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最让人吃惊的是,她去世出殡的那天,村口居然又出现了一只黄猄,这一次黄猄一路悲鸣,步履阑珊的走到了新婶婶停尸的屋内,不顾旁人异样的神色,和上一回一样,没有半点惧怕的意思,围绕着门板上新婶婶的尸体,像个人一样,嘤嘤哭泣一般。

这件事情和结婚的事情以及她出生的事情联想起来,大家伙都觉得怪哉,出生,结婚,去世,人生三大事,偏偏都遇上黄猄,这究竟意味着什么,起初,人们还津津乐道,说我这个新婶婶,福泽深厚,有上天灵物祈福,可是如今她就这么走了,大家的口吻也就变了,说她是什么精怪转世,总之各种云云。

这是我这个新婶婶的故事,她出生的时候如何,我不清楚,但是她结婚,以及她去世,那两次,我确实是看到了黄猄,虽然当时我还小,但是毕竟已经懂事了,即便当初啥都不知道,但是到了现在,回忆起到时的画面,再联想一番,也是觉得额外令人吃惊。

当天夜里,和堂弟文乐他们守灵到天亮,来人之后,我就回去躺下了,乡下老房子,和三奶奶的家离的不远,也就两三栋房子的距离,一分钟就走到了。

母亲大早就起床帮忙,在我们这,要是遇上丧事,总归会忙活几天,时间有长有短,亡者入土要挑日子,有时候时间上不凑巧,日子不好,就得在家中多停几日尸,等待适合的日子才可以下葬,一般来说,三天,五天左右,要是实在没有好日子,那也只能等了,不过一般来说,停尸不会超过半个月。

而这些日子,主家,要招待吊唁的亲朋好友,所以一般都会摆上几桌,基本上整个族里的人,或则村子里的人,这些日子都会在这帮忙,也不在自家烧饭,吃饭什么的都在主家,而出殡的那天,又会在中午大摆一场,好菜好酒招待。

其实白事也好,喜事也罢,在乡下,那些厨房烧菜的都是村子里的农妇,跑堂的都是小伙子,那八仙桌从各家借来,拼凑一起,上酒上菜,这种宴请的方式,再我看来,远比酒店来的原滋原味。

现如今很多人做好事,都喜欢放到城里,放到酒店里,我不知道这是为什么,都说是为了图方便,可是我却觉得这有什么好图方便的,好事一场,家里多热闹几天,不比什么都来的舒畅,就好比结婚,要是放在乡下,我可以连续热闹几天,亲朋好友也可以在家里多吃几天的饭菜,也多花不了几个钱。反倒是放到酒店,你也就吃那一顿所谓的喜宴而已,回头家里,冷冷清清,多没意思。

不过兴许有些人事觉得放在酒店里又排场,但是话说回来,城里人,他们的房子一般都是商品房,你说办一场好事,宴请宾客,那小房子里头自然是放不下,那也没办法只能去酒店操办,这也是无奈之举,可是本生咱们是农村的,宽敞的乡下房子,门前屋后,只要是空地,都可以放置桌椅,即便自家放不下,邻居家也一定愿意给你摆放,就好比我头一次结婚,宴请的宾客大概有五十几座,单单我自己家里是肯定放不下的,所以门前屋后,以及隔壁邻居的家里都被摆满了宴席。这种感觉还是很不错的。

所以说啊,不是城里人,要是有那个条件,还是放在乡下结婚,比什么都讲究,现如今,酒店一摆,结婚的时候,洋不洋土不土的请上所谓的司仪,给你主持一个婚礼,这其实真的没什么名堂,倒不如在乡下,秉承老祖宗留下来的各种礼仪,这才是正统,这才是氛围。当然我这里也不反感酒店,只是说出我的想法而已。

且说,守灵一夜,倒头睡下,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迷迷糊糊听到传来锣鼓喧嚣的声音,不用说,便是三奶奶那边传来的。

想来,叶军已经到了,而且道场已经布置好,此刻已经开始张罗法事,三奶奶膝下子女众多,如今故去,自然免不得要做上一场法事,晚辈们自然要彰显一下孝道,如今的老人,在世的时候,吃喝不愁,对子女的要求,也只有一条,等到那一日他们故去的时候,一场法事是他们最后的心愿。

