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没有收尾的作品并非都是太监文,也许...就好比你追求一个人,最终她(他)并非属于你。

次日一早,阳光普照,纵然是这北国黄土高原,也有春回大地的征兆。

上午九点,常委尽数到齐。县,委副书记孙旭志是从西海头市一早赶来的,昨晚上他陪同省.委组.织部、市.委的领导喝了酒,又搞了活动。古翠萍自然没有喝酒,也没有参加他们的活动,早早回酒店休息了。但少一个古翠萍,并不妨碍大家开心,更何况陈虹全程参与。这一开心,就开心到了早上两点钟。

所以,此刻孙旭志还头晕脑胀着呢,桌上的一杯茶水又太烫,他只能靠在椅子里勉强稳住自己。

但当县,委书记萧峥面南而坐,主持会议说“今天,我们就一个议题,就是讨论在抗雪救灾中不作为领导干部的处分和相关领导干部违纪违法的查处问题。现在,请县纪委汇报。”

要查处干部!这个议题,让孙旭志本来有些昏昏然的脑袋顿时清醒了过来!他坐直了身子。

只听县纪委开始汇报:谢贤人,现任红堡乡丨党丨委书记,抗雪救灾中违反工作纪律、履职不到位,并涉嫌受贿、挪用公款,生活腐化堕落,拟开除公职、开除党籍;丁国栋,现任县文化风景旅游局长,抗雪救灾中违反工作纪律、履职不到位,并涉嫌受贿,生活腐化堕落,拟开除公职、开除党籍;尤明亮……

拟“双开”的三人情况汇报完毕之后,又对其他11名违反工作纪律的干部,视情提出了留党察看、撤销党内职务、严重警告等不同程度的处分建议。至于这次查到的数十名乡镇干部,分别督促乡镇尽快处理。

等县纪委汇报完毕,萧峥朝众人看看,道:“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管理干部队伍,是我们丨党丨委不可推卸、不容松懈的艰巨任务,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与腐.败行为做斗争,与懒政怠政做斗争,否则党风会坏、民心会散,严重损害党的肌体健康。为此,今天我们专门研究这个议题,该管的要管、该查的要查、该罚的要罚!

在这批干部的查处中,县纪委工作做得很快、很细、也很实。大家再看看,有什么意见建议,现在可以提出来。”

不少常委都很惊讶,初到宝源的县,委书记,竟然敢一下子查处三名县管正职领导干部,又动了11名科级领导干部,他难道就不怕得罪了宝源的整个干部队伍吗?这样的县,委书记,他们从来没有见到过。有些对萧峥有意见的,认为他这么大搞,肯定要搞出事情来;有些对萧峥有些好感的、比较认同的,却替萧峥担忧。

但是无论如何,今天这个会议气氛严肃,县纪委的情况核实得确实清楚,几乎没有瑕疵,其他常委也无法提出反驳的意见。

这个时候县,委副书记孙旭志却说话了:“我想说一个看法。对县纪委核实的情况,我没有意见。但是,这次涉及这么多正科、副科级领导干部,一下子就查处了,力度是不是过大、影响面是不是过宽?我的意思,在决定之前,是不是向市.委、市政府报告一下?”

孙旭志非常清楚,其中谢、丁等人与前县,委书记列宾、市长戴学松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要是向市里汇报,就不一定会同意。孙旭志也想借助市里来给萧峥压力。

没想到萧峥却稳如泰山:“党的干部是分级管理的。县,委要管的就是科级干部,把我们的干部问题拿到市里去问,一是不负责任,二是说明我们县,委没有能力。这样的事情,我们不做。要是在核实的情况上,没有问题,这批干部就按照县纪委的建议进行处理。大家都表个态。”

“我同意。”“我同意。”……“我保留意见。”

只有孙旭志保留意见,其他常委全部同意查处。

于是,对谢贤人等十多名科级干部的查处就这么确定下来了!

次日,整个宝源县都开始兴奋地在讨论整个事情。十几名干部被一次性查处,在宝源上下引起了震动。

县,委一举查处3名县管正职领导,直接处理11名科级领导干部,督促乡镇处理24名一般干部!要说提拔干部,这样的数字不算多,发帽子大家都喜欢;可要说查处干部,改革开放以来,这样的力度,恐怕还是头一遭!

宝源县城,本就不大的小城区里,街头巷尾都在议论这个事。此外,文件一下发,乡里、村里也都知道一大批干部被处理的情况。大家似乎都感觉到,新的县,委书记上任之后,作风与之前的列宾大为不同。大家至少明白,以后再遇到抗击雪灾等重大事件,偷懒懈怠、玩忽职守是行不通的,搞不好就会被处理。

这还不单单是一个警告、一个处分的问题,搞不好就会拔出萝卜带出泥!你出的事情可能是工作不到位,可纪委一查,把你其他的问题都带出来了,接下去等着你的就是牢狱之灾。这才是最可怕的!有些头脑还算拎清的干部,开始约束自己的言行了。

这也正是萧峥想要的结果。

在宝源县城,唯一的一家早餐铺,有一个颇有意义的名字叫做“思源。”坐落苍桥头,下面本有一条黄河的小支流经过,可如今河水干涸,一眼就能望见下面的河床和干泥。看来,对黄河之水,只有“思”、没有“源”了。

饶是如此,早餐铺子内外,倒也热闹,住在县城的退休老干部、生意人、早起的家长和孩子就在这里喝一碗八宝茶,来一盘羊牛肉,几块炸糊。有的人来去匆匆,有的人一坐一个上午。有几个离退休干部,每天一早都会到。

其中,一名90多岁高龄的离休干部名叫王开河,每天一早就由自己的儿子王小舟推到“思源”早茶铺。王开河吃早饭不用钱,因为这家“思源”早茶铺,就是他儿子王小舟开的。

本来从名字上看,“开河”就是开一代先河了,这个事情老人家确实做到了,十多岁参加革命,亲眼见证新中国的成立,这还不算开先河吗?可是老人家给儿子取名“小舟”,大家本来以为老子开的先河,正好载着儿子这条“小舟”,可以乘风破浪了。

可没想到王开河这个老子,并没有承载儿子这条“小舟”,让他走的比自己更高、更远。王开河没有利用当时自己担任县,委书记的任何特权,后来自己退居二线他也没有利用自己的影响力,给儿子安排工作,规划路线,反而支持儿子开了一家“早餐铺”,卖早点为生。

卖早餐这营生,看似热闹,实则辛苦,天天半夜起,赚钱却不多。不少老同志劝过王开河,“凭你的资历,你对宝源的贡献,跟县里领导说一声,到清闲部门给儿子安排一个位置,是难事吗?不用做什么事情,就捧着国家的铁饭碗了,多好啊!”老人家却笑着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这个儿子从小就喜欢在厨房鼓捣,他现在开一个早茶铺,每天干他喜欢的活,又能养家活口,有什么不好?”

话虽这么说,可儿子当初结婚成家之后,媳妇对他是有意见的,为这个早茶铺整天起早贪黑,赚那么一点钱。人家离退休干部的儿子不是坐专车,就是吃公家饭的,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王小舟听了,心里也不平衡去找过父亲,说:“爸,你为什么不帮我?让我生活得这么辛苦,老婆也看不起我。”

辉煌人生》小说在线阅读_第884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卢猛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辉煌人生第884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