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眼下这棵大树实在是太粗了,像我这种上树的方法根本就搂不住树干,后来全凭大牙呲牙咧嘴的硬把我顶了上去,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到了距地挺高的一个大树杈上,骑到这树杈上就好办了,上面的树杈很多,我手脚并用,不大一会就爬了能有六七米高,找了一个舒服一点的位置坐下来,放目远眺。

这种寻龙点穴先要看来龙,如果有生成之龙起止分明,则必有生成自然之穴,必有天然坐向。结穴的地点肯定是“水曲山随归”,也就是说结穴之地肯定是水流弯曲回转之地,我运足目力一点一点的审视这条我们标示出足有一百米的河流,再结合周围依稀可辨的地势地貌,慢慢的在寻找着。

地面上还不觉得,趴在树上却明显感觉到小风嗖嗖的拉扯着我的衣服,不大一会就把我吹个透心凉,冻得哆哆嗦嗦的,牙齿都直打架。好不容易上来的,也不能就这么的灰溜溜的就下去,丢面子是小事,关键是再爬上来我可实在是没有这个勇气了,估计大牙也告饶了。

足足在树上瞪眼看了将近一个小时,最后我把范围确定在了第二个土包东南方十五米左右的一片洼地上。虽然这片洼地两侧的土包矮的可怜,现在来看根本不成局势,但是估计一百年前或许会比现在高出很多,这里山环水抱,穴形也正合“虾须蟹眼”之局。

我让大牙跑过去,我在树上大声的指挥着,让大牙画出了范围后,我这才小心的从树上又爬了下来,脚挨到地上的时候,已经麻的没有什么知觉了,好了一会之后就像有蚂蚁一点点的啃着骨头,酥麻难受。

柳叶看我坐在地上一直呲牙咧嘴的用手抱着腿,一动不动,估计也知道是我腿麻了,小心的帮我揉了揉腿,也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人家的手法好,倒真是很见效果,我缓缓的站起来,用力的跺了几下脚,冲柳叶很感激的笑了笑,柳叶却像没有看到一样,别过了脸。

我跑到大牙那边,四周看了看,然后点了点头,告诉大牙和柳叶,如果猜的没错,那狐狸洞就在我们附近的地下。

柳叶看了看刚才大牙画的这个圈子,直径足有七八米,有些疑惑的问我:“胡哥,这么大的一个圈子,狐狸洞不会有这么大吧?我们还要一点一点的去挖,这个工程量可是不小啊。”

大牙也咧了咧嘴,计算了一下土方的工程量,也直摇头:“来亮,这范围是不是有点大了,照咱们三个那个挖法,运气好了也得一星期,运气不好一个月也未必挖着啊,谁知道洞上现在又盖上了多少土,怎么地也得挖个一米五左右深度吧?”

我听大牙和柳叶说完,脸一红:“这个,正常来说如果这里的地形地势没有被破坏的这么严重,我还可以把范围缩小一半以上,但是现在这里的地形破坏的太严重了,我也是实在没办法啊。”

柳叶和大牙听我说过后都很理解的点点头,也不说话了,都瞪着眼睛打量着这个圈子。

我看了看这个长八米,宽六米左右的圈子,把施工“放线”的方法活学活用,让大牙帮我,把这片区域划分成长宽各两米的格子,一共分了十二个格子,指了指格子,对柳叶和大牙说:“现在没有别的办法,一共十二块地,我们一天挖两块,估计最多也就一星期就搞定了,要是运气好说不定也就是三四天的事情。”

柳叶和大你看了看眼前用树枝和绳子拉好的格子,点了点头,至少这样挖有规则,目的性明确,除此之外,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别的办法。

这块地偏僻的很,大冬天的更是没有人来,这倒是方便了我们,不用晚上偷偷摸摸的来了。回到车上,暖和了一会后,决定趁热打铁,先挖一块看看。

这个季节虽然天气还冷,但也都是北风的关系,地面已经冻得不再那么结实了,况且本来就是庄稼地,土质松软,我和大牙抡着膀子挖了两个小时,累得胳膊都抬不起来了,才挖了一米五左右的深度,估计一百多年的土层也没有多深,又往下深挖了几锹后也就罢手了。

我和大牙抬头相互看了看,都是一脸的汗水,快和泥了,淌得一道一道的。都是唉声叹气,摇头苦笑,看来是出师不利,而这工程量还真是不小,绝对的力气活。

[卷一偏脸古城]第九十四章盗洞

转眼就过去了四天,每天都是早出晚归,起的比鸡还早,睡的比狗还晚,天天都累得腰酸胳膊痛,但是一直也没有什么进展。

第五天一大早吃过早饭,像往常一样准备好吃的和用的东西,轻车熟路的又到了狐狸洞沟,把车子停在路口,我们则背着背包走了下来。

现在才后悔以前没怎么锻炼,接连这几天的高强度体力劳动,我和大牙都有是体力严重透支,筋疲力尽了。抬眼看着还没有挖开的那三块地,只好咬着牙,自己给自己打气,硬着头皮勉强支撑着。估计也是经过了这几天的挖坑训练后,不断的摸索总结,我们的作业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挖坑的技巧明显有所长进,速度也比前几天要快了不少。

天寒地冻,风刀霜剑,我和大牙却干得是热火朝天,四马汗流。不知不觉中就过去了两个小时,突然“镪”的一声,伴着金属的交鸣声划破了寂静,这冷不丁的响声把我们都吓得不由的一激灵,赶紧围在了一起。

一听这动静,就像打了强心剂一样,眼睛顿时就放了光,我抬眼瞅了瞅柳叶和大牙,手中的铁锹向下用力的剁了几下,“镪、镪、镪”,果然是下面碰到了硬物,连续几天失落低迷的情绪一扫而光,都是喜笑颜开,欣喜异常。