起床洗漱一番,给还在城里上班的上官青打了一个电话,腻歪了一番之后,便来到三奶奶的家中,此刻灵堂里头,人山人海,灵柩一侧跪满了她的后辈。

前来吊唁上香的人络绎不绝,三奶奶的房子是老宅子,有些复古,看上去虽然老旧,但是颇有古风,大门走进,有一个天井,上头中空,屋檐陡峭,里头的房梁什么的都是木头雕刻,上头雕花刻物,格外有那种韵味。

此事叶军一场法事罢了,休息的空档,只依稀听着我那些婶婶,伯母跪地哭灵,香火烧的烟气袅袅,呛得的我有些睁不开眼睛。

走到屋子外头,叶军也随着上来,我给他递了一支烟,两人闲聊片刻,这时那村子里的阴阳先生也跟着走了上来,我依次也给他递上了一支烟。

说起这个阴阳先生,他是我们隔壁村的人士,70岁左右,精气神也不错,他的能耐如何,却无从知晓,只不过附近村子从事这个行当的只有他一人,所以我这一带,遇上这事基本多是找他,什么结婚挑日子,新房上梁,白事等等之类的。

这些年,我们这找他挑日子的人,都比较顺利,所以一传十,十传百的,便说起他有些能耐,其实主家运气好了,不管是不是他的功劳,大多人都会有意无意的把功劳算在他头上,所以说,这也是他的一番造化。

他和叶军也算的上老相识,因为这种场合,他和叶军是相通的,特别是在我们这附近,遇事先找阴阳先生,后找法师,所以他们两个基本都是你先来,我随后到的感觉。

闲聊之时,我问阴阳先生,我三奶奶为什么要停尸7日之久,他故作神秘,吧唧的抽了口烟说,日子不凑,再则膝下子女颇多,每个生肖不同,挑起日子来,这个不冲,冲那个,所以说要挑选一个和所有后辈都不相冲的日子,就有些繁琐。

我点点头,他这个说法,倒也说的过去。

先生眯着眼,显得格外滑稽,他说,古人说的话,还真有道理,所谓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意思是说,每个人到了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这个年龄就都是一道坎,很难过的去。

究竟是否,我也不晓得,但是三奶奶今年确实是八十四岁,往日里身子骨也不错,没有什么大病,说起来,她就这么走了,我也是有些意外。

三个人坐在屋外头,吧唧的抽烟,锣声一响,叶军起身入内,即将开始下一场法事,余下我和先生两人。

先生忽的问我说:“我和叶法师也是老相识,去年的时候隔壁村某某走的时候,两人坐在一起,闲聊的时候说起了你。”

我惊讶一番,看了看他,心思,这两人一起,如何就能扯上我。

先生呵呵笑说:“小叶说你不简单,能遇上世人见不到的事情。”

我憨厚一下说,那是叶军骗你的。

先生不依不挠的说,出家人不打诳语,叶军怎么可能骗我哩!

我大笑道:“你说叶军是出家人?”我鄙夷的笑说:“他就是一个花和尚,你可别被他蒙了,你倒是说说看,哪个出家人,又娶妻,又生娃的。”

先生也是乐呵呵的说:“讲真,我有个事情,不晓得该不该跟你说。”

我狐疑的瞧了瞧他,点点头道:“你有什么直说就是。”

他望了望周边,见旁边没人,说道:“你父亲走的那年,也是我给挑的墓穴,虽然是公墓,可是也有说法。”

我点点头,确实,当时我们村已经兴建公墓,村里辟出一块地,建了公墓,统一建造,我父亲走的时候,头一批公墓还有十几个墓穴是空的,那么这个时候,这些空墓穴就会由我们去挑。

回想起当时确实是这个先生陪着我,和我叔叔一起上山挑选的,当时他手捧罗盘,左看右看,我却因为伤心过度,没有多少在意。

说起来,公墓坐落之地,是在一座山的山腰上,面朝北,山呈绵延之态,仰望之时,这主峰又似一道屏障,远远望去,好似一张靠椅,左右绵延则像是椅子的扶手,所以我们这老一辈的人又称这座山叫做“金靠椅”

一个灵车司机告诉你当下农村的奇闻杂谈》小说在线阅读_第14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连成云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灵车司机告诉你当下农村的奇闻杂谈第14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