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估摸着朱常洛要出征,朱翊钧也有些感慨,平素里严苛的父亲,今日竟然破天荒答应下来,一群孩儿玩得不亦乐乎,朱翊钧也是龙颜大悦。

自打李秘进宫之后,朱翊钧对王恭妃朱常洛母子也温柔了许多,尤其宠爱李敬妃和小皇子朱常瀛,对郑贵妃虽然有些冷落,但后宫反倒和谐了不少,毕竟大家雨露均沾,怨气自然也就少了。

朱翊钧也是个苦孩子,缺少父爱,加上封建思想,让他无法表达父爱,可李秘的到来,让皇家变得充满人情味,这是大家都有目共睹的。

横竖是难得好心情,朱翊钧便摆下宴席,算是提前给李秘饯行,席间对朱常洛也是耳提面命,好生叮咛了一番。

朱常洛经过这段时间的读书和练武,整个人的气质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顾盼透英朗,举止有大气,仿佛人都挺拔了不少。

朱翊钧终于看到朱常洛像极了当年的自己,他也并不是嫡子,出身遭遇也有些不好开口,所以对朱常洛才那么的不待见。

可朱常洛得了李秘帮助之后,励志发奋,不再唯唯诺诺,反倒隐隐透出一股大气贵气来,也让朱翊钧等人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以及无限的潜力!

朱常洛也是争气,对李秘言听计从,他本来就是个心思敏感,善于观察的孩子,悟性很高,就如同一张白纸,一块海绵,吸收能力极强,短时间内的变化也就非常明显了。

这一场宴吃得很是欢畅,朱翊钧放下了帝皇的尊威,与儿女们谈笑风生,估摸着会成为他们这一生的美好记忆,是难能可贵的天伦之乐吧。

从宫中出来之后,李秘便过来与司马徽说了一声,又让秋冬丫头收拾行囊,做好启程的准备。

这宅子本就是临时租赁的,也没甚么好看顾,皇帝没有食言,果真给李秘找了新宅子,不过还在装装修修,李秘也住不进去,今次也不需留人看家,决定把秋冬丫头也带上,秋冬丫头自是高兴。

翌日,天青云稀,是个好天气,沈鲤带着礼部的人办了仪式,朱翊钧亲自送了仪仗出城,李秘终究还是踏上了北上的路途!

朱常洛泪痕未干,想来与母亲也是好生诀别了一番,不过到底是生出了孩儿气概来,到了人前便抹干眼泪,高昂头颅,随行的锦衣卫们也是士气大振!

不过说起今次的目的地,也让人有些哭笑不得,朱常洛亲征竟然只是坐镇蓟镇!

这蓟镇与大同、宣府等皆为大明九边重镇,却也是九边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军镇,因为此地从西北东三面,行程一个伞面,拱卫着北京。

当年戚继光抗击倭寇,功劳太大,以至于受到排挤,军旅生涯的后几十年,都镇守北方,而他正是蓟镇总兵,在任期间加厚城墙,修筑了三千多座空心敌台,大败朵颜部的蒙古人,把其首领董狐狸的弟弟都给俘获了。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是伟大的军事家,留下的兵书更是军事瑰宝,许多人记住的仅仅是他抗击倭寇的功绩,却忽略了他镇守北方二十年,挫败大大小小不知多少次外族入侵的不世之功!

若换了别个出征,最起码要到辽东镇去,那里与朝鲜接壤,更能鼓舞士气,蓟镇虽然也是要塞,但毕竟太过靠后。

不过朱常洛毕竟还是个孩子,关于出征,也都是需要皇族的振奋罢了,没人奢望他能做更多,所以坐镇蓟镇也是足够了的,蓟镇拥兵十万,防线又长,足够安全。

这里有必要提一下,明朝九边是指九座边防要塞,东起鸭绿江,西抵嘉峪关,依仗着长城,延绵万里,几乎将整个大明朝的北方连贯成一整条防线。

九边起初是为了抵御鞑靼、瓦剌和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才建立的防线,可是到了中后期,这些边镇的作用也就发生了变化。

比如后金崛起,辽东成了兵家必争之地,比如现在的抗倭援朝,辽东就成了前线大本营。

而北京以北的蓟镇兵强马壮,人多粮足,若大明境内发生叛乱,蓟镇就是勤王救驾的首选了。

闲话也不多提,朱常洛和李秘一行也是沿途耀武扬威,这么做倒不是为了骚扰百姓,而是为了宣扬国威,展现国力,毕竟倭国人的细作很多,只有让他们看到这些,才能起到震慑作用。

如此一来,速度也快不起来,只能不缓不急往蓟镇治所三屯营而去了。

三屯营乃是蓟镇的治所,西接遵化通北京,北接宽城通承德,当年戚继光镇守此地十六年,修建了镇府,里头近百条胡同,官民同丨居丨,军营衙署民宅等等,使得这军镇格外的热闹。

尤其还有九座巨大的敌楼和五座角楼,铁匠铺的烟囱升起一道道黑龙,空气中全是铁腥与牛马骚,更是充满了铁血气息!

在日寇侵华之时,29军将领张自忠的师部,就设在三屯营,足见此地是何等的军事要塞了。

蓟镇总兵官尤继先乃是今次备倭副总兵之一,早先已经率军接洽大军前往辽东镇,眼下坐镇三屯营的是蓟镇协东副总兵张守愚。

张守愚早已收到命令,率领军中将士,出二十里迎接,也着实气派非凡!

这座重镇是由戚继光亲手打造的,蓟镇军可以说是大明万历朝边军之中最精锐的部队之一,这座要塞也是坚不可摧,热闹非凡。

虽然吴惟忠对李秘倾囊相授,但两人相处时间毕竟短,军中的东西也只能挑要紧的来讲解,诸如军中禁忌之类的,是为了让李秘能够规避这些麻烦。

武举考试之时,李秘也了解过不少,楚王演武之时也得了不少经验和增长了见识,然则见到这支军队,李秘才深刻体会到,大明朝军人有两种,一种是边军,另一种是其他所有军人。

他们的身上充满了狼性与警惕,仿佛时刻为战争做着准备,绝不是内陆军队那般散漫,当然了,他们的眸光之中对锦衣卫也没有那么多的畏惧,至于京营的将士,虽然鲜衣怒马,但在边军眼中,不过是中看不中用罢了。

朱常洛虽然年少,但是个心志坚韧的,早在宫中,便跟着李秘学习射御,虽然宫中考虑到安全,建议他用小马来练习,但李秘却不以为然,从一开始就让他骑高头大马。

眼下朱常洛骑着大马,见着这场面,心里也是慌张,这些可都是战场上厮杀过的悍卒,杀气腾腾,仿佛在他们的头顶上凝聚成一片血云,慢说朱常洛,便是那些京营将士,都被震慑了一番。

朱常洛已经将李秘当成最能依赖的师长,甚至比朱翊钧这个父亲还要更加亲密,与其说是侍读,不如说是人生导师。

也正是因为有了李秘的帮助,他和母亲才能一步步走到如今的地位,所以此时朱常洛便朝李秘投来求助的眸光。

有人亡命,有人喋血而我推开沉沉棺盖》小说在线阅读_第6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画虎龙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有人亡命,有人喋血而我推开沉沉棺盖第6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