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问推门进屋,镜头随之移动,首先定在了一处青苔上,然后随之上移,掠过那两棵朴树,从下往上经过门洞以及上方的砖雕,寸寸移动,处处书写。
这镜头真就像是许问的眼睛一样,带着不一样的温度与情感。
被他这样注视着,这一切仿佛变得更美了。
不,应该说,它们本来就是这么美,他只是“看见”了而已。
而这时,旁边有人轻咦,往前迈了一步。同时他的声音传进了直播间:“许先生,这个,难道是我齐家的仿唐明月雕?”
弹幕立刻有人解释。
唐雕顾名思义,就是出现于唐朝的一种雕刻方式。它有着那个时代特有的特征,雕刻方式以从容大气为主,但由于时代限制,相对不那么精细,技巧相对原始。
仿唐明月雕,是齐家的祖传技艺。它们汲取了唐雕的精华,在保留其大气庄重风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技术,让其更加精细、更适合日常装饰使用。
不过就像很多传统技艺一样,仿唐明月雕现在在齐家也残缺不全接近失传。近年来,他们在全力寻找这一技艺成熟形态的样品,没想到先一步在这里发现了。
“对,确实是仿唐明月雕。当初这座宅子的建造者不知道从哪里学到了,把它用在了这里。”许问点头道。
这话放在以前其实是有点避忌的。
仿唐明月雕,那是齐家的家传绝学独学绝活,这宅子的建造者竟然会用,是从哪里学到的?没准儿就是偷学!
但现在在齐家,这技术都已经要失传了,称得上一个保管不力。
在这种情况下,能在这里看见如此原汁原味的仿唐明月雕,可以说是一种幸运,齐家还应该向这位建造者道谢呢。
现在,齐家这位紧盯着门头上的砖雕,几乎舍不得走了。
他一边看,一边还在喃喃自语:“妙极,原来是这样,我有点明白了……”
这声音不大,但非常清楚,直播间里很多人都听见了。
一些人有些惊疑不定,满弹幕都是疑惑的询问。
“怎么了?”
“这也太巧了吧?”
“怎么感觉像是在做戏呢。”
“怎么就是做戏呢,就不能是真的吗?”
“我靠,刚进门就有人发现了他家失传的技术,你跟我说这是真的?”
“没准这里满地都是呢哈哈。”
许问看了齐家这位一眼,继续往里走。
大家继续追随他的目光。
透过他的眼睛,许宅逐步展现在所有人的眼前。
门厅后面那片特别破,肉眼可见的很难修。
但即使这样,从许问的角度看起来,它也有一种不一样的美,残破得也别有野趣。
就在这种环境里,又有人停下,他关注到的是一处废墟的莲花型柱础。
柱础是柱子下面的石质承托,用来隔绝潮气、减震等等,在古代使用得非常广泛,几乎每根木柱下面都会有一个柱础。
所以在这里,柱础的分布相当于柱子的分布情况,单看现存的柱础以及它留存下来的痕迹,就能初步分辨出屋宇梁柱的结构与特色。
“这柱础……感觉是歪的?”
屋宇横平竖直,梁要正,柱要直,柱础怎么可能是歪的?
“是年岁太久,外力所迫吧?”
“不太像。感觉是一开始就做成这样的。”
“这叫侧脚,如果木柱还在的话就可以看出来,它会将柱脚向外抛出,柱头向内收进一定比例。这是定江一带常见的建筑方法,很符合建筑结构力学。主要是借助屋顶重量产生水平推力,增加木构架的内置力,进而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这是李三司在说话。
定江在万园隔壁省,距离不算太远,因为靠海所以台风比较多,对木结构房屋的稳定性格外看重。
“不过在当时,这倾斜的角度和比例都很不容易计算,事实上计算方式现在已经失传了。”李三司继续道。
“又失传了?”
“真满地都是失传技术啊。”
“这声音怎么听着有点耳熟?”
“是我们李教授啊!李三司!”
“李教授在……这宅子是要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弹幕有李三司的学生,听出了他的声音,当然也有不知道李三司是何许人的,自然有人弹幕科普。
李三司这一生功绩卓著,科普的人非常骄傲,听的人也肃然起敬。
近年来李三司与国家文物局合作很多,对许多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调查走了流程,这事知道的人不少。
现在看见他出现在这里,立刻有人意识到了他们这一行人的目的。
接着镜头随意扫过,又有人看见了熟面孔。
“常思危?”
“他竟然也在!”
“正常,昨天一亿八的班门锁不是他拍下来的吗?”
“正常个屁,他昨天还在咱们宝格市,十万八千里,他就这么连夜赶过去了?”
“炒作吧这是……”
“放屁,你请常思危给你炒作?请得起吗?”
常思危一出现,弹幕更热闹了。
近年来,易讯公司的影响力不断在扩大,深入到了每个人的生活里,常思危个人的名气,十个李三司加起来也比不过。
一夜之间千里奔驰,从一个城市到了另一个城市,现在出现在这里,这让很多人立刻意识到了一件事——
这座许宅,或者说许问这个人,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有影响力!
许问的镜头波澜不惊。
方才他的镜头额外停留了一下,让大家听完了李三司的话,然后笑着回应:“是,这里与定江距离不远,设计者可能是在当地生活过,有很多定江一带的建筑特征。后面还有。”
他一边说,一边引着大家继续往后走。
沙沙的脚步声响起,明显有很多人,给这处荒芜的庭园增添了不少人气。
但随着往后走,很多人还是唉呀、我靠、尼玛的各种感叹起来。
许问的镜头自有温度与情感,仿佛能够直接把他的心情传达给眼前的每一个人一样。
无疑,许宅是美的,初见便能令人惊艳,有了一定的了解,感触更深。
按正常时间,许问住进这里不过两个月,并不算太久。但许宅情况特殊,他实际逗留在这里的时间,远远不止于此。
他利用许宅特殊的时间情况进行练习,但他也不是真的铁人,还是经常会感到疲倦的。
累了的时候,他就在这里走走转转,到处欣赏。
就这样,他看过了这里无数的角落,留意到了无数的细节。
算上这部分训练的时间的话,他在这里至少呆了有……几十年吧。
之后,随着技术境界的精进,他对许宅有了一种微妙的感应,越发能理解它、体会它。
直到如今,他走在这里,几乎感觉他就是许宅,许宅就是他。
这个冠上了他的名字的庭宅,到现在好像真的与他融为一体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