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所有的一切似乎都平静了下来,李秘没道理不回京了。

“如此,那便谢过老帅,跟着老帅回京,也省却不少麻烦,我是求之不得的……”

李秘一句道谢,便已经足以说明,他是承了李成梁的人情,李成梁也是高兴,毕竟没有李秘,就没有这场天大的功劳,可李秘却没有居功,更是不争不抢,因为无论是杨展还是他李成梁,都不敢短了他李秘的功劳。

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在李秘这个年纪,做事如此稳重和缜密,只怕也没几人了。

人都说他李成梁一门九虎,儿子个个是人才,可在他李成梁看来,李秘绝不比他任何一个儿子差!

想起儿子们,李成梁也仿佛瞬间苍老了许多,也不再与李秘罗嗦,当即离开了。

李成梁走了之后,甄宓和张黄庭便从后头走了出来,李秘便问道。

“其实我不太明白,按说李如松比李如梅要年长,而且在军中威望更甚,为何他会让李如梅来接掌辽东,而不是李如松?”

李秘对李如松还是非常佩服的,他可是徐渭的学生,戎马半生也是战功赫赫,援朝抗倭更是有功之臣。

甄宓看了看张黄庭,毕竟朝廷上头的事情,到底还是张黄庭比较熟悉一些。

张黄庭迟疑了片刻,还是朝李秘道:“李如松早几年征伐蒙古部族,在战争中阵亡了……虽然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赐谥‘忠烈’,并为其立祠,但李成梁到底是……”

说到此处,张黄庭也有些不忍,甄宓却在一旁说道:“人都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是人间最痛苦之事,殊不知白发人送白发人更痛苦,有时候活得太长,未必是好……”

若果真照着历史轨迹前行,李成梁享年九十才离世,此时他才八十,还有十年可活,然而长子李如松也才五十岁就死了,也难怪李成梁会这般悲痛了。

诸事已了,李秘也终于是放下了所有的顾虑,与甄宓张黄庭好好歇息了几日,也不管军事,只是整日里骑马游玩,好生快活。

又过了半个月,天气晴好,无风无雪,趁着年节未至,李成梁终于是出发返京,许是希望能在年前赶回到京城,以奴儿哈赤这桩大功,作为皇帝的献礼。

毕竟是辽东总兵,出行也是浩浩荡荡,李秘也没甚么可操心的,偶尔会陪李成梁骑骑马,老人一心想着卸任,该叮嘱的都已经叮嘱李如梅,一路上也很是轻松,有机会也会提点李秘一番,行程也就轻快了。

万历三十四年,李秘终于在年关之前,回到了北京城。

李成梁乃是大明的辽东砥柱,此番再携大功,凯旋而回,东北边患尽去,情报传回也是朝野欢腾,自是夹道欢迎。

各路官员沿途接洽,也无不殷勤,是以终于在年关之前,回到了北京城!

众人在城外驻扎下来,礼部官员率先接了下来,叮嘱明日班师回朝的仪式。

李成梁老了,早早睡下,也不理会这些事,横竖他也不知凯旋过多少次,无需再提醒,麾下自有人与礼部计较。

李秘不欲表明身份,也低调地带着甄宓和张黄庭,只是躲在营房里头。

可终究还是有人寻了上来。

魏忠贤领着几个宦官,以及礼部的官员,在营外求见,李秘到底还是接见了。

魏忠贤见得李秘,赶忙要跪下行礼,李秘也不拦着,抬手让他们起来说话,魏忠贤才陪笑道:“恭喜爵爷,贺喜爵爷,万岁爷知道爵爷回来,特地让奴婢来接爵爷进宫的……”

李秘也没想到朱翊钧竟然会这么着急,毕竟眼下已经快天黑了,李秘可以抗旨不尊而前往辽东,可不敢在北京城抗旨不入宫,也没有不去见朱翊钧的理由。

跟着魏忠贤到了宫城之后,魏忠贤还安排李秘沐浴,却是给李秘换了一身滚金边的一品紫金蟒袍,李秘固然推辞不敢,魏忠贤却说是朱翊钧的口谕,这种事想必他也不敢乱来,李秘便也就穿了。

到了启祥宫,也是故地重游,李秘颇为感慨,然而心中却生出一种惧怕来。

没有出去这一趟,他总为自己能够在宫中自由行走而多少感到自豪,可从外头回来,再走这宫禁,李秘反倒有种都在刀刃上的小意。

或许他终于达到了那个境界,彻底打败了周瑜和张角之后,才终于体会到伴君如虎,朝不保夕的那种谨慎。

想当年,周瑜入宫,或许也是这样吧。

不过李秘到底是丢开了心中顾虑,跟着走进了寝宫,到了寝宫之中,首先见到的不是大太监田义和王安,也不是陈矩,而是郑贵妃和福王朱常洵,这就让李秘感到更警惕了!

好在王恭妃和朱常洛也在,不过从站位来看,郑贵妃和朱常洵在左边,昂首挺胸,带着得意的冷笑,而王恭妃和朱常洛则缩在右边,有些垂头丧气。

这古代极其注重礼节,等级制度很是严格,左右也是区分尊卑高下的标志之一,左右尊卑也是必然讲究的。

不过年代不同,左右尊卑自然也是不同,比如上朝之时,皇帝受礼,南面而坐,左东右西,臣子面北而立,左西右东,朝臣照着官位由尊而卑排列,若官位高的在东,便是尊右贱左,反之就是尊左贱右。

具体来说,夏商周时,一般朝官尊左,燕饮、凶事和兵事则尊右;战国时朝官尊左,军中尊右,秦朝尊左,汉朝又尊右,唐宋明清则是尊左,唯独元代尊右。

所以在明朝,一般喜庆活动中,是以左为尊贵,凶伤吊唁则反是以右为尊。

李秘早不是新人,无论是宫中规矩,还是官场规矩,他早已烂熟于心,即便漂泊在外这么多年,也从不敢忘了这些规矩。

从此时的站位来说,郑贵妃和福王明显占尽了上风,而身为东宫太子的朱常洛,则有些落魄之意。

这一路上李秘也早已向李成梁打听清楚,国中局势实在是太过恶劣,这也是李成梁不愿在留恋官场的主要原因。

至于斗争到了何种程度,只消一件事便足以说明严峻。

身为国家朝廷的大管家,内阁中的辅臣,此时只剩下朱庚一人而已,沈鲤等人早已在这场争斗之中黯然收场,离开了内阁!

大明朝的皇帝之所以动不动几十年不上朝,也能够保持政务通畅无碍,又不至于让皇帝胡作非为,内阁制度就是最高明的手段。

内阁通常有三四个辅臣来组成,而皇帝为了平衡,也会挑选政见不同的人来担任辅臣,为的就是让辅臣们不至于穿一条裤子。

若只有一个宰相,皇帝势弱之时,宰相就极有可能独揽大权,可内阁几个人政见不同,自然要争辩,又能把事情办好,又不至于有人独揽大权。

有人亡命,有人喋血而我推开沉沉棺盖》小说在线阅读_第888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画虎龙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有人亡命,有人喋血而我推开沉沉棺盖第888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