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利益在前,门第之间算什么?这点胸襟,他张之洞认为自己有,满清朝堂之下,也不全是蛀虫。
而这时候,阴兵汇聚,以骑马的那个人为首,终于兵临城下,城上,那些士兵都在颤抖,少林武当尚且不能拦,这些士兵未战而先衰,如果不是郭中庸的名头实在是太过响亮,给了他们信心,估计这一次,他们早就弃城而逃了。
两方对战,只闻鼓声,可是鼓声,也无法鼓舞这边低迷的士气。
郭中庸站在城头,城头下骑马的将领举起了那把青铜剑,那剑上有两个字:伏魔。
他振臂一呼,阴兵开始冲锋,动作简单,但是满身的肃杀之气,这真真正正的是一支无敌的雄师!
郭中庸笑了笑,平地里升起,一个人,横在数以万计的阴兵之上,他割开了双手,匕首刺遍全身,双手做怀抱状,抬头看天。
“郭中庸今日,入仙人境,白日飞升第一仙。”
天空之上,瞬间乌云密布。万道天雷从天而降。如同仙人怒吼,天雷劈向郭中庸,郭中庸在阴兵之上,这是要以身引天劫,以万道天劫来对抗压城的阴兵。
天雷乃至刚至阳,阴兵被天雷所劈,几乎瞬间灰飞烟灭,可是那个骑马之人,硬抗天雷,弃马持剑,他的眼中,只有一个郭中庸,那个在天上,满身鲜血引发天雷之人。
“白起,郭中庸今日与你一战,见识一下以杀证道杀神之威名!”郭中庸道。
此时,天下人都在关注这一战,李鸿章张之洞之流,光绪皇帝慈禧太后之辈,李莲英等等,京城中百姓跪拜,跪拜的不是天神,不是天尊,而是此时已经足足有仙人气质的那个年轻人郭中庸!
白起飞起,扛起天雷,这个人,竟然是白起,那个坑杀无数,杀人杀成世间妖魔的白起!他浑身上下,笼罩着一身黑气,看不清楚他的长相,就是单看这一股子阴云,就感觉到数不尽的杀气。
白起持剑,剑端指郭中庸。
“剑,器之君子也,但是你当年坑杀百姓降卒,哪里有半点的君子气息,你有一剑伏魔,但是郭中庸看来,你白起,根本不配用剑,剑,也非杀人之气。”
“今日,我教你怎么用剑。”郭中庸说道,双手平举,天雷至,他手中牵引天雷,那本身让人闻风丧胆的天雷到了郭中庸的手中,如同泥塑一般。
天雷成团,被郭中庸揉捏,拉长。
天雷成一剑。蕴含天地大道的一剑。
这一剑,狭长,有开天辟地之势。
这一剑,由天劫出,史上有谁能如此坦荡的面对天劫,敢玩弄天劫与鼓掌之间?能这么做的。唯有郭中庸!这一把长剑,带着无限的书生气。
说到底,郭中庸是一介书生,书中读出了无尽的大气。读出了磅礴的气概,正如他自己说的话,剑,乃器之君子也,郭中庸心怀天下,那也无愧君子二字。
用郭中庸的话来说,非君子。非坦荡之辈,无资格用剑,白起用剑,就等于是亵渎了手中之古剑诛仙。
郭中庸手中之剑。还在变长,变大,笼罩整个京城的天空,与剑相比,郭中庸的身形实在是太过渺小,可是此时给人的感觉,无论他和剑的大小如何,剑,就是他手中的剑。
“我自书中读出一剑,君子剑,白起,可敢接我一剑?”郭中庸一剑递出。
白起在空中。一直没有说话,他也有他的绝代的霸气,如果他真的是白起的话,坑杀百万众,以杀正道,那也是当时之仙人,就是是魔仙,也有仙人之气,他站在那里,举剑,剑身平行。他也递出一剑。
这一剑,与郭中庸的那一剑碰撞,在空中如同山河破碎,那一雷电编织的剑,在与那一柄伏魔古剑相撞之后慢慢的变小,一看就是落于下风,伏魔剑,正在撕裂那一柄君子剑。
古剑诛仙伏魔,隐藏上古之谜,乃是上古神器,就算是雷电天劫结成一剑,也不能与之争锋!
可是白起的脸色不好看,反观郭中庸,甚至相对于白起来说,还非常的淡然,负手而立,我不求剑剑自来,郭中庸本身就是一剑。
雷电剑还在缩小,可是缩小到与那一柄伏魔古剑大小相当的时候,它已经变成了紫色!它的缩小,不是被伏魔割裂,而是在浓缩。
“好算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白起却在这个时候收回了伏魔剑,这一次,他自认了下风。
郭中庸拱手道:“这一剑,的确是我取巧了。赢之有愧。”
--这时候,站在无上观观顶的有两个人,一个拿着酒葫芦的年青道士,还有一个则是一身白衣飘飘的女子,这两个人,正是诸葛流云还有那个黄皮子精。
“我这辈子读书,何时能读出这样一个书生意气出来?黄仙子,郭老哥的这句话我就听不懂了,毕竟我非真正的修道之人,他的这一剑,明明白起还有一战之力,为何撤剑?郭老哥为何又说这一剑是他取巧了?”诸葛流云问道。
白衣女子看着天上道:“这一剑,以天劫练就,郭中庸或许早就有渡劫的实力,可是他压制境界,就等此时对抗阴兵,但是以天劫铸剑,剑就是天劫,天劫就是剑,白起看似是对抗剑,其实是对抗天劫,而天劫则是随着渡劫着的实力而增长,所以才会有那一剑化为紫色一说,其实是天劫已经变成了紫色天雷,白起是扛天,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就是这样的说法。所以白起注定无法对抗这一剑,郭中庸这个人,其实一直以来,最强的就是头脑,包括现在,我都想不明白,他这么做到底是为了什么。他为什么要去招惹始皇?”
“郭老哥谋划千古,前算千年后算五百年,他的心思,谁又能猜透?”诸葛流云苦笑道。
“我见识过他的血,他的血脉,非这世间之人,郭家的身上,必然是隐藏了其他的惊天秘闻。”白衣女子轻声说道,而这一句话,诸葛流云没有接腔。
对于他来说,或许不用知道郭中庸到底在想什么,他只知道,他诸葛流云此生认识郭中庸,无愧此生,才知修道一途,需要做什么,需要为天下做什么。
祖辈诸葛明知不可为而为是为了忠,是为了知遇之恩,可是郭中庸是为了什么?他却要把不可为变成可为!
--白起收起了那一剑,郭中庸同样收起了那一剑,地上的战场,基本上已经干净,兵临城下的阴兵,随着这一阵的天劫,几乎已经成了云烟,地上虽然满目疮痍,但是起码郭中庸做到了,他守住了城门,阴兵不得踏入城门半步。
一道天劫,万千阴兵如同云烟!城墙上的满朝文武,包括太后老佛爷,都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但是有一个人,真的是胆战心惊,这个人,是李莲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