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谢尔盖·弗龙斯基被纳粹秘密招募,并转到了对外称为“25号公共教室”的狼堡内,从事生物学方面的研究。“25号公共教室”是纳粹一所享有各类特权且保密严格的科研和教学机构,目的就是培养一批具有超自然才能的人为帝国事业做贡献。这里有着纯种的日耳曼血统的青年男女,也有着不知从哪里来的西藏喇嘛,还有各式各样犹如江湖卖艺般的人物。
但是让德国人做梦也没想到的是,早在谢尔盖来德国前,他就已经被共产国际或者某国际组织招募了,成为了安插进纳粹秘密研究基地的一个意义重大的“鼹鼠”。
只有极少数前苏联的高级情报官员和共产国际的高级官员知道谢尔盖的真实身份,我因为在共产国际联络部工作,通过我的导师,不但知晓了不少有关谢尔盖的情报和传说,还曾和他简单合作过,出于敬佩,后来在共产国际联络部活动时候,我就借用了这个名字,因为在那工作时间不长,加上我的身份特殊,实际上知道我这个名字的人没有几个。
我知道这个情况在我的档案里也一定有记录,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好的,什么时候出发?”我毫不犹豫的反问道。
“明天具体时间,请您在在自己的房间等我们,我们会安排一架飞机带您去的。好好休息下吧,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
“放心去吧,组织上会帮你处理好手上的工作的,这次任务特殊,处理得当的话,也许会对你今后工作安排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D老不紧不慢地告诉我,我听的出他是话里有话,也明白这次任务非同小可。不然上面绝对不会在对我的最终审查没结束的时候放我外勤的。
2012-2-922:38:00
第四章
回到自己办公室,因为平时也没什么具体任务,我草草将有关资料封存备档,等着后面的人接手。
下班时间到了,我回到了自己离单位不远的公寓里,这是部里统一给我们这些单身汉准备回廊式的宿舍,原来是之前那家银行外国职员的宿舍,虽然装修旧了点,但是因为也毕竟是设计给外国人居住的,所以总体条件还算不错,有暖气,也有淋浴设备,隔音效果也很好。
随便弄了点吃的,我冲了个澡,10月的北京,虽还有些夏天的尾巴,但是天气已经有些凉了,这时候暖气还没开,我在欧洲呆惯了有暖气和壁炉的房间,回来后觉得很不适应。
要出远门,我从自己衣柜里找了几件外套和换洗的内衣,然后从衣柜一个隐藏的放鞋子的隔板里找出了一把手枪,著名的德国产沃尔特PPK,虽然弹夹只有7发,但是由于它性能稳定,杀伤力强,是许多德国军官的最爱,据说,当年希特勒就是用自己的一把PPK配枪结束了自己罪恶的一生。这把枪是导师布登博士送给我的,我一直珍藏在身边。我知道部里很多同事的配枪是俄国人的PM(马卡洛夫手枪),而我的这把枪是他们配枪的“师傅”。
枪是每个秘密工作者最可靠的“朋友”,这个可靠关系靠的就是日常的保养,所以我坐下来,带上了护袖,拆开枪膛,枪栓,将子丨弹丨夹的弹簧都松开,上了点黄油,仔细地擦拭起来。
忽然,我听见宿舍门外有人走动的声音,刚想将桌上的枪的配件收集起来,就听见D老的熟悉的声音“开门,宋强,我知道你在里面!”
我有些惊讶,老爷子怎么想起来到宿舍来看我,因为他是我的领导,也没什么可避讳的,我丢下那堆枪的部件,赶紧去开了门。
D老的身后是他的警卫秘书,他进来后,吩咐警卫在门口等着,然后自己合上门,毫不客气的坐在了桌前,饶有兴趣的盯着那堆枪部件看。
“德国佬的PPK,是吧?我以前也有一把,是苏联朋友送的,我没什么用,就上缴了。不过,是个好东西,做工精致,准头高,比老毛子仿的那个枪可要强多了,呵呵。”
D老的玩笑话让我放松了不少,看的出来,老爷子也是爱枪,懂枪的人,只不过现在是指挥枪的人。
我知道他这么晚来找我,一定有要事,所以十分恭敬地立正在一旁,他见我的样子笑了,挥挥手,告诉我这里是我自己的家,不是办公室,不用那么严肃。
我只好找了个椅子,双手平放在膝盖上,坐下了。
“下午的事情,你有什么想法没有?”D老关切的问。
“没有,服从组织安排!”我真的没什么过多想法,都是已经安排好的事情,我能有什么想法,要说有,那也是希望早日将一些我曾经说不清楚的事情给说清楚了,好从事新的工作,现在天天不是翻译资料,就是写材料,实在是让我憋的难受。
“那就好,记住,你是我从共产国际联络部调来的,组织上是信任你的!你的历史问题我很清楚,你不用过多担心。不过,这次去苏联,情况可能有些特殊,你要记住,我们从没派任何人去过那里,我们这里更没有你这个人的存在!你明白么?!”D老的话让我有些错愕,不过也不是很陌生,这样的话,我曾在不同场合听过类似的表述,这或许就是我们这些人的宿命。
“明白!一定完成任务!”我条件反射般的站了起来,郑重保证。
“很好,有这个决心,很好!你是党的人,原则性的话,我不多说了,自己多注意安全,等你回来,我给你请功!”D老满意的夸赞了我。
任务究竟是什么,D老什么也没说,我也没问,但是我有些不解,不就是去辨认某个东西么,据我所知,当年我们碰见的那玩意似乎没什么危害性啊?为什老说的如此严重?当年这个东西的出现还引发了两个国家文化和科学界的争论,一直也没消停过,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或许会引发全世界一系列的争论。
我的态度让突然造访的D老很满意,他起身,走到门口,门外的警卫早听见动静,已经将门推开了,他忽然转身对我说道:
“对了,记得在枪膛里留下一颗子丨弹丨!”D老十分严肃的叮嘱我。
门被轻轻地带上了,我呆立了半天,忽然有了一种不详的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