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先选定古遗址或者古墓,然后进行精准细致的航拍,从而收集与遥感考古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
于是,在苏蝉衣的建议下,他们选择了公主岭。
如同苏沫一样,苏蝉衣也是跟着师傅在省城长大的,可与之不同的是,他的童年以及小学部分时期都是在公主岭度过的。即便是后来搬迁到省城之后,他时不时的也会回去看看,所以他很清楚“公主”陵寝的事情。
公主岭的古墓,规模很大,完全可以当做中南大学遥感考古团队的试手项目,所以很快就批了下来。
有着从小生活在那里的经历,因此苏蝉衣很清楚“公主”的陵寝对于家乡的人们来说意味着什么。排斥、抗拒那都是轻的,倘若没有熟人引领、劝说,遥感考古团队就算蒙混过关进入了公主岭,那也绝对是无法开展工作的。而如果他们不顾民愤采取强硬的方式破开陵寝,很有可能就再也走不出来了。
将现实情况罗列出来之后,团队研究决定带着设备进入公主岭的首批人数为四人,分别是苏蝉衣和他的导师杨振,精通计算机的研二学生林清雨,以及擅长考古影像分析的研三学长毛国栋。
既然是逆向收集资料和数据,那就意味着苏蝉衣等人必须进入到陵寝之中,如此一来怎么说服执拗的林山也就成了一大难题。
或许是念及发小的情谊,或许是私底下进行了某种交易,也或许是对林山进行了党性的再教育,总之遥感考古团队顺利打开了陵寝。
既然是收集数据、资料,那就必须对陵寝进行详细的勘查绘制,这其中包括陵寝的整体结构、土壤和岩石的成分,甚至于古墓表层生长的草木,都必须进行记录和备注。
最初,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可随着工作的深入展开,事先谁都没有预料到的意外发生了。
杨振,死在了陵寝之中,死相狰狞。
毛国栋,触发了陵寝中的火油机关,几乎被烧的尸骨无存。
苏蝉衣和林清雨,也葬生在了车祸之中。
他们留下的,只有那一张引人深思的照片。再有的,便是与师大两起命案中出现的相似征象。
第十七章搭档
“照片是怎么留下的?”当师傅的话说完之后,雷大炮率先提出了疑问。
“他们的课题是遥感考古,最不缺的就是摄影机、摄像机。事实上,照片就是后来冲洗出来的。”师傅的脸上,充满了落寞的神色。
“除了蝉衣他们几人之外,再也没有人知道陵寝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吗?”雷大炮继续问。
“没有。”师傅摇头。
“那后来呢?”我问。
“后来,那里就爆发了一场瘟疫。”
“瘟疫?”
这两个字让我瞬间联想到了在公主岭所探知的一切,当时林山和林文书都反复提到了二十多年前,从时间节点上来说,是能够与遥感考古组进入公主岭相吻合的。难道说,那场瘟疫与之有着直接关系?
在我绞尽脑汁做出梳理的时候,雷大炮说了话:“苏老,我们都知道,古代颇具规格的古墓都是设有机关的,目的自然是避免陵寝遭受人为的破坏。除却你刚刚提到的火油之外,还有陷阱、滚木、硝石、水银等等。那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公主岭的那座古墓里面,有着某种毒性物质?”
“你是说毒气?”
“我只是在做假设?”
“毒气的可能不大。”师傅摇了摇头,“因为毒气只能在密闭的陵寝中发挥作用,一旦通风,也就失去了大面积扩散的可能。你不要忘了,气体都是容易挥发的,我可不觉得一千多年过去了,毒气还能发挥作用。况且公主岭那里海拔较高,常年多风,也会最大可能的弱化毒性。”
“如果不是气体呢?”我想到了些东西。
“比如?”师傅问。
“比如粉末状物体,硝酸钡。”
“硝酸钡?”师傅皱了皱眉头,“如果真是硝酸钡的话,倒是有这种可能的,毕竟那东西极易溶于水,且无色无味。唯一的问题就在于,一千多年前的生产技术是否能够具备提炼硝酸钡的水平?”
“是否具备那样的技术水平我不清楚,但我清楚当年感染了“瘟疫”的人的生理病变反应。”
“契合硝酸钡的中毒征象吗?”公主岭的案子,师傅是知道的,可涉及到细节,他就知之甚少了。
“完全契合。”点点头,我将从林文书以及林山口中得知的情况做了一遍讲述。当然,着重说到的还是呕吐、腹泻、肌肉麻痹等硝酸钡的显性中毒特征。
“小峰,当时提取到的法医物证,有没有送去检验?”师傅似乎还是有些不放心。
“做过,证实了硝酸钡中毒。”
“这么说来,那场“瘟疫”有很大可能就是大范围的硝酸钡中毒,可这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
“水源。”
“水源?”师傅若有所思。
“没错,就是水源。”我点点头,说出了自己的根据,“师傅,您离开公主岭镇已经太久了,或许很难再清晰的记起公主岭镇的所有,可是我不同,我前不久才从那里回来,一切都还记忆犹新。”
公主岭镇是处于盆地之中,古墓则是依傍山壁而建,而镇里仅有的三口井里的水,又都是从山体中渗透而来。
这,完全满足水源遭受污染的关键条件。
“那也就是说,当年很可能是蝉衣他们触动了陵寝的机关,从而使得有毒物质渗透到了水井里面,从而造成了大面积的中毒现象?”雷大炮做出了推断。
“很可能就是这样。”我点点头。
“苏老,中毒是您对车祸案的疑义吗?”
“是的。”师傅点头,“我了解蝉衣,也了解清雨,他们绝非意气用事之人,无论当时他们遭遇了什么,照片中的表情都太不寻常了。可还是那句话,怀疑归怀疑,我既然无权介入案件,那就必须尊重其他同事的侦查和尸检结论。再说,那个时候我国的刑侦水平还比较落后,刑侦设备更是缺之又缺,就算是真的进行毒物和病理检验,也不一定会有什么结果。”
“苏老,那你有没有想过将法医物证送出去?如果我没有记错,那个时候您应该刚刚从国外进修回来吧?”
“想过,怎么能不想呢?”
“那最终为什么没有送出去呢?”
“原因有两个。”师傅略作停顿,才继续说了下去,“第一,我是带着任务回国的,要尽快对没有机会出国的同事们进行专项培训。第二,那起车祸极为惨烈,车子撞击之后发生了火灾,车体烧损十分严重。清雨还好一些,尚能辨认出一些模样来,蝉衣就严重的多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几乎完全丧失了勘检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