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沐德早知道陈和光会为李秘抵挡一般,只是冷笑道:“这事情只怕知府大人也要避嫌才是!”
陈和光闻言,脸色也有些不悦,朝王沐德问道:“公公何出此言?”
王沐德哼了一声,朝陈和光道:“知府大人你是爱才之人,见猎心喜,青睐这李秘,俺也理解,只是这李秘却如何都离开不得!”
“尔等都该知道,这情报乃是李秘送来的,如今知情的也就咱们几个,在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便是二人大人敢,俺也不敢放了这李秘出去!”
“若出了甚么意外,这罪责可是我三人共同承担的,大人赏识李秘,关照这位才子是可以理解的,但凭甚么要俺跟着你们承担这般的风险?”
“这...”王沐德如此一说,陈和光和宋知微也是相视一眼,一时间竟然无言以对!
因为王沐德所言并非没有道理,他们到不担心李秘会泄密,因为如果李秘要泄密,他根本就不必将情报送到府衙来。
可事情总有百密一疏的时候,若放了李秘回去,真要万事顺意也便罢了,若果出了甚么差池,非但李秘要遭质疑,便是他们三人,也要受到牵连!
李秘此前也并未深思过这些,但此时绝不是跟王沐德对着干的好时机,于是他便朝陈和光道。
“王公公所言甚是,是小人欠缺考量,既然如此,小人便在这府衙留下,不过还要劳烦知府大人,能不能派人把袁可立袁大哥接到这厢来诊治?”
陈和光之所以让李秘转赠礼物,就是有心结交袁可立,难道这位苏州青天今番愿意来府衙报信,说到底若没有这桩事,袁可立也不会受伤。
所以陈和光也笑着答应了下来:“如此自是最好,本官即刻派人去接!”
王沐德本以为李秘会跟他纠缠,而后他就会以不分轻重缓急,以下犯上等借口,好生整治李秘一顿,却没想到李秘竟然认怂了,心中也就没了胜利的满足感。
而正当此时,外头撞进一名旗兵来,朝王沐德禀报道:“公公,卫所那边有急报,还请公公快些回去做主!”
众人不由大惊,而此时,知府衙门也有驿兵撞进来,朝陈和光急报道:“知府大人,急报!海防急报!”
大明朝的军队是卫所制度,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卫设指挥使,统兵五千六百人,卫下有千户所,统兵一千一百二十,千户下设百户所,辖兵一百一十二。
这些府县卫所都归各省指挥使司的都指挥使管辖,而各都司指挥使又归五军都督府管辖。
苏州乃是最为富庶之地,当时每年能够贡献大明朝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可见这地方有多么的重要。
由此也可以看出,为何黄仕渊如此迫切想要挤走陈和光,为何人人都想到苏州府来当差,这王沐德又何以如此受宠了。
而苏州与应天府太过接近,早年间设立的应天巡抚署,治所就在苏州,是故,大明朝的苏州卫属于中军都督府管辖,乃是直隶府卫,苏州卫由指挥使司掌控,辖下有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统共是五千六百多的兵力!
苏州按说算是内陆重镇,沿海还有松江以及金山卫等等防御重镇,即便倭寇入侵,也很难打到苏州来。
但应天府乃是大明的龙兴之地,早先更是大明的国都,即便后来迁都北京,南京仍旧是陪都,仍旧有着六部制度,应天府辐射圈内的州府都是江淮最为富庶的地方。
漫说让倭寇侵扰进来,便是倭寇在周边骚扰,那都是不行的!
王沐德和陈和光等人正打算派遣人手去沿海卫所求证情报,而此时竟然传来了急报,所有人都心头一紧,因为这极有可能证明李秘的情报是真实的!
随着王沐德的离开,陈和光和宋知微也离开了知府衙门,李秘暂时还没法子离开,只能让陈和光请来的郎中帮自己处理擦破的伤口。
这伤口刚刚处理妥当,陈和光和宋知微已经去而复返,满脸激动又有些担忧地告诉李秘,情报并没有错,太仓等地的卫所斥候已经探查到了倭寇的异动,只怕这些倭寇是真的要有大动作!
今次是镇海卫发来的急报,吴淞江所,宝山所和刘河堡中军所等千户所都发现了倭寇大批集结的迹象!
镇海卫已经加紧部署,预测太仓和昆山将成为倭寇的目标,以目前侦察到的倭寇规模来看,极有可能冲击到苏州!
若冲击到苏州府,必将成为戚继光死后,倭寇闹出的最大一次动静,到时候朝野震动,只怕苏州府的官员一个都讨不了好!
“李秘,无论倭寇今次作乱与否,本官都先给你记下一功,若没有你的情报,苏州府乃至于江淮入海域内的百姓,只怕都要遭殃!”
平日里散漫随意的陈和光,竟然认认真真整理衣冠,给李秘拱手行了个大礼!
李秘赶忙避开,将陈和光扶起,朝陈和光道:“知府大人切莫如此,真真折煞了小人...”
陈和光也不再扭捏,朝李秘道:“眼下军情紧急,只怕咱们也顾不得你,我派几个人听你调用,好生安顿袁可立大人,有消息了会让你知晓的。”
李秘也点了点头,并没有客气推辞,陈和光所言不差,眼下军情紧急,还是防御倭寇要紧。
陈和光离开之后,宋知微便叫了三个人过来,都是理刑馆的捕快,朝几个人吩咐道。
“小李捕头想必你们都认识,今番李捕头截获倭寇密报,立下了大功,知府大人亲自发话,你们这段时日便听李捕头调用,切不可有一丝怠慢,否则本官可饶不了你们!”
这三人都是理刑馆的老人了,作为六扇门的人,察言观色的本事自然是有的。
早先李秘在理刑馆运用地图分析法,可谓震慑全场,理刑馆的人又有哪个不认得李秘?
没想到李秘刚刚利用地图分析法抓了这么多倭寇细作,如今又再立新功,而他们都知道,李秘其实也才当了几天捕快,实在是让人羡慕又嫉妒!
“大人且放心,我等对李捕头敬仰已久,能够听从捕头调用,是我等的荣幸,又岂敢松懈。”
李秘赶忙朝三人道:“三位大哥都是理刑馆的神探,如此倒是让李秘汗颜得紧,是李某有幸,与三位前辈大哥做事。”
李秘如此谦逊,三人面上也有光,宋知微见得他们相处融洽,也点了点头,匆匆赶去参加军议去了。
这种军机大事,李秘也没资格更没能力参与,反正情报已经送到,自己的任务也已经完成,便与三人一道,带着知府请来的老郎中,回到了陶员外家中。
这陶员外也是花了大把钱,请来的郎中本事也不小,袁可立没多久便醒了过来。
两位郎中交接了一番,袁可立又对陶员外道谢一番,这才与李秘等人一道,回到了家中。
这才刚刚坐定,家人都围过来东问西问,袁可立却摆了摆手,将家人都打发出去,而后问起了李秘,心中到底是始终关心着情报之事。
李秘将事情经过都说出来,袁可立也暗道庆幸,虽然情报送达之时,卫所方面也已经侦查到了动向,看起来这封密报并无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