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对宗教,就有着与人不同的独到见解。
他曾告诉过我,佛祖之所以能领悟六道法则,是因为佛祖的出身与人不同,他所能感悟到的东西,一般人不可能重复。
首先,佛祖本就是释迦卫国王子,自幼生长在一个高低贵贱,等级森严的世界里,很小就懂得这个世界是分为三六九等的。
在古印度,最上等的人叫‘婆罗门’,掌管着祭祀与知识,地位尤在国王之上,每日高高在上不入凡尘,吃喝拉撒受人供养,沉迷在悟道的海洋中对世间的一切冷眼旁观。
正是由这一阶层,佛祖想到了六道中的天界,一个美好,衣食无忧的世界,但又不属于凡人的世界。
而‘刹帝利’指的是贵族王权阶层,佛祖早年便处于这一阶层,虽然衣食无忧,但也饱受七情六欲的困扰,不得不接受生死离别之苦,虽然幸福但也有无奈。
而这一界,便是佛祖心中的‘人道’,酸甜苦辣,百味俱全。
‘吠舍’指的是贫民,可以做商人,也可以做工匠,同时也是士兵,这些人每日都在为了生活奔波,于是他们狡诈、自私,贪婪、愚蠢,唯利是图,心中充满了对私欲苛求,过着如同野兽一样的生活。
佛祖觉得,这样的人非神、非鬼、非人,是介于神鬼人之间的怪物,是最为复杂和难以理喻的‘阿修罗’!指的其实是纠缠在利益海洋中的凡人,普通人。
最下等则是‘首陀罗’,永生永世只能做奴隶,也称‘一生人’,不但不准与上层通婚,甚至连他们用过的东西和坐过的地方,都被认为是不纯净的,过着连猪狗不如的生活。
佛祖觉得,这样的人活的就像是畜生,每日只知劳作,不但连字都不识,甚至不懂得为自己的明天去设想,这便是‘畜生道’,每日只想着如何能填饱肚子的生活状态。
以上‘四道’,佛祖早年离开王宫时便已领悟,说的是人世间四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四个阶层,四个世界。
后来,佛祖得到《奥义书》学会了禅定,便‘夜渡凡尘’离家外苦修,历经十余载,常年挣扎在饥饿当中,常常三五日不进食,这才体会到了还有不如‘畜生’的生活。
饿鬼道!
佛祖当时一定在想,原来这个世上还有比作畜生更加可怕的事情,空有山岳一般的身躯,喉咙却如针眼一样小,无日无夜挣扎在痛苦的饥饿当中。
‘恶鬼道’便由此而来,这也是佛祖在‘涅盘’之前,所能领悟到的最苦的境界与生活状态。
但是他错了,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有比做饿鬼更加苦的事情,那就是地狱,亡者之地!
许多年后,当饥饿也不能再给佛祖带来苦感时,佛祖开始证道,并领悟到了这世间最大的苦——来源于人内心的痛苦。
涅盘之前,佛祖坐禅四十九日,苦思世间诸苦,他做过王子,当过贫民,还苦行入过饿鬼道,当这一切过去后他开始意识,这世间的一切是那么虚无,也终将都会过去,不管他做什么,他还是他——释多达。
于是佛祖将世间诸苦看待的全都一样,不管他的处境如何,身份如何,千变万化,他还是他释迦摩尼。佛祖不会再纠缠与不同的身份状态中,做王子时他在悟道,做贫民时他也在悟道,做吃不饱饭的时候他还在悟道。
此为涅盘,不坠轮回,不受业苦。
他将世间一切看作虚无,但唯独割舍不下亲情,他的老父净饭王已经年迈,却一直在等待儿子的回归,继承家业;他的妻子耶输陀罗,少女守夫,如今已是白发苍苍,依然在盼望丈夫的归来。
佛祖能割舍得下他们吗?
在证道的四十九日中,佛祖为此非常痛苦,即便没有肉体上的折磨,但内心也如同在遭受油浇火烹,似乎最最丑陋的小鬼们正在折磨着他,想尽一切佛祖自己所能想象出的最痛苦的法子折磨他,拷问他!
你对得起谁,对得起谁!
此为最苦,人心的想象——地狱!
也就是说,我们刚刚都在地狱中走了一遭,除了我之外,其他人都在想象着最糟糕的可能,喇嘛在担心小家伙,冯乐在担心病患,闫峰在为自己的理想破灭歇斯底里,悦瑾则在惦念自己最想念的人……
而安吉丽娜和卡夫卡……
糟糕,我突然感觉到不妙,如果安吉丽娜怀的是愧疚之心,那么卡夫卡很可能会在地狱的煎熬中干出傻事儿。
他肯定是在担心我们在会杀了他,他会反击,毫不留情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