我和大牙撸胳膊挽袖子,铁锹上下翻飞,舞动如花,不大一会,就清理出来一块长宽近两米的石板。

我仔细的看了一下这块石板,厚度有十五厘米左右,表面粗糙,应该是青石板,这种石板属于沉积砂岩,质地密实,强度中等,看这石板的颜色,就知道里面的氧化硅含量不低,估计硬度差不了。

大牙弯腰看了看这块石板,砸巴了一下嘴:“来亮,这下面不会就是狐狸洞了吧?你说里面那只赤眼火狐是不是早死了?妈了个巴子的,要是没死,可够咱们戗啊。”

柳叶也盯着这块石板直皱眉头,看了看大牙:“如果这底下真是狐狸洞的话,假如没有另外一个出口,存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狐狸又不是地下生物,先不说这种黑暗无光的环境能不能生存,单单是在里面不吃不喝这么多年估计也早就饿死了。”

想到打开石板后,万一真的窜出那只赤眼火狐,我们几个人能不能搞定心里也是没谱,但是柳叶说的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估计那只狐狸死了的可能性要大一些。既然找到了位置,总不能因为一点虚无的担心就放弃了。

我把手里的东西往地下一放,冲大牙使了个眼色,就近搬过来几块大石头,放在石板的旁边,又砍了几根粗实的树杈,削掉枝丫后当成杠杆,卡在石头上,喊了声“一、二、三”后,我们一起开始用力的撬那块青石板。

倒是没费多大的劲就把青石板给撬起来了,挪到一边后,露出一个直径足有一米多宽的洞口,洞口略有些方正,垂直向下,也不知道有多深,里面黑咕隆冬的,往上呼呼的冒着冷气,就像是通往幽冥地狱的通道一样,看着就让人不寒而栗。

大牙伸脖子瞅了一会后就赶紧撤回身子,一吐舌头:“不会吧,这个是狐狸洞?这得多大个的狐狸,是狐狸祖宗吧?而且这洞也太深了,有点不靠谱啊。”

柳叶看了一眼洞口,也是皱着眉头,一言不吭。

我看了一眼大牙和柳叶,指着洞口说:“这个洞口我看不像是狐狸洞,十有八九是‘盗洞’。”

“盗洞?”大牙有些吃惊,又看了一眼那个略显方正的洞口,晃了晃脑袋:“盗墓的?这么说下面有古墓,不会是摸金校尉干的吧?”

我瞪了一眼大牙:“你醒醒吧,摸金校尉是哪个年代的事了,这洞口估计也就是普通的盗墓贼打的,而且年代也不会太久。盗洞一直有‘古圆近方’之说,唐代之前的盗洞都打圆洞,唐代之后改打四方洞,面前的这盗洞口见方见棱,应该像是近代打的,而且你们看这洞垂直向下,肯定不是一个人打的,而是一个小型团伙,只有两人或两人以上打的盗洞一般才是垂直的,要是只有一个人的话,打的盗洞大部分是斜的。”

我这么一说,把柳叶和大牙听的是目瞪口呆,愣眉愣眼的看着我。

我们面前这个盗洞见棱见线,洞壁上的铲印,紧密相排,一个挨一个,韵律感十足,也称得上是盗洞中的极品了,心里不禁对挖这个打洞的高手十分钦佩,看来文化与艺术还是深藏在民间啊。

大牙用舌头舔了舔嘴唇,目不转睛的盯着我:“来亮,我咋感觉这事就像你当年看见过似的,你是不是以前干过啊?咋这么有经验呢?下次可得叫上我,我这一身神出鬼没的本事你也不是不知道,咱哥俩一合手,简直就是最佳拍档。还上个屁班啊,挣个卖白菜的钱,操着卖白丨粉丨的心,根本就不值当!”

我眼瞅着柳叶看我的眼神都不对了,赶紧把大牙的话截住,白了几眼大牙后,好在大牙不往下说了。我冲柳叶笑了笑,这才开始解释,这些东西只不过是道听途说,以前工作时听土木作业的那些专家讲的,说是唐代以前的盗洞之所以都打圆形洞,那是因为唐代之前多为竖穴墓,也就是长沙马王堆那种类型。这类墓葬土质较厚,根据物理学原理,挖的时候必须是圆形洞才不易塌陷,方洞易塌。

而唐代之后一般多为券洞墓,除了像武则天那样以山为陵外,大多都是砖石结构,覆土没有唐之前那样深厚,中途塌陷的概率较小,因而可以挖方洞,毕竟方洞活动起来更方便些。但无论是圆洞还是方洞,都是建立在泥石堆积结构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打洞挖坑。

如果墓穴周围不是土石而是一片细沙,也就是传说中的“流沙墓”了。自古建墓者与盗墓者就是生死冤家,明争暗斗。为了防止有盗墓贼打洞盗墓,造墓人在墓道或墓周边填上细沙,少则几吨,多则几十吨、上百吨。盗墓者如果想打洞进入墓室,就必须与这些填沙打交道,或者说只能一点点地向外掏沙。掏出一点,周围之沙立即拥将出来补充,如此循环往复,沙拥不绝,而当盗墓贼遇到“流沙墓”流沙不止,无有穷尽时,因情势所迫,只得停止挖掘另觅他处,否则一不小心自身都容易陷入沙海。

听我这一顿白话,柳叶和大牙都听得目瞪神呆,看我的眼神更怪了,吓得我也不敢再往下说了。

东北谜踪》小说在线阅读_第89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舞马长枪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东北谜踪第89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