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012-2-1619:37:00

第十一章

“谢尔盖同志,请喝杯伏特加的吧,这可是正宗的Starka斯大卡(Starka),好东西!只有政治局成员才能喝到呢!”

在我还在回忆第一次来到基辅,所经历的的事情时,弗拉索夫大校端来了两杯伏特加,一杯递给了我面前的俄国将军,一杯递给了我,俄国将军也不客气,一仰头将整杯的伏特加倒进了自己的口中,我端着这个足有3两重的伏特加,一时好笑不已:中国人是来客人,端茶倒水,欧洲人多是来杯浅浅的红葡萄酒,倒是这些“老大哥”们一见面,动不动就是来杯烈性的伏特加,而且全部都是一口闷,让酒量欠佳的人往往胆战心惊。

俄国人也十分狡猾,在和一些友好国家交往过程中,苏联军事代表团总是以这种盛气凌人的态度对待印度、越南和朝鲜等兄弟国家的同行们,最拿手的一步就是在宴会上(正式宴会)端来高烈度的烧酒,然后当着目瞪口呆的主人面一饮而尽,占尽了心理优势。

虽然这些国家也不乏贪杯之人,但是考虑到人种的差异和所处纬度的关系,能像俄国人那样痛快淋漓的豪饮者毕竟不是很多,更别说在一个国家的国防部或者总参部中寻找这一类的酒徒。

即使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俄恢复建交后,俄罗斯人依旧没放弃这个“恶习”,外交宴会上,总是让中国人吃尽苦头。但是,一件事后,让俄国人收敛了许多。据说,当时俄国某军事代表团访中,就购买最先进的战斗机和其他武器事宜进行谈判,狡猾的俄国人什么也没答应,直接提出先喝酒,再谈购买的事情。中方居然答应了,不过中方选出的一位陪酒的“酒司令”竟然是一名身材瘦小,非常不起眼的一名校级参谋,俄国人心想中国人实在是没有人啊,竟然从几百万的解放军里选出这么一个病怏怏的家伙,但是,谁知道,这个“身体瘦小,病怏怏”的参谋喝起酒来,就和喝白开水一般轻松,无论是中方的茅台,还是俄方的伏特加,他喝起来,面不改色,心不跳……一餐下来,整个俄方军事代表团人员几乎全部被人搀扶着出了门。后来的谈判,俄方客气了许多,也收敛了许多。

好在,我去德国留学时候,德国人酒量并不比俄国人差,自己也随之锻炼出了不少,回国后,更是没机会喝到这么好的伏特加,所以,我也没客气,也是一仰头就灌了下去。

面前,弗拉索夫大校和那将军有些吃惊,可能没想到这个中国人酒量如此之好,将军的脸色好看了很多。他自我介绍他叫伊万诺夫,是苏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即后来著名的格鲁乌)第12局的负责人,弗拉索夫大校是他的助手。

听到这个俄国将军的自我介绍,到是让我有些吃惊,因为根据我方情报“格鲁乌”是苏军在50年代初期,在国防部长朱可夫元帅建议秘密成立的军事情报机构(类似我们的总参情报部),这是一支比克格勃更为秘密的情报机构,苏方一直对外否认有这个机构的存在,因为这个机构的主要任务就是情报搜集,以及在地方进行各种颠覆活动,这个第12局是“格鲁乌”最核心的情报机构,所有的活动和信息均属高度机密,是一个特殊机构,只对苏方的中央政治局负责。

而这个伊万诺夫,我在共产国际联络部的时候,就听说过他的名字,外号“西伯利亚虎”,早先是“契卡”(Cheka)组织里的一名普通军官,后来在“肃反”时代破坏了不少流亡白俄军官组成的颠覆组织,成为了卢比扬卡广场11号的红人,二战时期,他进入国家安全总局工作,主要任务就是对日情报收集和渗透,著名的“红色间谍佐尔格小组”就是由他单独领导和负责的。

而今天,这个“西伯利亚虎”来接手这个神秘事件,不知道对我来说,是福是祸?

显然,苏方是很清楚我的身份,也明白我知道他们的背景,许多客套话和例行公事的警告都省略了,弗拉索夫大校直接了当地告诉我,这次请我来基辅,是因为发生了一些情况,他们“格鲁乌”刚接手这个事件的调查,而当年陪同我们的苏方主要人员已经在战争年代遭遇了不幸,我心里清楚,那个苏联参赞的话倒是不假,可能以前的那位莫洛托夫将军以及他的下属真的被作为“内部敌人”给永远消失了。

弗拉索夫大校向我介绍说,当年的那个“索菲娅六面体”后来被调查者称呼为“索菲娅矩阵”。在德国人离开后,俄国人立即派出最优秀的物理和机械专家组成团队前往基辅,希望能揭开这个“矩阵”背后所蕴藏的秘密,并有了一些惊人进展,他们发现这个“矩阵”包含了许多逻辑和数学上的知识,有些运算出来的方程式甚至连当时苏联最优秀的的数学家也无法完整推演出来(直到50年代,随着莫斯科著名的三进制的Сетунь计算机发明出来,这个名字Сетунь据说是莫大附近一条流入莫斯科河的小河的名字。)很多数据和方程式也算有了解答,而演算后的数据让苏联的科学家着实吓了一跳,因为这些数据和方程式中包含着许多数学上的原理,不但有着各种天文历法的演算轨迹,还有许多属于量子物理以及电磁物理等方面的现象。但是,十分遗憾的是,这个“索菲娅矩阵”在后来德国进攻柏林的时候,下落不明,有消息说是被德军给劫走了,也有消息说,这个东西自己就忽然消失了。

因为当时,对于这个“索菲娅矩阵”被研究的时代,现代量子物理学还没正式登场,虽被某个领导人当玩具展示给了一些外国朋友,但是展示结束后,依旧被送回了基辅。围绕着“索菲娅矩阵”,俄国人虽然获得了许多数据,不过都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甚至还一度将一些数据作为某个个人的成果在国际刊物上发表,也这才引来了许多国家的注意和觊觎。

弗拉索夫大校的这番话让我十分惊异,因为我忽然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海森堡博士!他回到德国后不久,提出了惊人的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以及S矩阵理论,很好地解释了他的“测不准原理”,写出了他的那本《量子论的物理学基础》,这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并因此获得了1932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我不确定是不是这次那次基辅之行,让他很多纠结了很久的理论一下茅塞顿开,但是我知道,他一定从中看出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

而让“格鲁乌”的人插手此事的原因,却是二战结束后,苏联人从战败的德国国防部以及其他军事机构查获了大量机密文件,有资料显示,德国人在二战期间,曾经在核物理方面有着匪夷所思的进展和发明,无论是现在人已经知晓的豪尼布型UFO,还是弗鲁格形UFO,德国人的科技进展飞速的让人难以置信。甚至还有部分情报显示,德国人于战争结束的时候,曾经试验过小型的原子丨弹丨。这才让后来的希特勒即使在柏林即将被围的时候依旧神情自若的告诉众人,他“掌握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秘密武器,这样的武器可以瞬间扭转战局……”虽然后人将他的话归结为那些砸进英国人后院的V1型火箭,但是,在真正知道内幕的人眼中,那种那些象孩子焰火一样的火箭肯定不是希特勒所大肆宣扬的“秘密武器”,而是另外一种让人谈之色变的武器——核武器!

摩罗街(2012世界的逆转)》小说在线阅读_第17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摩罗客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摩罗街(2012世界的逆转)第17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