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另外我也说几句那什么,现在很多所谓的假爱国分子假卫道士以及热血的有些二逼的青年,面对敌国挑衅,他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自己人为难自己人,打自己人,砸自己人花钱买的车,围攻自己人工作的单位,让很多自己人无法工作无法赚钱无法生活,我能冒昧的问一句,您这是被傻逼的还是纯粹就是一傻逼?

您连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都无法伸出援助之手的时候,您还想着攻打谁谁谁,您连拿命给您提供现在可以安稳生活的那群英雄的历史都不知道,您好意思说您爱国么?您裹着爱国的遮羞布都掩藏不住傻逼的味道,您还假装义愤填膺干嘛呢?累不累啊?

懒得说了,帖子写完,我会休息一段时间,一是真的很累,二是利用时间修改小说交给出版社。

最后一句写给所有喜欢和不喜欢我的读者:

喜欢我的,我会回来继续给你们带来故事,不喜欢我的,我也会回来继续给你添堵。

因为写故事讲故事是我的爱好,我离不开,我依然会回来,无论写什么。

我希望大家有事没事多顶顶这个帖子,多留言,这好像是我正经八百第一次说这样的话吧?

不是别的目的,是希望这个帖子长存,让更多的人来看这种完本的免费的小说。

其他的,还没想起来说什么,那就敬个军礼吧。

说完了小说,我在说说关于那段历史吧,算不上科普,只是普及。

第一次入缅作战失败撤退的时候,东线中线西线作战部队都撤退了。

远征军的西路军,由于缅甸战场右路英军不断后撤,将中路平满纳地区的中国军队右翼完全暴露给日军,东线方面由于中国军队兵力薄弱,阵地不断失守,撤退成了最好的作战方式。

远征军的东路军,在1942年4月24日,在日军猛烈攻势之下,第6军被迫放弃雷烈姆,日军随后从雷烈姆北进,东路军被迫放弃雷列姆之后,且打且退,1942年5月12日,退到萨尔温江东面,随后撤回国内。

远征军的中线作战部队,在1942年5月1日全部撤至伊洛瓦底江以西以北地区,此后第五军直属部队、第200师、第96师、第66军的新38师徒步轮流掩护撤退。且在5月9日,又在卡萨地区发现日军,当时兵力不足,且新38师、新22师主力至少需要一天半才可以从前线撤下,杜聿明认为日军有可能从南北包围将远征军歼灭,从而下令第93师在右翼掩护,并且在孟拱附近占领掩护阵地,同时命令各部队分路回国,自寻生路。

新38师师长孙立人没有听从杜聿明的命令,向西撤往了印度,这也就成为了第一次远征结束之后唯一一支保存建制的部队。

同时,杜聿明率领第5军直属部队和新22师,最后迷路走入野人山,当时三万五千多人的队伍入山(也有数据说是四万多人),后来一架美国飞机在野人山上空发现了这支军队,盟军随后空投了电台、粮食、药品,使得这支军队终于走出了野人山,由于预定回国路线所经的中缅国境已有大量日军把守,这只部队最后还是改道去了印度,而到达印度后,这支队伍仅存八千余人左右,两万多人丧身野人山内。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

20万鲜活的生命,战死他乡,落叶不能归根,他们和很多本土作战的英雄一样,都是该值得祭奠与缅怀的。

而现在,很多远征老兵由于在撤退途中以及队伍打散了以及其他原因,都留在了缅甸那边,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没死在战争中的远征老兵,却消逝在思乡的岁月里。

为什么远征老兵不得回家?

缅甸战场结束后,内战紧接着就爆发了。

远征军人中很多都是不愿意去打内战,就当了逃兵,理由是他们打了那么多年仗了,累了,也实在不想打了,特别是不想中国人打中国人,所以就悄然留在缅甸。

内战结束后,1949年之后他们因为军籍的关系,也就不敢回来了,那个时候回来或许因为你是曾经的国军,是要掉性命的。

除了这些因素,还有其他因素。

曾在缅甸五年时间专门调查远征老兵并迎接缅甸老兵回国寻亲的过程的孙春龙曾说过:现在依然回不来,一方面,缅甸非常穷,交通闭塞,可能有一些远征军还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另一方面,有一些远征军老兵不愿承认、也不敢承认他当年是远征军,因为这个身份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灾难。

这样的情况在缅甸也很多很多。其他的就不多说了,说多了我怕被查水表。

曾经有一位老兵说过,你们不抗日,那你们应该去国殇墓园(云南腾冲国殇墓园)看一看,看看我们那帮兄弟是怎么死的。

而关于远征军的各种墓园,被缅甸人毁坏的已经不少了。

二战史研究专家戈叔亚说:我们对抗战老兵的亏欠已无法弥补!

他们是中国人,但回不了中国,他们不是缅甸人,但他们却生活在缅甸,过着贫穷甚至艰苦的生活。

2008年,曾感动中国的远征老兵李锡全,17岁,和四哥、五哥一起从军后编入中国远征军第54军,李锡全却在1944年的腾冲收复战中负伤,留在缅甸的医院。伤好后,李锡全留在密支那摆地摊卫生,改名李云,娶了当地的傣族姑娘为妻,此后一直生活在缅甸。李锡全多年来一直靠卖柴火为生,每捆柴火的价格仅为6元人民币。

在本来就贫穷的国度中,他更是处在社会底层的高龄老人。

老人手中有一本中国地图,地图册中,湖南的那一页被翻阅的有些破烂,因为老人的家在湖南。

2008年10月12日,89岁的李锡全在一群热心人士的帮助下,颤巍巍地走过冰冷的中缅边境四号界碑,踏上中国的土地。而这条回家的路,李锡全走了近70年。

回家第二天,李锡全来到父母的坟前。

当年,母亲将李锡全送到村口,再三叮嘱他一定要回家。

70多年后,当年的孩子回来了,母亲却早已西去。

如果没有好心人,李锡全回不了家,而李锡是幸运的,因为很多老兵还没有人来帮助。

看过相关的记录片,特别是当老人从中缅边境的国界的那一刻,特别是面对着写有中国字样的国界碑的那一刻,老人那泪水如雨水一般顷刻而流,我也流泪了。

李锡全老人最珍贵的东西是两个,这个戎马一生的老人说,多年来,他无论到哪去,都得会把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章和一本20多年前买的《中国地图》带在身上,放在贴身的内衣口袋里,如生命般珍藏。

那个纪念章,是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主席颁发的,这其实是一枚纪念章,但在老人眼里,它比任何一枚勋章都珍贵,作为国民党的一个老兵,在垂暮之年,他接到了刻有中共中央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签名的纪念章,“这是最高的荣誉!”

章上刻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题词。

在纪念章的附文上写着,“本纪念章是由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题写章名,颁发给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同志。”

我想,这就是对于这群远征老兵最崇高的致敬了!

不聊了,早睡早起身体好,有时间继续和大家聊。

零番号部队:揭秘尘封70年的神秘档案,记录1942年远征军的诡异经历》小说在线阅读_第162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廓尔喀军刀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零番号部队:揭秘尘封70年的神秘档案,记录1942年远征军的诡异经历第162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