粗,不然光买毛巾的钱都得一大笔。

当然,这个习俗在当地一般是访客自带毛巾。不过鉴于钱永恒认识的人太多,很多都不是本地人,所以采购毛巾的事儿由他自己代劳了。

访客在灵棚内烧完香,擦完脸之后,毛巾自己拿着。进去上香磕头出来之后,还得再用一次。

当然接待客人这事儿,我们两个外人插不上手,肯定也是委托给了赵波去做。

我和胖子现在正在为一件事情头疼。

“怎么会有这种风俗的?”胖子眼珠子瞪得跟铜铃似的。

我也很纳闷,这村子不算大,刚来的时候就了解过了,风土人情还算不错,只是不知道为啥会有这种陋习……

啥子陋习呢?

就是办丧的当天,得请‘柱子’来。

柱子就相当于一班‘唱戏’的人,让丧礼更加热闹。

如果光这样,当然无可厚非,但……他们和‘唱戏’天差地别。

一般情况下是要在家门前清出一块空地,找两班‘柱子’,分别在空地两端搭个台子,然后这两班人分别在台子上对着哭丧。

这个就叫做‘对柱’。

光这样说,肯定想象不出‘对柱‘是个啥样。但以我和胖子对对柱的了解,没这么简单。

因为当地人说过,对柱,其实就是双方对着叫嚣,谁吸引的看客多,谁就倍有面子。赢了这场对柱,可以得到主人家的一开始就准备好的礼金。

他们没说太仔细,但我和胖子已经猜到了这对柱是个啥情况。

不出意外,晚上外头会有一场非常低俗的表演。

委婉和钱永恒提过这事儿,钱永恒倒不以为意:“大家都这样搞,我们不这样不太好吧。”

奶奶以前是白事知宾,我来说说白事里边普通人不知道的事儿》小说在线阅读_第16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DM4T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奶奶以前是白事知宾,我来说说白事里边普通人不知道的事儿第16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