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2012-2-271:29:00

《秀才的字》

前言:

每一种语言和文字都是神圣而伟大的。古来就有术士用咒语做法,据老人讲所谓的做法,其实也不过就是他们用一种特定的音律把一些特定的文字朗诵出来,从而达到一个奇特的效果而已。

再就是仓颉造字,字成鬼哭神泣的故事,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吧。

下面我就讲个落魄秀才文章毒死鱼的故事。

此故事是从我爷爷口中听得。

正文:

话说清末年间,由于宦官参政,君主昏庸,导致举国一片混乱,百姓苦不堪言。

因此一些稍有良知的有识之士便不愿与朝廷鹰犬同流合污,隧而隐居起来。

据爷爷讲,我们村当年就出过这么个能人异士。

此人文华骇世,只因生不逢时,因此一身惊世才华,空被埋没。

早年我们村有个人叫谭喜根,为人老实孝顺。村里皆有善名。

一日正在家中照顾病母,忽见二差人树立门前,击环(门环)。

谭喜根忙上前招待。

“差大哥何事击环?”(早年朝廷虽不济,但还讲究不能擅闯民宅的。所以要进得门去,需在门前击环,待主人家应许,方可入。)

“你可是谭喜根?今年田赋可有按时缴纳?”

清末,对农民田赋管理极严,稍有晚交轻则罚款,重则入刑。

谭喜根一听公差的话,顿时便吓的魂不附体了,以往这时节他都按时的,但是偏偏不巧今年这个时候,母亲抱病,于是他便只顾着为母亲求医问药去了,一时竟然把这事给忘了。当时便惊的不知如何应答。

那两差人一看他那样子,就知道他准是没交,便放下一句话便走了“上面有话,劝你三日之内亲自去缴纳上罚款纹银3两,否则罚你下狱。”

那时候的一两银子相当于我们现在90年代的300块钱左右,你想,那谭喜根一农民一时上哪里去找这些银子?顿时便吓的不知所措。他母亲见了他这个样子,便说,“我儿,不必惊慌,附近山头有一先生(古时候都称秀才为先生),甚是神通,你不妨去寻得他来帮忙,或许还有些许回转。”

谭喜根本也没了奈何,听了老娘的话,也只得照办,死马全当活马医。当晚便上了那山头,不巧还真被他寻到了那先生,只见那先生一袭月白长袍,年近古稀,一身风骨,却恰似月中来。

先生听得谭喜根所讲,抚须道:“不难不难,你且回家等我消息。待三日后,差人再来,全看我为你来作答。”

谭喜根听罢,也不敢多言,只得忐忑的回家等待。

果然三日后,那两差人便又来了,“你这厮,如何这等不晓事理?大人都说念你家贫,容你缓交三日,你却一而再再而三的不搭不理,且看我如何拿你。”

说罢上前便要把谭喜根带走。

这时,早已在屋内恭候多时的先生出来了,“二位差人,劳顿辛苦了,且喝茶一碗,而后把我这书信一封拿回去复命,保你等无事。”

那差人见先生一副读书人的打扮,便也将信将疑的坐下来把茶喝完。一公差要把信打开看,先生道,“二位先休看,待拿回府衙,交与你家大人便可。”

二位差人私下一商量,想他们也玩不出花样,此信拿回去无事即可,如若有事,再来拿他试问也不迟,量他也跑不掉。于是便把书信往怀中一揣,去了。

那先生本来信中是写的当年自己所任官职,望那衙门里的人看了能给自己几分薄面的。

谁想那大人却是一,薄情寡义之人,认为先生现在都不在官位了,硬是不予理会。又差人来拿那谭喜根。

本来不是多大点事,却让那两差人跑了这许多趟,两人便也火大了,认为那先生是戏耍他等。

上来便要连先生一并拿去。

自从那日送信上去后,先生便恐由此一日,便也没急着回山上去,而是住在这谭喜根家,今日正好又迎上了那两差人。

两差人二话不搭,上来便要拿人。先生连忙摆手,“二位休要匆忙,连日奔波也连累了二位,我这里还有点小钱,权当二位的鞋底钱,大伙先坐下细讲。”原来,以前的平民和下面的小吏都是穿不起布鞋的,都穿的草鞋,然后走了远路,鞋底便磨没了,于是有时候去办事还会找人要鞋底钱。

那两位差人见钱眼开,一见先生手上的钱财,面皮便也好看了许多。

“也不是我们要故意为难,只是那老爷硬要罚款,我等也无办法可寻啊,望先生见谅。”

“嗯,我也知道两位实则为难,这样,我这里还有一点小钱,二位拿去喝酒,还帮我给老爷送上书信一封如何?”

“这倒是好办,这倒是好办,全托付我两身上既是。”

说罢便又接过先生手中钱财,揣进怀中,便走了。

两位差人一走,不多日,先生便口吐鲜血,不久便亡了去,谭喜根想先生定是为自己的事操劳过度,心中愧疚不以,便像邻里借了钱财若干把先生的后事给妥妥帖帖的办了。

后来有城中做生意的人回村,传说,那老爷当日看了先生的书信,大呼三声“辱煞我也,辱煞我也,辱煞我也。”便倒地死了。

那二位差人,见状,惊道:“先生才华竟然能比的古人诸葛孔明。”便连忙拾了那书信弃于附近河中。

原来,那老爷平日里待下手便不好,只与钱财相亲。下面差人早就对其不满了,然今日见此,又惊惜先生的文才,便有意为先生开脱。因此,对外只说老爷是突发疾病死亡。

后记:

话说,那两差人捡了那信,看都不敢看一眼,就丢在了河里,信才落下片刻,河中白鱼便纷纷翻了肚皮,二人上前一看,居然是死了。这下两人更是惊骇不以,只叹,世间竟有如此神人。堪比诸葛古人。

好了故事就说道这了,第一次写文言文,乱七八糟的,还不知道写明白没,呵呵希望大家多多包涵,且再说那先生死因,后人猜疑,是因劳累而死。

也就是说,那先生竟是将一生的才华与精气全部书写在了那尺寸白纸之间。可见此人文采已经到达了何等程度。

好了,这就是爷爷讲给我的故事。

本故事完。

各位朋友,晚安。

近期想写一部长篇,名唤《随侯珠》

也是我们湖北老家的故事。不知道能不能对上大家的胃口。呵呵。

随侯珠是春秋时期的两宝之一,与和氏璧齐名,只因和氏璧有“完璧归赵”的典故,因此家喻户晓,而随侯珠虽然也有“随珠弹雀”的典故,却最终不为大家所熟悉。

好啦,说多了就漏剧情了,哈哈哈。

本文也会以古话的形式,围绕狐狸老家的情况来写。

希望到时候大家能赏脸,都去给狐狸我顶顶帖鼓鼓气。

故事大约会于3月底与大家见面。。。。到时候大家看到狐狸的贴,可别装不认识哦。。。。。。

狐狸讲鬼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35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彻夜狐狸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狐狸讲鬼故事第35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