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不会。”李剑毫不犹豫的做出了否定,“疯子,在痕迹学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只要是发生过的事情,就一定存在可循的痕迹。很多案发现场之所以找不到痕迹,大多数都是被人为或者自然因素破坏了,可这不代表没有痕迹。就拿这部电话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真的使用过并且做了伪装,那么听筒与听筒架缝隙中的流向形鸟粪是一定会遭到破坏的,可事实上并没有。”

“那就是说……没有人使用过这部电话?”我看了看所谓的流向形鸟粪,想要在不破坏的情况下动电话,的确是没有可能。

“没错。”李剑点头,又将手指向了电话线,“这是固定电话,想要使用就必须将电话线连接起来。可你看着断茬处,不存在任何衔接过的痕迹,所以我可以下个笃定的结论,没有任何人动过电话。”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

“有人使用了电话号码的伪装变更软件?”我提醒着李剑,“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受益的不仅仅是我们刑侦办案人员,犯罪嫌疑人同样也从中获取了极大的便利。前不久经侦队破获的那起巨大电信诈骗案,不就证明了犯罪团伙使用了新型的高科技犯罪手段吗?明明是外地的手机号或者座机号,通过安装软件,来电便会显示成本地号码,与孔荷频繁联系的那几个电话号码,会不会也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她手机上的?”

“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李剑沉思少许,叹了口气,“如果犯罪嫌疑人真是这样做的,我们想要追查真实的电话号码难度就太大了。”

第一,无法确定电话是从什么地方打来的,是本市、还是本省、抑或是国外,都存在着可能。

第二,犯罪嫌疑人使用的是座机、还是手机、抑或是网络电话,这些排查起来也绝非易事。

第三,如果真使用了这种方式,那说明犯罪嫌疑人的反侦察能力是很强的。基于此,他在购买电话卡的时候会不会做手脚?虽说国家正在当下大力推行实名制,可通过不正当渠道弄到几张电话卡并不难。

第四,即使从孔荷手机中能够确定通话时间,但想要将犯罪嫌疑人挖出来也是大海捞针。现在的通信如此发达,每个时间段有着成千上万的电话拨打出去,一个个排查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第五,可以联系电信部门,让他们提供伪装号码的信号发射基站源,可能不能锁定伪装之前的真实电话号码依旧是未知之事。就算是能够锁定,电话号码没有绑定身份依旧无法锁定犯罪嫌疑人。

李剑所说,是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但通过细致梳理,我还是从中找到了一个急需查证的问题。

“剑哥,犯罪嫌疑人使用电话号码的变更软件可能性很大,若盯着这条线查下去,不仅费时过长、耗财耗力,可能最终还不会有什么收获。与其这样大海捞针,我觉得咱们不妨换个思路去想。”

“比如,锁定这几个ic卡电话亭。”我整理了一下思绪,继续说了下去,“钢厂私有的这几部ic卡电话,已经能够确定没有被动过,那也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的确是使用了电话号码的变更软件。基于此,我们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犯罪嫌疑人是知道这几部电话还能使用的。更准确的说,这几部电话的号码他(她)是一清二楚的。”

“虽说我没有见过电话号码变更软件,但我相信是能够人为设置号段所在地的,否则那些电信诈骗团伙不会频频得手。但在孔荷案中,情况是有着极大不同的。”见我沉默,李剑继续说了下去。

首先,根据目前已经掌握的情况来看,犯罪嫌疑人十分的狡诈,而且反刑侦能力很强,他(她)应该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其次,刑侦人员最怕的不是思维缜密、逻辑严谨的犯罪,而是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比如人迹罕至之地的“河飘”“路倒”,这种没有预谋的激情犯罪,往往线索少的可怜,侦办起来难度极大。

最后,犯罪嫌疑人的反刑侦能力如此之强,他不可能不知道,随机设置的电话号码,给警方造成的困扰会更大。

综上所说,这几个电话号码绝对不是提前预置好的,而是一种“巧合”。或者说,犯罪嫌人只是随机挑选了相邻的号段。

李剑是痕迹学专家,刚才分析那坨鸟粪的时候运用了行为痕迹,现在阐述号段的事情又延伸到了心理痕迹。

我不得不承认他的专业能力很强,搁置在常见案件的侦办过程中,完全可以作为痕迹分析的典型案例。

可在此时,我必须对他做出反驳,因为师大的案子不是普通命案所能比的,这从案件性质摇摆于自杀和他杀之间便能窥见一斑。

“剑哥,我还是觉得有问题。”

“什么问题?”

“你刚才所说的“巧合”的问题。”梳理下思绪,我继续说道,“假如犯罪嫌疑人真的使用软件随机设置了号段,那为什么不是其他地方的电话,偏偏就是钢厂这里?”

“既然是随机,就有任何的可能。”

“好,那我们继续往下说。随机的确有可能选择钢厂附近的ic卡号段,为什么如此凑巧选中的全部都是钢厂私有的?”

“这个……”李剑皱了皱眉头。

我没有给他思索的机会,继续说道:“还有,我们都知道,因为手机的普及,街头ic卡电话几乎已经全面废弃了,很多的号段都被回收再次利用了起来,钢厂虽然因为某种原因保留了这些号段,可知道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的。如此一来问题就出现了,犯罪嫌疑人是怎么知道这里的号段是能够使用的?”

“如果他(她)通过了反复的设置尝试呢?”一名同事忍不住说了句。

“这不可能。”我还没说话,李剑便直接否定了,“当整座城市的ic卡电话几乎全部废弃的时候,犯罪嫌疑人绝不会再打这样的主意。他之所以这样做了,排减之后就剩下了一种可能。”

“犯罪嫌疑人不仅知道这里每一部的电话号码,更知道这些号段还都能使用。”我说出了结论。

“你们两个,现在就去钢厂后勤负责人的家里,详细的了解一下情况,看看究竟多少人知道这些电话没有停用的事情。”李剑立刻做出了安排,“还有,小吴和小张去管理这些号段的部门,着重查一下最近有没有人问询或者提调过有关这几部电话号码的事情,务必要弄个清楚。”

四个人派出去之后,李剑又给两人下达了命令:“去查一下附近移动电话基站的运营商,看看能不能追踪到变更软件伪装之前的电话号码。另外,你们也着重调查一下孔荷通话的时间段,看看当时有没有可疑电话从钢厂附近基站打出去。”做出安排之后,李剑问我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

对此我表示了摇头,因为李剑已经把能做的做到了极致,换做我可没能力在如此短的时间应对周全。

该安排的安排了,该调查的也去调查了,眼下我们能做的也就只能是等了,但愿排查、走访的同事能够反馈回好消息吧?

判罪者:一线法医的凶案刑侦笔记,我亲身遭遇的连环杀人恐怖悬案》小说在线阅读_第37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我是厌笔川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判罪者:一线法医的凶案刑侦笔记,我亲身遭遇的连环杀人恐怖悬案第37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