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可以直接切换白天和夜间模式!

“以后再遇到这种情况不能让他们走,一定要问清楚。”

这丫头越来越像大队长了……

想到她当年一个人先来白龙港时那青涩的样子,金卫国暗暗感慨时间过得真快,不禁问道:“咸鱼今天有没有打电话?”

“打了,中午打的,他和小龚刚到深正,说案子不复杂但想彻查比较麻烦,确切地说比较敏感,没十天半个月估计回不来。”

“有多敏感?”

“那边把骗外地人去培训当作一个产业,搞地方保护主义,涉及的部门多,利益比较复杂,所以比较棘手。”

“他有没有把握,能不能拿下那帮骗子?”

“应该有几分把握,不然也不会从髙州一路追查到深正。”

东广是改革开放的窗口,经济发展的好,但那么多人去东广打工甚至经商,治安也比较乱。

金卫国有些担心,喃喃地说:“人生地不熟的,他怎么查呀。”

韩向柠并不担心,禁不住笑道:“三儿在那边虽然没熟人但有朋友,良庄建材机械厂去年不是来过一个副厂长么,三儿去年帮人家介绍过业务,良庄的卢书记一直记心上,请良庄建筑站在深正搞工程的项目经理接待的。”

“是吗?”

“良庄在那边不但有工程队,还有一个部队领导和一个徽安省哪个市的驻深办主任,三儿和小龚就住在那个市的驻深办。去特区要办边防证,边防证都是人家帮着办的。”

“这么说良庄的那个书记神通广大!”

“良庄出人才,走出去好多地方干部和部队领导,人家都很尊敬卢书记,卢书记打个电话人家肯定帮忙。”

良庄出人才,韩渝早领教过。

但只有出来了,才知道良庄人有多么团结。

乘坐良庄建筑站在特区的刘经理提供的桑塔纳,跟着十六个从髙州过来上班的学生跑了一天,刚回到徽安省庆安市驻深办,就被等候已久的刘经理拉到一家酒店,说在特区的老乡听说老家来人了,要给他这个假老乡接风。

盛情难却,跟着刘经理赶到酒店包厢,相互介绍了下,赫然发现在特区的良庄人真不少。

职务最高的当属庆安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兼驻深办徐主任,但最具影响力的却是深正市建设公司一个分公司的李副总。

李总跟徐主任一样是军转干部,原来是基建工程兵。

1983年9月份,两万多基建兵集体转业,以支队为单位成立公司,团转为分公司,营转为工程队,连则负责工程段,是打响特区建设的第一批拓荒人。

回忆起当年,李总感慨万千:“我们刚来时这里就是一个小渔村,到了火车站,一下车,广场周围都是坑坑洼洼的,污水横流,一片荒芜,路上看不到本地的年轻人,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可以说是一穷二白。

我们当时驻扎在现在的市政府大楼附近,当时‘路通、水通、电通’这三通都没实现。我们到这儿的第一个晚上,没水,做不了饭。附近群众很热心,让我们先用他们家的井水,这才解决了做饭的问题。

结果吃饭问题解决了,睡觉时又遇到波折。那会儿没房子,只能用竹子搭工棚,我们营的战士躺下之后,竟然发现有蛇钻进了被子,可见那会儿特区有多荒芜。”

李总的爱人钱大姐也是良庄人,很早就随军,当年跟李总一起来的。

想到刚来时的艰苦,用带着浓浓良庄口音的普通话说:“现在的竹子林一带,九千多基建兵在山坡下搭棚子,一个排四十几个人挤在一间棚子里,平时热得要死,一下雨,山坡上的泥水就冲到床底下。

附近村民家虽然有井,可我们人太多,那几口井的水不够我们用。只能下雨时储存些雨水,平时有什么水就用什么水,连池塘里的水都喝过!”

现在的特区到处都是高楼大厦,宛如一个大工地,还有更多的高楼正在建,谁能想到十年前这里什么都没有。

韩渝感叹道:“太艰苦了。”

“我们本来就是基建工程兵,改编前不管去哪儿,也是去时一片荒凉走时一片辉煌。刚来时在生活上是比较艰苦,但跟后来相比那根本算不上什么。”

“李总,后来不是应该越来越好吗?”

“理论上应该越来越好,但我们要面临身份的转变。以前虽然艰苦,但不管是生活上的必需品,还是工程上的原材料,全是上级供给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每个月都能按时发放,战士也有津贴。”

李总喝了一小口酒,接着道:“改编之后一切全靠自己,刚来那会儿可没现在这么多活可以干,只会苦拼没用,我们要走进市场,四处去争取工程。以前的军官变成了经理,要四处奔波揽活儿,小到装电表、修厕所,各种脏活累活,只要给钱都干。”

钱大姐苦笑着补充道:“有些战友为了养家糊口,甚至跑去车站兼职拉客拉行李,去殡仪馆帮着抬尸体!”

他们以前是基建工程部队,突然间变成了建筑企业,不再吃皇粮,一切全靠自己,想想是挺不容易。

韩渝反应过来,不禁心生敬意。

李总不知道小老乡在想什么,又看了看良庄建筑站特区项目部的刘经理,感慨地说:“好不容易完成了身份的转变,走进了市场,也找到活儿干,可更大的考验也来了。

我们干得了粗活,却干不了细活。挖坑、打地基这类卖力气的活儿,我们工程兵干得认真到位,但像凹个弧形的玻璃造型之类的细活干不来。

职工队伍结构要调整,技术型人才的比例要增加。公司领导跑遍全国高校,去招懂技术、有知识的人才。同时鼓励职工参加电工、木工等培训。

可远水解不了近渴,我就想到了老家建筑站,赶紧给卢书记打电话。卢书记得知我这边急需工程技术人员和经验丰富的技术工人,当即让汪总组织工程技术力量来帮忙。”

刘经理举着酒杯笑道:“我就是第一批来的,时间过得真快,一转眼都过来十一年了。”

搞民用建筑,良庄建筑站肯定比基建工程部队改编的建筑企业专业。

卢书记在帮李总的同时,也帮良庄建筑站打开了特区的建筑市场。

由于资质和资金实力的关系,良庄建筑站虽然在特区没有总承包的工程,但有十几个分包工程。

许多工地,尤其深正建筑公司的项目工地,都有良庄建筑站的施工队。

八百多个良庄人在这儿干活,这边的工资又比较高,干建筑虽然很辛苦,但一年下来的收入不会低于一万。

这就相当于造就了八百多个万元户,惠及八百多个家庭!

年轻民警的小故事》小说在线阅读_第486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天海分离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年轻民警的小故事第486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