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秘也是早有所料,没抱太大的期待,不过终究还是有些失望,毕竟没能从索长生这里得到意外之喜。
“明日我带你入宫,可有把握治好皇帝?”
索长生撇了撇嘴,很是不满:“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你把这皇帝老儿救活了,他肯定又要过河拆桥,到时可没怪我不提醒你。”
李秘苦笑了一番道:“无论如何,皇帝若是这般沉沦下去,朝政崩坏,吃亏的到底是百姓,有他在,到底是安稳一些。”
其实李秘心里也有些恨铁不成钢的念想。
他历经生死,将外部威胁全都扫荡干净,本以为大明朝能够重振国威,不说称霸天下,但也不至于内部乱成一锅粥,所以无论是对朱翊钧还是朱常洛乃至于那些官员,李秘都是非常失望的。
不过失望归失望,眼下外患尽除,乃是大明朝崛起的最佳时机,若朱翊钧能够保持十年八年健康,大明朝照着这个势头发展下去,能否称霸天下是不清楚,但绝不会再被历史的轨迹推向灭亡的道路了!
“有几成把握?”李秘到底是没有理会索长生的提醒,而是直截了当地问道。
索长生白了李秘一眼,没好气地嘀咕道:“我这诏狱也不是白坐的,活蹦乱跳不太可能,开口说话却是易如反掌,只是他连陆济都砍头了,谁敢给他看病?”
提到陆济,李秘也是轻叹了一声,这个老御医可以说救过朱翊钧的命,可因为索长生的事情,最终还是陆济当了替死鬼,到底是让朱翊钧给砍了头。
不过李秘还是自信十足的,朝索长生道:“放心吧,周瑜已经死了,这天底下谁还能砍咱们的头?”
索长生也少有地严肃起来,朝李秘叹气道:“但愿如此吧……”
再次见到索长生,朱翊钧是既升起了生机,却又充满着警惕,因为这根本就是在赌博。
虽然知道李秘能够控制索长生,但自己的命终究捏在索长生手里,自己对索长生等人又做了这么多不好的事情,又如何让朱翊钧能放心?
不过索长生并没有让他失望,因为他并没有动用蛊术,而是用了正经医术,开出的方子也任由太医院的御医们合议,更是不经手任何药物。
御医们对他的房子也不敢评议,不过得出的结论是,即便没有奇效,但也绝不会有毒害和不利,这也使得朱翊钧感到非常的安心。
郑贵妃和朱常洵整日里陪在身边,朱翊钧反倒对朱常洛有些冷淡,足见这几年时间内,郑贵妃母子也是获得了朱翊钧完全的信任。
李秘对此自是上心,只是面上也不能表现甚么,他眼下是左都御史,必须不偏不倚,决不能站边,否则公事就无法开展。
索长生给朱翊钧看了几天之后,朱翊钧果真精神好转,甚至于能开口说话,整个后宫也是洋溢喜庆之气,整座阴沉沉的皇城仿佛都活了过来一般。
李秘与陈矩私下里谈过一回,虽说明面上无法取回内厂的掌控权,但值得庆幸的是,陈矩念着李秘对李敬妃的恩情,并没有清洗内厂,内厂里头仍旧是李秘的原班人马,这也是个绝好的消息。
李秘毕竟有大理寺副署正的工作经验,接手差事也不难,不过李秘却没有立刻风风火火展开工作,许多人提心吊胆,生怕李秘将官场翻个底朝天,然而李秘却是安安静静。
李秘越是安静,这些官员就越是没底,因为看不透李秘,反而更是坐立难安。
也好在年假终于是到了,官员们避难一般回家过年,因为朱翊钧身体好转,过年的氛围也非常的喜乐融洽。
秋冬丫头独自守着李秘的宅子,这几年也是差点将眼睛给哭瞎了,不过李秘回来之后,一切也都好了起来。
李秘也不是见外的人,索长生等人自是一并住在宅子里,大家欢欢喜喜过了个大年。
这年节期间,免不得迎来送往,不少官员难得在家里吃上一口热饭,年假里都是访亲走友,更多的是攀结上官,联合同僚。
不少人也是壮着胆子来拜访李秘,这大过年的也不好让人吃了闭门羹,李秘也是来者不拒,不过送的礼却是全都不收。
项穆和石崇圣等人打从李秘回京,就没离开过李秘的宅子,自不需要李秘特别去拜访,倒是有个人,李秘确实需要去给他拜年。
到了初四初五,李秘带上简单的礼物,携着甄宓和张黄庭,到了沈鲤这边来。
沈鲤从内阁被赶出来之后,也并没有立即返回家乡商丘,而是仍旧留在京城,因为朱庚遇到不决之事,总会偷偷找沈鲤来找法子。
沈鲤也是时刻关注着朝局,早知道李秘已经回来,不过他最是清楚其中关节,一直没有去打扰李秘。
他毕竟是被赶出内阁的,若此时去找李秘,必然要给李秘惹来非议,他是不愿做这样的事情的。
见得李秘带着甄宓和张黄庭来拜年,沈鲤也是心头温暖,毕竟他已经七十多岁了,人越老,便越是重情义。
沈鲤一家也是其乐融融,李秘到访,那是欢欢喜喜,吃过饭之后,李秘便跟着沈鲤来到了书房,这才刚坐下,外头门子便来报,说有人来给沈阁老拜年。
拜年这种事,最不好推脱,不过今日是李秘来拜年,沈鲤又岂能应付那些个闲杂人等,当即让叮嘱门子,一定要说些吉利话,好言好语,给了回礼,欢欢喜喜送人出去。
可谁知那门子出去之后很快就回来了,还带回来一个人,李秘一看,也是乐了,这不正是叶向高么!
叶向高与沈鲤素来交往甚密,政见上也是相近,两人本就是好友,而今次李秘举荐叶向高入阁,也颇得沈鲤心水,三人相聚,自是欢喜。
叶向高也是过来投石问路的,毕竟入阁不同于其他官职,有沈鲤这个现成引路人,他又岂能浪费机会。
李秘今次过来拜年,也同样如此,沈鲤的官场智慧,是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想要迎接年后的各种挑战,沈鲤的经验与指导,那是最不可或缺的。
李秘上任之后,之所以迟迟没有放那新官的三把火,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等着年关,这些官员都放松警惕,这火头烧起来才有效果。
而另一个原因,正是要等待沈鲤的意见。
沈鲤首先朝叶向高道:“进卿入阁之后,首要任务是提请清查户部历年借支银两,重点是运司的盐课欠额,另外,光禄寺等司的额银也必须清查,一句话,所有跟银子有关的,你都必须提请清查。”
万历皇帝很看重钱财,沈鲤对叶向高的建议,可谓是抓准了万历皇帝的心思。
叶向高只要在财政上取得成绩,就能够得到万历皇帝的认可,入阁之后也就安稳了。
若万历皇帝都信不过叶向高,还谈甚么往后的施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