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师傅听这话却是觉得,明明是个和尚,却不让他建菩萨庙来镇压,而是常见的土地爷庙,颇有些不靠谱。
老和尚却苦口婆心的说,这不是弘扬佛法的时候,救人要紧,那死鬼信道,那佛教的菩萨管不住他,只有土地爷才行。
刘师傅心想也有理,不过他为了保险起见,跟老和尚说,既然如此,那不如建个元始天尊道观吧,威势也大点啊。
老和尚摇头着说那不行,村里的人伏不住,反而会惹来灾殃,土地爷最合适不过了。
于是,刘师傅就号召村里人,说要建了土地庙来镇住那鬼道士,众人也没有异议,便是动工起来,可是庙建好,土地像却立不起来,平平整整的神坛,泥像摆上去就倒,刘师傅只得又去求助老和尚。
老和尚测算了下,说是那死鬼道士在作祟,让刘师傅先回去,三天后,他会亲自带着徒弟到庙里超度,但是附近不能有人。
三天后的夜里,刘师傅独自去接应老和尚,并且将四个和尚送进庙中,随后退开几百米,却没见那些个和尚再出来。
天亮以后,和尚还没有出来,刘师傅不禁心里猜疑,多番纠结后,他就进了庙里,却惊讶看到那土地像居然安稳的立着,可朝四处查看,却不见和尚的踪影,似乎就这么神奇的消失了。
尽管刘师傅对此颇是畏惧,可也想不到啥原因,而且当时的刘师傅也没什么太好的心眼,心里一横,就赶忙通知村民,说自己夜斗地狱饿鬼,终于立起了神像,所以大家得给他两个钱花……
土地庙建好了,可村里的野狗还是成群结队的袭击人,不过几次捕杀,倒也杀了个干净,这件事也尘埃落定,自此以后,刘师傅是名声大噪,受人敬畏,而他则是入主土地庙,隔三差五跟村里人要点钱修葺一下,后来民智渐高,没人信他那套,土地庙才渐渐破败了。
刘师傅觉得那些和尚出事了,所以去和尚家探望,毕竟和尚没有妻儿,家里的家伙什不能浪费,可去了才发现,所有的值钱物全部消失,刘师傅便怀疑那和尚也是个骗子,骗了他一笔做法事的钱,偷偷从庙里溜了,而野狗不再凶悍,或许真是土地庙起了作用。
基于此事,刘师傅上一次没有跟我说,他是觉得那僵尸与和尚或者道士没什么关系。
这个刘师傅还真是够可以的,啥都能想到捞钱的法子,这些年就这么舒舒服服的过日子,我还挺佩服他,嬉笑的说以后有什么发财大计,记得找上我啊。
郑启明却瞪了我一眼,说好的不学,尽想些旁门左道,转而问刘师傅,那些和尚的住址,刘师傅觉得郑启明是个高人,也没有隐瞒,详细告诉给我们知道,最后还专门问我们,若是查出土地庙的真相,有什么好处能否分润一二。
郑启明却冷声说,可以,只要他不怕有命赚钱,没命花钱就好。
郑启明此话一出,刘师傅身子吓得哆嗦,而且神像确实诡异得很,他摇手说只是说说而已,不必当真,他还想晚年过得安稳点。
我从旁插来一句:“听我师父的话没错,况且你都坑蒙拐骗了这么多年,赚的黑心钱也够你花的了。”
刘师傅闻言,却是尴尬的笑了笑,说他也是辛苦钱啦,亏他能讲出这话来。
我正要讥讽他几句,却看到郑启明走远了,匆忙跟刘师傅道声别,便是追向郑启明,到了他身边就问现在去哪里?
郑启明没应我,而是径直的朝着一个方向走,我只好是跟在他的身边,猜他应该是去看那座古怪的土地爷神像,可走着走着,我发现他走的方向却不是土地庙。
我连忙告诉郑启明,这不是去土地庙的方向,而是另一边才对,可他却反问我,他什么时候说要去土地庙了,现在跟着我,别吵吵闹闹的。
我却是纳闷了,连土地庙都不去看,那么村子里头还能有什么值得我们去查看的,跟着他就是一路走去,中途还叫了辆车,搞不懂他是想要去什么地方。
刘胖子跟我走在后面,他问我为什么要来追查土地庙的事,何秀莲的事情不都已经解决了?
我将土地庙发生的重重怪事,以及僵尸和刘师傅之前的事,都告诉给刘胖子,他听完却是陷入了沉思中,随后说那个神像却是十分怪异,可是这跟郑启明有什么关系,以他对郑启明的了解,不会有闲工夫大老远跑到这里。
不光是刘胖子,就连我也是特别疑惑,究竟神像有什么吸引郑启明,能让他千里迢迢来到这里,莫非是为了救出仇朝?
可脑海中刚浮现这一个念头,马上就被我否定,转头去回答刘胖子,兴许是师父想要斩妖除魔,维护天地正义啊。
刘胖子闻言却是呵呵一笑,说要是郑启明能有这心,就不会一直待在仙居园,而是四处走江湖,那样才能只成为正义的化身啊。
我哑然一笑,说的确是这样。
郑启明似乎听到我们在议论他,扭头回来就问我们在他背后窃窃私语什么,我们都猛摇手说没有,就是闲聊,他冷哼一声,让我们跟好,不要乱走。
不知不觉中,郑启明领我直奔好几百里外,车子逐渐驶向一处村落中,我忍不住问他,我们跑那么远是来干嘛,他说这里就是当年那些和尚住过的偏僻小村庄。
他刚说完,我立马就冲着外头看,原来是先追查那些和尚的线索,心里一想,既然郑启明都找到这里来,也就是说和尚那里一定有问题。
在村口下车,我们刚准备要步行进入,没走几步,却遇到了送葬的队伍,亡者为大,我们避让一旁,可不知哪里有问题,我总觉得这送葬队伍有些诡异。
当棺材从我们面前经过,我才发现居然是七人抬棺,委实古怪。
抬棺人一般要双数,普通人家四人抬,富户官宦八人抬,人数越多说明死者越显赫,古时候的皇帝驾崩需要六十四人抬棺,而慈溪的棺材据说是一百二十人轮流抬的,至于为什么没有二人抬?因为两个人抬不动!
抬棺并不简单,有人专门以此为生,基本由八人组成,有些地方叫八仙,有些地方叫八大脚,而抬棺人并非随随便便一个人就能胜任,否则非但抬不起棺,反而会被棺材压。
这些都是在火葬场听那些老前辈说的,我后面还特意观察了送葬的队伍,基本都是遵循这个习俗。
不管几人抬,都不该会有单数。
我觉得奇怪,便去问郑启明,这七人抬是什么意思,以前都还没有见过,可他说也不知道,更没听过七人抬棺的说法,说不定是人家这里的风俗,不过他认为就是这个送葬的队伍有问题。
郑启明如此笃定,我问他此话何解?
他指着那些人说:“你仔细看看,这些人都是面无表情,一副行将就木的死样,这哪里是送葬该有的场面啊。”
一语惊醒梦中人,怪不得我觉得诡异了,原来是送葬的人模样死气沉沉,全然没有哭嚎连天的场面,更不带半点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