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只是也有些旁支分宗的子弟,并非嫡系,经过开枝散叶之后,也渐渐凋零,都想着通过武举来光耀门楣,以获得楚王青睐,是以今次也都来到了校场之上。

这些个勋贵子弟一个个鲜衣怒马,春风得意,趾高气扬,颇为目中无人,仿佛睥睨天下翘楚一般。

李秘对此虽然呲之以鼻,倒也没有太多表示,反倒是归宁郡主带着一大帮王府女眷以及武昌城中的大家闺秀们,在一旁看热闹,见得这些人中龙凤,倒是引发了不小的骚动。

而另一边,校场上留下来的,便是各地会馆举荐出来,又通过了王府审查和考核的武举士子,这些人都是精挑细选,同样也有不少将门虎子,不过到底是无法跟宗室弟子相提并论,略显寒酸了些。

待得李秘和熊廷弼上场,那更是又低了一等。

熊廷弼身高堂堂,英气勃发,又带着儒雅之气,虽然衣着寻常,连佩刀都没有,但器宇轩昂,沉着内敛,倒也给人不错的印象。

而李秘常年混迹底层官场,难免带着一些市侩气,又是干刑侦的,眼神犀利狡黠,给人一种敬而远之的观感,反倒最是下乘。

郑多福见得李秘这般落魄,也是心头暗喜,毫无痕迹地在姐妹们当中一提,李秘自然也就成了笑料。

不过李秘可没在意这些,能低调自是低调。

楚定王也走下场来,朝那些人道:“祖大寿何在?”

人群中有人应道:“谢王爷恩典,小子在此!”

话音未落,一黑衣男子已经从人群之中走出来,却是个年仅十四五的少年郎!

此人身材高大,虎背熊腰,脸膛黝黑,手脚粗大,但嘴上没毛,分明能够看出年纪非常小!

众人虽然讶异,老太君却面色如常,朝楚定王道:“此子莫不成是祖承训的儿子?”

楚定王也不由讶异,朝老太君道:“真是甚么都瞒不过老夫人的眼睛,此子刚年满十五,正是祖承训的儿子。”

李秘也是心头一紧,因为他是知道这个人的!

今番朝廷打算对日本用兵,援朝抗倭,积极备战,义父吴惟忠正是副总兵官,不过副总兵官可不止一个,这祖大寿的父亲祖承训,正是其中之一!

祖承训倒是个不错的将领,只是这祖大寿却不是甚么好东西!

李秘印象之中,明末的这些个将领之中,让他印象深刻的除了孙承宗这样的大拿,也有熊廷弼和袁崇焕这样的悲情人物,当然也有一些反面角色。

比如献出了山海关的吴三桂,不如洪承畴,比如祖大寿!

这些人出尔反尔,为了一己之私而投降满清,是大明朝不折不扣的大汉奸!

祖大寿按说是天启年间才出来做官,承袭父荫,起点也非常高,可李秘没想到,他竟然会来参加武举考试,更没想到他竟然也到了武昌来!

因为他的父亲祖承训一直镇守辽东,可谓山高水远,而皇帝陛下决定备战才不过两个月,也就是说,他得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便从辽东赶了过来!

虽然这不是个难以推敲的问题,但李秘却能够从中看出不少问题来。

一是楚定王对他的态度,二则是他得到消息便从辽东南下,说明他的父亲早就知晓楚定王要演武,这就是将门后人比其他人更具优势的地方了!

祖大寿此时也是非常乖巧地给楚王行礼,又拜见了老太君,虽然口音很重,甚至有些含糊,但举止却干爽利索,大度清脆,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李秘本想着今日要低调一些,可见得此人出现,李秘不得不重新考虑起来。

当初见到魏忠贤之时,李秘不惜让甄宓出动,也要给这个未来的大奸宦留下永不磨灭的心理阴影,如今遇到这个未来的汉奸,李秘自然要防患于未然,在他起步之时,就要教他如何做人才是!

楚定王和老太君对这祖大寿却是非常赏识,也不让他归队,只是让他退到一旁等候,楚定王又笑着道。

“显魁,显武,给本王滚出来!”

这话音刚落,一对孪生兄弟又从队列之中堂堂正正走了出来,虽然只是穿着棉袍底锁子甲,却是龙骧虎步英气勃发!

两人虽然身材不高,但身子紧实,一看就是从小打熬出来的,给人一种不可小觑的观感。

二人给楚王行礼之后,主动给老太君行礼,开口却是:“拜见康家老奶奶!”

老太君也是露出笑容来,朝二人道:“几年不见,你两兄弟竟长得这般模样了,真真是岁月不饶人,你等便似雨后春笋,蹭蹭便长,老身却是日暮西山了……”

显魁和显武两兄弟却谦逊道:“康家奶奶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如今我兄弟二人合力,也未必是奶奶对手,奶奶又何必言老。”

康家老太也是呵呵笑了,点了点二人道:“你两兄弟也学会这嘴巴抹油的功夫了,早年见你们,可是一竿子打不出三个屁的闷葫芦呢!”

兄弟二人也是摸着后脑勺,憨憨地笑将起来。

楚定王又叫了好几个人出来,都是一些将门子弟,不过李秘却并不太关心,因为他没听过他们的名号。

于是李秘便朝身边康纯侠道:“这两兄弟与你家是甚么交情?”

康纯侠本是春风得意,该是与这些人站在一处,接受楚王褒奖的,可因为中蛊的事情,却只能落寞地与李秘二人站在一处,难免有些失落。

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是整个康家的希望与寄托,经一事长一智,已经成熟起来,对李秘更是没有了芥蒂,此时也如实回答道。

“这两位是副总兵邓子龙大人的侄儿,邓子龙将军与我家祖父是至交,两家也是世代交好,所以熟识得紧。”

李秘也是知道邓子龙的,因为这个邓子龙与戚继光一般,也是写过兵书的,早年间在福建广东沿海抗击倭寇,战功赫赫,只是后来以副总兵的身份参加援朝抗倭的战争,在梁露海战之中阵亡了。

援朝抗倭是明朝万历三大征之一,差不多是明朝对外战争最后的辉煌,高阶将领之中,阵亡的可是非常非常少的,而副总兵以上也就只有邓子龙一个。

虽是阵亡,但不能以成败论英雄,反过来一想,邓子龙之所以会阵亡,是因为他身先士卒亲冒箭矢,比其他将领都要更加的英雄!

李秘虽然对历史不熟,在有限的历史记忆之中,之所以记得邓子龙之名,也不是因为他的战功,而是因为他的名字与三国赵子龙只有一字之差。

但李秘在东南沿海之时,却常常能够听到那些抗倭英雄的事迹,其中就包括邓子龙,所以他对邓子龙还是比较熟悉的。

这种熟悉虽然建立在民间传说之中,但到底是比后世史书上要更加接近真相。

李秘与康纯侠这么低声交谈了一会儿,场上便有力士搬上了各种比试所需的器械,李秘能够看到各种规格的石锁,还有长短大小的刀枪剑戟,箭靶木人等等,也都一一登场。

有人亡命,有人喋血而我推开沉沉棺盖》小说在线阅读_第33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画虎龙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有人亡命,有人喋血而我推开沉沉棺盖第33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