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里阎行擦了一下双眼,有些激动地道:“几万人被旱灾夺去性命,我作为一郡太守,我对不起受灾的民众,对不起胡县令、黄子川。老严自罚俸一年,给受灾百姓跪下请罪。”
说完,竟然真的起身跪下叩头,弄得在场官员也跟着跪下,场面一时有些失控,有好多人居然痛哭流涕。
过了一哈儿,阎行起来道:“好了,都坐下吧。现在旱灾基本结束,正是春耕大好时节。大家说说,各县谷种撒播的情况,各县为尽快让老百姓走出困境,都采取了些啥子办法。”
几个县禀告,现在谷种播了一些,好多地方还缺种子,正在想办法购种。
阎行一听,心想,要得个锤子(这样不行),播种时节已经过了,还在想办法,等民众拿到种子,怕是只有爪手洗碗—算了。
阎行道:“各县回去,调集人手向富户借,务必将种子在五日内发到民众手中。胡县令!你们江阳咋样?”
胡县令道:“我江阳在去年秋收就已经购足谷种和各种菜蔬种子。三月三大雨后,民众就已经行动起来,现在全县谷种全部撒下。蔬菜现在长势不错,在稻谷没有收之前,可以为民众肚皮做些添补。同时,我们还开放了市场,为外地粮食进入江阳提供便利。此外,黄子川还准备扩大井灶,兴办纸坊、缝纫坊、陶瓷坊等作坊,让一些家境困难的民众去做工,增加收入。县衙收紧支出,对家有田土二十担以下者,免今年赋税,给民众休养喘息的时间。
府君放心!救灾粮可以支撑到秋收,谷子收割之后,我江阳即可恢复如初。”
阎行一脸笑得稀烂道:“好,好,好!江阳这次全县受灾,说实话,我做梦都没想到会安然无恙。而且,你和黄子川成功求雨,结束了这场灾难,不仅救了江阳,也救了其他四县。大功一件,我得想想咋奖赏你们。
这次旱灾,江阳成功的经验我总结了有这样几条,你们都要记住,对以后应对灾情大有裨益。第一、未雨绸缪,各位切记凡是嫑屎胀了挖茅厮(茅厕)。第二、有一套严密的办法,保证救灾事务有序进行。第三、有坚定的信心,在困难面前不退缩。第四、官府与民众协力同心。第五、开动脑筋,积极应对,不是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大家谨记!”
众人齐声道:“谨遵府君训示!”
吃过午饭,几个县的官员相继辞行而去。阎行将胡昊哲拉到议事厅坐下,阎行道:
“昊哲!你在江阳已经好几年了吧?”
胡昊哲道:“回府君!应该有七八年了。”
阎行道:“受你老父之托,当初让你主政江阳。最近几年,江阳治理得不错,为官者清廉、体恤百姓,县城利用灾荒维修一新,井盐增加了三四倍,这次又成功地度过了灾荒。说实话,去年底视察时看见那光景,我是生怕你顶不住。要是灾民闹事,社会动荡,你我都无法给朝廷交代。
在江阳这些年受了不少累,有没有想挪挪地方?”
胡昊哲道:“这些年蒙府君厚爱,遇到棘手之事给昊哲扎起,我才能在这里站稳脚跟。这么多年,我也习惯这里了,倒是没想过这事。”
阎行道:“这次旱灾充分展露了你的才干,我身边也缺能干的自己人。我想调你来郡府任长史你看咋样?”
胡昊哲道:“府君对昊哲有知遇之恩,你但有所需,昊哲本不应该推辞。只是,目前江阳旱灾还需要善后,我想有个善终。缓一下,秋后吧。敢问府君,我要是离开江阳,你准备让哪个来接手?”
阎行道:“你觉得黄子川咋样?这家伙是嫩了点,不过是块好钢,锻炼锻炼应该能用在刀刃上。”
胡昊哲道:“黄子川无心政事,只想安安心心地干他的井灶,做个闲散人,府君还是不要考虑他了。”
阎行有些诧异道:“你问问他,这在别人那是削尖脑壳都钻不来的事,他咋会不干呢?他跟你过得了心,江阳放别人我还真不太愿意。”
胡昊哲道:“我早就问过了,他真无心仕途。府君要是爱才,倒不妨支持他去好好经佑(管理)他的井灶,办他的公益,这样也许作用更大。既能给朝廷提供赋税,又能造福江阳百姓。说实话,这次江阳能战胜旱灾,黄子川真的功不可没。”
阎行道:“那你觉得让谁来治理江阳合适?”
胡昊哲道:“那就让林俊铎来吧!此人有才干,不贪财,心地仁厚。这次旱灾也是大功之人。”
阎行道:“此人我也注意了很久,确实如你所说。那就这样说定,秋收后你就来郡府。黄子川那里一定要全力支持他,把那些实业办起来。告诉他,遇到难事可直接来郡府找我。”
胡昊哲、黄子川送走郡府众人,胡昊哲并没立即会江阳,而是随黄子川道了舒镇学校。他要与黄子川长谈一次,为江阳未来的发展画好蓝图。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