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仁波齐峰’在藏语中意为‘雪山宝顶’,是一个非常美丽而又庄重的名字,居与冈底斯圣山的西段,远远望去,像是被放大了无数的倍的白色金字塔,卓然矗立在群峰之上。
在旷日持久的佛本两教争斗中,这座圣山最终由本教圣山,变成了佛教圣地,而佛教徒们把这一功绩全都归功在一个人身上——米拉日巴尊者。
据传说中讲,当年米拉日巴尊者与本教法王‘那如本琼’在此地斗法,与二月十五这天约定,谁先登上冈仁波齐峰顶为胜,法王天还没亮就出发,米拉日巴尊者却在日出时才动身,架朝霞一律霞光飞上了峰顶,赢下这一局。
但历史的真相却是,公元八世纪,笃信佛教的吐蕃王朝兵强马壮,由东而来,跨过象雄河,征服了象雄古国,此后以后象雄文化消失不见,本教伏蔵。
所以我们在这里见到的本教寺庙,大多早已荒废,而且这里的地形与拉萨河谷不同,尤其是从冈仁波齐峰再往西,完全变成了风沙地貌,到处都是黄沙、峡谷与土林,层层叠叠,比帕米尔高原都要荒凉得多。唯一可取的一点就是日照充足,尤其是到了日落的十分,夕阳与土林辉映,天地间金灿灿的一片,会让人感动到一丝温暖。
老荀说,应该在夏天来这里,眼下还是冬季露宿在野外简直活受罪。但没有办法,这里人迹罕至,无论是古象雄人还是藏人的后代,都消失在了历史中,变成了毫无人烟的不毛之地。
土山下的土林就如同是魔幻世界,一次次让我们领略到了它的古老与荒凉,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一次次地钻进到土窟,寻找着历史的印记。
“这是本教壁画吗?”在一座早已荒废的土窟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壁画,有的地方还保存着色彩,我好奇的询问道。
房主任不断摇头,她对历史学研究颇深,告诉我们,这里是藏传佛教的一座寺庙遗址,属于古格王朝时期,而非是象雄文明。
我一直搞不清楚古格与象雄的关系,房主任为我解释,古格王朝是在吐蕃人灭亡象雄之后,才建立起的古国,前后历时七百多年,曾经辉煌一时,但300年前被占据了帕米尔高原的‘族拉达克人’所灭,形成了世界历史上的未解之谜——悄然陨灭的古格王朝。
据说,族拉达克人对古格实行了比蒙古人还要残暴得多的种族灭绝,古格这个王朝还他的后人们几乎全部灭绝,在短短的一瞬间消失。
“那蒙古人是怎么占领西藏的?”因为我是归绥人,所以对此很好奇。西藏这地方可不好上来,对此我深有感触。
房主任在为壁画拍照做记录,问道道:“你不知道吗?蒙古人没费一兵一卒,就统治了西藏。”
“啊?”这让我感到惊讶,也太厉害了点吧,难道是蒙古人把藏人吓得尿了裤子?
闫峰告诉我才不是,是忽必烈立佛教为国教,西藏人自己臣服的。难怪说上兵伐谋,有时候一个计谋,要比百万雄兵都管用。
闫峰询问起房主任:“主任,咱们今天还走吗?不行就在这里露营吧,还能暖和点。”这几天大家都冻的够呛,闫峰就差搂着喇嘛一起睡了,但喇嘛要陪他家千金,那小家伙最近可玩疯了,土山、土林都是她的食物,换着花样吃,天天跟个儿泥猴似得。
房主任看向老荀,老荀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已经在西藏坚持了十年,出于特勤的传统从前也当过兵,而他手下跟着的五个人分别是——老李,小李,朱光伟,候诚与张择端。
刚听到张择端这个名字的时候,把我们吓了一跳,名人啊,但其实他还没到二十岁,入伍不到两年,与小李一同被调过来帮助运送物资,同行的还有他们的连长与班长,朱光伟与候诚。
老荀和老李则是深藏不露的特勤,老荀二级,老李三级,用来弥补老厉不在的空缺。
房主任征求意见,老荀闻言道:“房主任,要是这里不重要的话咱们还是继续走吧,就快到‘玛那寺’了,到了那里再休息也不迟。”
房主任说好,便招呼大家上路。到了地方我们才知道‘玛那寺’早已废弃,只是些有土佛塔的废墟。
我们在废墟中露营,老荀则驱车赶往‘卡兹寺’去找向导,说明天我们就能达到‘扎达盆地’,见到此行最大的文明遗迹——扎达故都。
并希望我们能有所发现。
三月五号这天,一个名叫‘多朗布’的老人成为了我们的向导,指引着我们走进美丽而又荒凉的‘扎达盆地’。
我们将车停在盆地外的一座土坎上,举目眺望,整个盆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一直延伸到远方,在盆地的西段,则横垣着壮美的喜马拉雅山脉,并与冈底斯山脉阿伊拉日山一起,将狭窄的古格夹在了其中。
“那就古格故都,扎达。”房主任神情烁悦的道,出来的时候,她对藏文化做了大量研究工作,认为这里就是古象雄文明的发源地,因为文明的形成与地域有着很大的关联,华夏文明之所以如此伟大,恒古不熄,正是因为黄河流域面积达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冲积平原所致,古象雄要想发展,也离不开河流与平原。虽然这里如今已被吐蕃文化掩盖,在黄沙之下,土林之内,无数座洞窟中谁又能保证,不会找到象雄人存在过的证据?
“走!”房主任兴奋的拍着我跳下土坎,那仿佛年轻了十岁的样貌让我闫峰深深担忧——这老娘们不会就此上瘾了吧?要是她每次都跟着我们出来,我们可就没时间游览观光了。没见冯乐这次都不敢骚包,把自己武装的活像只大狗熊,不仔细瞅,都发现不了她是个女人。
盆地的原始基岩上覆盖着一层层沉积岩,我们的车速很慢,在‘多朗布’老人的指引下慢慢前行。
老人说,在很久之前,刚建国那会儿,地质部门和军队曾在扎达盆地进行过一次重要的考察,那一次也是他领的路,他还是个小伙呢。
房主任闻言兴奋的道:“我知道,是‘噶大克幅地质填图调查’吧?地质学家曾经在这里发现了中侏罗纪和上新世的沉积岩层,瓣腮类化石和三指马化石,这都是地质学上的重要发现,大爷您可真厉害。”
老人被她夸奖的呵呵直笑,仿佛也年轻了十几岁。
差不多十一点,我靠近到扎达古城边缘,放眼望去,古城上全是风化的洞窟,密密麻麻像是马蜂窝一般触目惊心。
据85年的考古调查统计出的结果,这里共有房舍445座,各类洞窟879孔,碉楼58座,佛塔28座,各类防卫墙11道。
简直就是一座难以被攻克的要塞,在很多洞窟中,我们还能见到当年士兵所使用的藤制盾牌与铠甲残片,甚至还有武器库,堆满了还没来的急使用的箭杆与铁镞。
也不知道当年的达拉克人是怎么攻陷的这里,这里的守备军队似乎毫无防备。但历史的真相已经随着古格王朝一同消亡,1959年,当新中国的军人们第一次到达这里的时候,两公里外的扎让村中只有三户人家,十几口人,而且他们也不是古格人的后代,对古格王朝同样一无所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