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当晚新人入洞房时,李若望几乎叫男宾灌得不省人事。

手牵秋分盖头,得意忘形:“娘子,今日宾客们都说大丈夫三妻四妾,我听说你中国有一句话叫入乡随俗,你说咱们家是不是也来个入乡随俗?”

那秋分闻言,自己一把扯了盖头,露出那中国媚眼亮若铁莲子,东方细眉立如柳叶刀:“你不晓得我中国还有一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根扁担扛着走?”?

“我已去找那郎珍妮受了洗,皈依你家天主。你若要想三妻四妾,吾之上帝必叫你灵魂下地狱,永世不得翻身,直到世界末日!”

婚后秋分请舅舅贺祥挑头,召集张家湾几家布商一起给那群贼龙修了一庙,李家当家娘子秋分做主,暗里出了大半的银子。

关于庙名问题,也依了秋分的主意,叫做赛恩师庙。

李若望为了本人的灵魂安危,又啰嗦可烧香火、献银钱,不可供偶像。众人轰然反对,以为无偶像则无寄托,叫我们拜个高高在上、虚无缥缈,门儿也没有。

最后还是中人小亥出马,献出那个玩腻了的千里镜,供在大殿中央,作为主神。

开光那日请来一位饱学儒士题字,不想这儒士见他夷人不懂尊师重道,大为反感,奋笔一挥改为谐音“三士庙”。

众人齐声叫好,皆云比之赛恩师,又礼貌又规范,朗朗上口、百倍不止。

此三士庙至今在张家湾犹存,只是几经改造、已然面目全非,各位看官有空可以去参观参观。

后来乡人晓得这千里镜用途,纷纷花钱请镜神老爷回家。

登楼上塔,居高临下,地主监视偷懒长工,闺女悄看相亲人物,学童观察先生考题,无赖偷窥邻家寡妇。

千里镜神通广大,三士庙香火兴旺,四乡八里,一时无二。

张家湾群龙没事也来照照,照后一起怪曰:“这镜子别的都好,如何就是我们相互看不清身影?”

“还有那运粮河大王在十里外的行宫,平时睁眼也能看个一砖半瓦,片鳞只角,为何用了这镜子反而一丝儿也不见了?真乃怪哉!憾哉!”?

冬至回先蚕坛后,那万岁爷犹不死心,无奈身不由己,寻不出由头来这里,只得时常遣了小钱来送东送西,问这问那。

转眼年节过去,小钱回去报曰:“万岁爷,那冬美人不知为何越来越丑,是不是蚕神有什么事不高兴?”

皇帝这年刚废了躬耕亲蚕二礼,心里作虚,便道:“真的?那朕亲自看看去。”遂寻了个日子,微服访至先蚕坛。

这时正是抱蚕子季节,皇庄里的春分为了来瞧冬至,特意自己送来蚕纸。

二人在蚕室里掀开竹箧细细检看,却不见当日生出先蚕那种银色的蚕子。

春分道:“我在家早已看过一次,你偏不信。既是蚕母们说得那样罕见,总不是每年都生得出的,你再等来年罢。”

忽然门口小邢来报:“万岁爷来了!”

*********************

二人惊得魂飞魄散,急忙跑回蚕署,只见冯允众人已是哆哆嗦嗦,跪了一地。冬春两个也忙着跪下,那万岁爷看了冬至一眼,目光中诧异莫名,失望万分。

便道:“娘娘不来祭祀,你们也要好好侍奉,不可怠慢了神明。”与小钱抬脚就去,自此再不闻音讯。

又一年过年时,冯允喊了冬至来道:“前日宫正司遣放宫娥,我将你名字报了上去。你年纪不小,同你姐姐们一样早些出去嫁人为是。”

冬至叩首道:“公公,冬至不愿出去,只愿在此做一辈子蚕娥!”

冯允道:“实话说,我痰症今年加剧,已告了病回南方老家去休养。新的蚕娥要来就任,日后不晓得何人来接手此蚕署。你无人照应,自己又不伶俐,少不得叫人嫌忌。”

冬至又拜道:“那我等明年蚕子来了再走。”

冯允去时,冬至送了那浑然似给他,道:“这东西魏公公惦记着,到死也没得着。当日公公对我们四个的救命之恩,无以回报,公公拿去做个念心。”

不想冯允走后没几日,小邢小毛忽然失踪不见。

宫正司、司礼监在坛里坛外大事搜索一番,连龙王井里也打捞了三遍,就愣未找着那两个的踪影。

众人实在想不出两个太监逃离了皇宫还有甚么出路,遂报了个失足落水死亡完事。

那龙王小亥也是行踪杳杳。

任凭冬至烧香火、上糕饼,已有一年多不肯现身出来。后来听秋分说了三士庙的事情,冬至便猜测它多半到张家湾落草为寇,彻底与它哥哥那群龙同流合污了。

冬去春来,张兴接任了蚕宫令,蚕母们也都自各地前来。新的蚕娥到任,竟然是从前的翠红金紫四香。

冬至收拾好行李要去时,罗小明带着二个家人送来当年的蚕子,说是春分已有孕在身,在家养胎不能出门。又道,你姐姐说,妹子莫忙着回家,先去皇庄住几日,姐妹俩聚一聚。

冬至家乡遥远,亲人已生疏,只觉前路渺茫,巴不得在这京城里赖得一日算一日,赶紧应了。

只见这年的蚕种还是一如既往细小如一,粒粒色若豆沙,无有一粒不同的。

看这冬至一脸哭丧,罗小明道:“那槐树街上都土地庙春天庙会时,会上有个蚕市。那里蚕种最多,妹子不如上那里瞧瞧去?”

