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天空中最后一丝阴霾也已消散,一丝阳光落在树叶上,透出几点斑驳的影子。小树林里岔路众多,还好有小棉的地图,一路走得很顺,没有多走一点冤枉路。很快便转出树林,进入一片废弃的小村庄。村口断裂的石碑上写着卜村,整个村子房舍皆因年久失修而残破不全,未见任何人迹,一片衰败之势,像是已遗弃很久。
三个人穿过村子,只用了十几分钟,再次穿过一片密林带后,一片宽阔平坦的青草地出现在了它们眼前。绵延不绝的绿色像是铺设的长毯,在温煦阳光的照耀下,绿色得几乎闪出光芒。这里已入开阔地带,前方是没有边际的绿色,三面依旧被群山围绕,远远近近,浓淡适宜,好似一副浓墨淡彩画。冯藤卓展开地图,他们的行程并非进入草原,而是和右手的山体形成联系。地图上标示着三座排排而坐的高山,下方写着入口,这里不然是通往薄荷之地的进入点。
这三座山画的几乎一样的高,而这里右边的群山也是几乎差不多的长相,想要做个明确难判断实属不易。冯藤卓看着地图,心里道,小棉心思果然缜密,她担心万一我们收了地图还不放过卓新,干脆在最后一个地标上做了谜题,如果想要答案只能再去问她。他仔细看地图上的三座山,它们之间不但高度均匀,而且宽度也很均匀,都比较偏瘦长。冯藤卓拿地图与远方的山做对比,山与山都差不多,要如何辨别呢?
博克明接过地图,这是最后的关卡,过了,就能去下一个目标。女人们总是变着方式考验别人的智力,吃饱撑的。“三座山,没有标示哪座山是入口山,她是考我们算术?”
冯藤卓笑:“三山,三三,得九?她是想告诉我们方位是右手的群山,与九有关联?”
“我们走近看吧,这里看,哪座山都一样。”博克明说。
当下,三人向着右手的群山进发。
群山看上去似乎不远,实际走过去,足足花了一个多小时才到。走到近处,山的形状就更无分辨了,一式的翠绿挺拔。好在这些山都和特别,每座山前都立着一块石碑,碑上用篆书刻着,一座山、两座山、三座山……
“难道这里是百山群座?”冯藤卓突然想起以前听人说,36区边缘有一片无人山林,感刚好有100座,难道他们不知不觉就到了这片地带?那么这里,的确是离边界非常近了。
抬头望山,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惊叹,原来这些山越往上看越是特别。每座山之间皆保持着一种相对一样的距离,而它们的山峰却是千奇百态,各有不同。在每座山的山脚下围,都有一个绕山的,一米宽的圆形高地,高低外围还有石制的围栏,让人感觉这一代群山,就像是一座接着一座的巨大的圆形盆景。
这些山都没有上山的山路,它们的山壁向一面倾斜的坡度很大,山体绿色覆盖面积极不均匀,有些地方有很多光滑的石头突兀在外面,还有一些地方则古怪的穿插而出几可怪松,显得奇特而有趣。
护栏高地离地面只有半米的距离,三个人找到第九座山,爬上高地,准备绕山而行,找找是不是有出口。他们先尝试了往左边走,刚转了个弯才发现,此路不通,因为平台到这里就断了,前方无路。只好折返回来,往右边山体绕过去。
这条路一直通往山体背后,且地势始终保持每隔一段距离上升半米的趋势。越往前走,感觉整座山的气势都凝结在山脚之下,那种倾斜的重压迫感完全都投射到身体的每个细胞。此刻,只感觉山不但是俯视众人,更有种目光随时逼视你的错觉。
好在这种感觉在一刻钟以后就消失了,因为山路逐渐又恢复到每隔一段距离下降半米的趋势,很快,便从原来最高离地三十米的距离,恢复到原来的离地半米。最后,高地向右成斜坡状同道地面上,前方空空,原来这平台并非全程都包裹住山脚。
沿着斜坡,三人弯入了两座山之间的一条宽阔山谷。他们看见,那两座山前的石碑上写着,第三十二座山、第三十三座山,他们果然是跑到百山群座里了。
穿过宽阔的山谷,眼前豁然一亮。一块有十几米高的巨大的石碑完全呈现在众人眼前,上面刻着巨大的三个字,丰荣城地界。
冯藤卓低头看石碑前方,一条手掌粗的,不知道用什么粉画的直线横在他们面前,这定然是36区与丰荣城之间的地界了。身后群山连绵,前方却是空旷的平原,那种空旷是连绵数百里的无人荒地,会有那种绿色出现吗?
已经走到这一步,再说回头也是多余。于是三人跨过地界,向着更深的荒地走去。
走出很远,回身看身后青翠的群山,养虫人被太阳晒的有些热,手搭凉棚说:“嘿!咱过地界都没人来管的说。看来这里平日里少人问津,连个看守的人也没有。”
“我们来的时候又是长洞又瀑布又是深山,还要过百山考验,这片区域算是深山老林,无人知晓的秘密地点了。普通人怎么会想到,这深山之内竟然可以走出36区,通往其它区域。”冯藤卓一边往前走,一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
走过几个低矮的小土坡,前方的路更觉荒凉无比,而身后的群山,也正逐渐由清晰变得模糊,最后终于完全消失。四下里都是茫茫的荒原,灰白成了最后的基调。
这里终年缺水,土地因脱水严重形成了难看的龟裂状。四周没有任何植被,除了灰色和枯黄外,没有一丁点的绿色。就是一根杂草,也呈现出一种绝望的枯黄。
三个人在一种炙热的烘烤中艰难前进,那所谓的薄荷合适出现都是未知数。地图到了这里就算结束了,下面的路只能碰运气了。
枯走了三个多小时,感觉腿都已经快要不是自己的了。养虫人突然指只前方,大声说:“看,快看!”
前方,一座灰色的村落几乎复制了这荒原所有色调,灰白、枯黄在眼前一一展现,同时,一股清凉扑鼻而来,细细闻之,竟然是薄荷,放眼望去,与灰色村落形成鲜明对比的一片浓绿也同时展现于人们眼前,像是一种希望的象征。
众人大喜,快步接近村落。
待得上前,近距离观察村落,对这里的布局才有了初步的认识。原来这座村落以左右结构为布局基调,左边是群居的村子,右边则是一大片无边际的种植地,两片区域之间,由一条接近百米宽的土路阻隔。这里的房子都是清一色的灰白,连村口的术,也是灰白的怪异,像是用水泥雕砌的。田地里则是另一番生机的景象,种满了绿色的夜息香,排得整整齐齐,远近都是绿,香味浓郁,正是夜息香长得最茂盛的季节,这里典型的职业式种植。
三人站在村口,只见村内有一条主路笔直通往村尾。主路两边村屋错落有志,每间屋子之间都有较远的距离,而且这些房子都只有一层楼高度,全部都是用整块的石料切割,挖凿而成。就连门和窗子这些可移动的部分,也全部是用石料打造而成。还有村口的栏杆和大树,细看,果然也是用石头雕凿出来的,怪不得远看村落尽是灰蒙蒙一片,这完全就是一个石头村。
此刻正是午饭时间,家家户户都飘着饭菜之香。但是整座村子却安静得出奇,丝毫看不出有任何人气,眼前蔓延开的,只有一整片一整片灰色的石头房子,以及冒着灰烟的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