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李邦贵把叶三省送到山下,说他回去睡两个小时,晚上看一起吃饭不。

叶三省一个人上山,想到好久没有见到王道士,满心欢喜,三步并做两步,几乎是小跑着到了寺庙后厢房,气喘吁吁。

王道士果然在一楼正中的堂屋会客。

客人是一位梳着大背头的中年男人,满脸横肉,身体壮实,坐着也比普通的人高出半头,应该身材魁梧。

堂屋是王道士按照以前大户人家的格局布置的,正中对门口上主客两张木椅,两边各排了四张椅子,这两排椅子背后,又各排了一排四张椅子,叶三省觉得有点像传说中的梁山泊取义大厅。

王道士坐了主位,中年男人坐了客位,两边椅子各坐了三人,不知道是不是一路来的。叶三省进门后,王道士只对他微微点头,他迟疑一下,挨主位王道士这边的末座坐下。

“……所以小弟准备转行教育行业。教书育人,那是百年大计,培养一代代学生成长成材的同时,自己也得到净化完善,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那是……积了大德,是百善之先啊。”

叶三省一愕,看这中年男人满身……富贵之气,满脸傲慢,说出来的话却如此……动人,如果不是最后一句暴露他的本来思想,还真以为他是一个放下屠刀的善人。

他坐那张椅子,以前就坐过很多同样的人物,曾经有一位从遥远地方寻访来的矿主,跟王道士谈论他的人生理想,说他四十岁之前做生意,四十岁后做教育,正好当时在座有一位教师,按捺不住问:你比我更懂教育吗?为什么不继续做你的生意,把钱给我来做教育呢?

矿主哑口无言。

当时叶三省刚刚考上大学,王道士正好借此教育他说,中国创业者有一种“街女情结”。总觉得做生意不如做教育、做慈善高尚,总想早日从良,离开商业火坑。这是当代中国价值观致命伤。

王道士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好好地活,好好地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就是对社会和生命最好的回报,勉励叶三省进了大学后,努力锻炼自己,坚定地准备从政,而不能因为渐渐认识到政治的丑陋一面,比如肮脏和残忍而失去对政治的信心。

叶三省很想知道这次王道士又要如何用这个中年男人来教育自己。

他又想到,其实王道士才该去做教育,不仅有大慈悲心,而且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不过,王道士以前,现在,一直,其实都在做教育。

他不仅亲自培养了几个孤儿,而且用他的身体力行默默地影响着他身边的人,影响着整个资州他的病人和信徒,影响着更多的人,哪怕他对这些没有直接说该怎么做,但他以自己的行为树立榜样,引导着那些人,所谓言传不如身教,就是这样的。

又想到教育自古以来,就跟寺庙,跟佛道结合得很紧,两代王道士其实都可以算是教育大宗师。

正在胡思乱想,耳听得中年男人的话题由教育,投资延伸到了对金钱的态度:

“……有固然好,没有也无妨,只要心里有口气,身子就立得住。所谓钱财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来时双手空空,走时双手空空,能够握住什么?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必在意那些抓不住的空虚之物呢?何必企求那些妄念奢欲呢?”

叶三省不禁莞尔。

这人听上去还读了些书,拜了些神。

不过,不是这样的半罐水,也不会成为王道士的座上客兼金主。

听王道士和其他人尊称他为海总,一时忍不住,接口道:“海总说到菩提本无树,自然是研习过五祖传法六祖做偈的那段公案,我有一个疑问请教海总:那到底是六祖惠能高明,还是神秀高明?”

海总一愕,没想到还有人这么问他这么一个问题,怔了一下答道:“自然是六祖高明,否则为什么他是六祖?五祖没有传法给神秀。”

“那倒未必。”

叶三省响亮地直接反驳。

不理众人惊愕,站起身走到场中,看看海总,再扫视众人,缓缓道:

“这一桩禅宗公案,算得上佛门第一公案吧?”

“当年五袓弘忍欲传衣钵,令众僧作偈。神秀作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然后惠能作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千百年来,都说是五袓因此以为惠能更加高妙,因此嘱付衣法,因此惠能就是六袓。”

“其实未必。”

“不仅是公案本身未必,五祖也未必是别人所想的那样。”

“先说公案本身。这两首偈单从字面来看,惠能的偈的确更加空虚玄妙,世人也因此认定惠能境界高过神秀,千百年定案。但是有人说,要说这两偈,未必谁高谁低,而是切入的角度不同。当时神秀主持寺务,天天跟柴米油盐交道,而惠能是万事不萦于心的火工头陀,各人所见所感自然不同,表现在偈上自然区分,何必强分高低?”

“还有五祖弘忍。他未必就因此认为惠能高妙。有人说那是因为当时政治和舆论环境,弘忍是有大智慧的人,觉察到佛法可能受到的阻扰,因此准备另辟一径,以保周全,惠能和神秀,好像股市上的做空和做多一样,是五祖弘忍的双保险,确保任何情况下佛法都能延续传承。”

“推出惠能开渐悟之风,方便那些没有时间和无法苦修的权贵谈谈玄学说说机锋便算佛门中人,壮大佛门寻找佑护,是不是不得已而为之呢?”

“这算是对这一桩佛门公案的客观评说吧,不算翻案。”

他微笑着看着众人,挥洒自若。

需要的时候,他其实能够展现惊人的说服力和个人魅力的。

回到他从小生活,成长的环境,他忍不住表现一下,不再“藏”。

或者,有部分原因是因为上午的所见所感吧。

“要说翻案,还可以说几句。”

“六祖之后,禅宗大盛,一提到佛无知者皆以为是说禅,其实佛门包罗众多,有说八大宗的,有说十三宗的,有说二十多部的,无论如何,不只是禅宗。”

“还有,六祖之后,顿悟之风果然大盛。不读经,不修行,念几句阿弥陀佛,就以为学佛,就以为学到了,哪有这么容易!放下屠刀就能立世成佛?世间自有公道,付出才有回报,积沙成塔,积液成裘,任何事都需要长时间的苦功夫,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六祖坛经》有云:诵经三千卷,曹溪一句亡。三千卷经,不如六祖一句话。虽然是弟子所言,不亦过也?”

“海总,各位,一家之言,仅供参考,欢迎批评。”

微微一笑,回到座位坐下。

众人默然半晌,海总才说:“这位兄弟,你说的‘有人说’,不知道这人是谁,能否告知?”

他被叶三省迎头痛击,失了锐气,又觉得跟一个年轻人纠缠有失体面,但是不回应一下,更觉得窝囊,思忖一下,听叶三省口气,这些观点也是听人说的,那人身份见识应该更高,不如从那人那里寻隙说事。

我现在是领导》小说在线阅读_第6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天不一样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我现在是领导第6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