冬至欢喜,忙打听日子,正是明日三月初三日。遂道:“明日去完庙会,便去皇庄叨扰姐姐姐夫。”

这都土地庙庙会虽与白塔寺、隆福寺、护国寺、花市集一道号称京城五大庙会之一,却与他处不同,来者皆是菜农、花农、蚕户、匠人等平头百姓。

是以庙会上少见锦绣珠翠、文玩字画等奇珍异宝、风流雅物,多的是一般平民常用的家什工具,锅碗瓢盆,藤竹木器,种籽秧苗。

有诗为证:“柳斗荆筐庙市陈,布棚看遍少奇珍。缘何游客多高兴?眼底名花最可人。”

冬至先走进那土地庙,只见那庙宇不大,山门向东,只有座北朝南的三间正殿和几间配殿。

正殿里土地爷夫妇乐呵呵端坐正中,冬至敬香拜过,又转到配殿院落。

这才发现其中一间新建的配殿里人头攒动,水泄不通,密密人群一直排到院子里。

那门口一棵大槐树上挂满红布,香炉里香烟弥漫,签筒哗哗响、人声嘈嘈嚷,大有喧宾夺主的气势。

遂在门外拦了一个手抱小儿的妇人相问。那妇人见她穿得齐整,客客气气答道:“殿里是我乡下去年来的一位青蛙神。”?

“这蛙神娘娘驱蝗虫、护庄稼,嗓门惊人、神通广大。最神的是不管发水发旱、刮风下雹,娘娘都会出神签预知,百试不爽、灵验无比,如今连附近直隶省的农夫也来此求签。”

又极力推荐冬至如有疑难,务必求娘娘一签。

然而冬至等了半个时辰,也未轮到进殿去求签。只得在门口遥遥烧了三炷香,默祷蛙神娘娘灵验,让我今日在蚕市寻着那银蚕子。

出门穿过花市、农市,就到了三月初三才有的蚕市。这蚕市名不虚传,熙熙攘攘人群,琳琳总总物品,全套养蚕器具,又各地蚕种蚕子,无所不包、应有尽有。

人流似织、商贩如云,有的叫喊:“湖州府的桂圆蚕,专出双宫茧!”有的吆喝:“柳州府的大龙田,一张出得十斤茧!”还有的嚷嚷:“关外柞树蚕、山东马桑蚕、红夷国的番蚕,只有你不敢买,没有我不能卖!”

冬至耐着心,一个一个商贩沿路看去,一张一张蚕纸细细捡遍,只捡得众人都骂:“你买就买,不买就走,未见过这样挑拣的!”

眼看蚕市到了尽头,冬至正自喟然长叹,忽然看见远处牌坊门下还蹲了几人。靠西头的面前圆的扁的,竹的柳的,尽是大小蚕匾;正中间的陶瓮陶甑,盆盆罐罐,又都是蒸茧煮茧的器具。

顶东头上一人面前一副担子,两只竹筐盖得严严实实,看着倒像卖蚕子的蚕农。

冬至忙走过去,在他那担子前弯身问道:“你这蚕子里有无一种银蚕子?”那人笼着手,在斗笠里摇摇头。

卖竹匾的贫嘴,笑着接口:“银子也听说过,蚕子也听说过,就是这啥银蚕子,从未听说过。”

中间卖陶瓮的也笑:“你要拿银子买蚕子?还是拿蚕子换银子,莫着急说混了!”冬至不答理,只问卖蚕子的:“那给我瞧瞧你有什么蚕子?”

那人从斗笠里抬起头,只见他相貌黑、粗、糙、蠢,四丑俱全、一样不缺。更可气的是他打量冬至时仿佛心里转着同样的念头,一双绿豆小眼里透出万般鄙夷。

看了半晌,才不情不愿动手掀开担子上竹筐的盖子。

冬至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不能跟他这乡下人一般见识。方伸出手去欲翻看他蚕纸,就听那人开口一句:“莫用脏手碰我的蚕纸!”

那声音又明亮,又正气,还有种说不出夸大其辞。居高临下、虚张声势,像三皇五帝般自命不凡,又像天官星君般堂而皇之。

?

(全文完)

魍魉祠》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药园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魍魉祠第64章

书籍
上一章
64/64
下一章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