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律师的想法挺好,我回去想一想,您也知道我们律所是一家合伙所,所有的事得大家商量着办。我一个人做不了主。”王川微微一笑道。
“好,老弟,今天你不用给我答复,我就是想纯粹认识下你,以后咱们多走动哈。你回去有空也问问其他合伙人,最好咱们能一起干,放心老哥亏不了你。”李远征说着端起手中的酒杯:“来,咱们干一杯!”
次日,当王川走进律所时,主任办公室的门开着,万胖子正在里面泡茶。
“万哥,这两天够忙的,一直没见你啊!”王川走进办公室笑呵呵道。
“嗨!别提了,现在小律所的业务不是不好做嘛,有几个小所的主任拉我去开会了。”万胖子一边忙泡茶,一边道。
“开会?他们想干什么?一块跑业务?
法援的业务都让区里的几家老牌律所占去了,调解的业务也被有关系的拿走了,开会有什么用!”王川不解道。
“你这话说的对,开会其实还真没用。这帮人整天没事做就开始瞎琢磨,这不是现在都讲抱团取暖嘛,十来家律所的主任聚在一起,商量着合并在一起,组成个大所。这样谈大业务好谈些。”万胖子道。
“组团忽悠客户啊!这主意倒是也不错,只怕不好搞吧!”王川想了下道。
“嗯,确实不好搞,这还没谈到合并呢,就各怀鬼胎了,都想着大权独揽,以后多沾点便宜。谈了两次也没什么进展,每次开会都是一大堆空话,没个屌用!白白的浪费时间。
这不昨天又通知我今天上午开会,我找了个借口没去。”万胖子端起茶杯,品了口茶水道。
“我看这律所合并不起来,办律所最主要的就是人合,几个主任都各怀心事,争权夺利的,能合在一起做业务?不过是攒鸡毛凑掸子而已,没什么大发展。”王川道。
“是呀!自己办律所不就是图个自由,利益最大化嘛,律师逐利没有什么错,但是都只想着自己,想大权在握,这就没办法了。小民思想、小资思想泛滥,根本就做不成大所。”万胖子感叹道。
“昨天下班,有个李律师找我合作律所,晚上我们吃了个饭,聊了聊。”王川说完看向万胖子。
“合作律所,怎么意思?”万胖子一怔,问道。
王川将昨天晚上他与李远征的谈话一五一十的告诉了万胖子。
“你怎么想?”万胖子看向王川。
“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王川眼神坚定道。
“嗯,我也是这意思。咱们出来自己干,不就图个人合嘛!入伙到一家不知名的律所里,既没有底蕴又没有名气,人多管什么用!还得靠自己。还不如咱们自己干。
另外,我们开会时也有几个律所的主任提到了李远征这个人,都觉得这人说话太空,就会画大饼,是个大骗子。”万胖子道。
“万哥,有你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王川笑道。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付紫文敲门走了进来。
“王律,好消息。之前被顾律师留在正阳律师事务所的那几家顾问单位,其中三家公司给我和杜律师打了电话,我们跟他们说了目前咱们团队的情况,他们想聘请咱们团队做他们的法律顾问。”付紫兴奋道。
“好啊!你们去谈吧,谁谈下来给谁百分之三十的提成。”王川看向付紫文,笑道。
“好嘞,我跟杜律师说去。”说完,付紫文快步出门去了。
“看看,扎扎实实的干,有效果了吧!别急,别人的再好总归是别人的,咱们自己拼出来的才是自己的,才拿的稳。”万胖子笑了笑道。
“好是好,但是总感觉没办法突破瓶颈,一是律师难招;二是咱们律所名气小,我现在做的基本上都是熟人的业务。新业务开拓有些费劲。”王川苦笑道。
“你说的这个事我也一直在想,这几年我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刑事案件上,很少接其他案子,相比之前案件数量虽然少了,但是案件种类没那么杂了,做起来轻松了不少,而且客户的认可度也比较高,转介绍的案子也比较多。
我在想,你要不也试试,把精力逐渐放在某个最擅长的领域,然后做大做强。在某领域内打出名气,业务自然就好接了。”万胖子道。
“嗯,慢慢来吧,我团队里律师加上律师助理现在一共有十个人,每个月的成本都不少。所以我现在只能都做,后期我会再规划下,找到业务重心,慢慢的把其他业务都剥离出去。”王川道。
“是啊!得先填饱肚皮让大家有钱赚才有可能发展。慢慢来吧!”万胖子点头道。
万胖子的团队成员少,加上他一共才三个人,周继明又不用他缴纳社保,团队成本不高,而且刑事案子他做的比较多又比较久,现在已经有了一定的客户基础,所以他敢孤注一掷做刑事案子,不做其他案件。
但是王川不行,他只能等到解决了团队成员的温饱问题后再图发展。
很快学校放假了,赵博和洪文找到王川想跟着团队打工,增加社会实践,王川把他们安排给了温玉。
帝都八月初的天气干热干热的,人一离开空调房立刻就会感觉被架在了火上,灼热难耐。
这一日王川正在查看最新案例,小郭快步走了过来。
“王律,华天金控的彭助理来了,在会议室。”小郭之前跟着彭助理去公证处做过一次公证,所以两人比较熟。
“彭助理?彭辉来有事?”王川看向小郭。
“半个小时前,他给我发微信问我您在不在所里,我见您没出去就跟他说了。这不他就过来了,他没说什么事,但是看他的脸色应该是好事。”小郭道。
“看脸色?”王川一边站起身向会议室走,一边疑惑道。
“他一脸喜色,肯定是好事。”小郭肯定道。
王川点了点头,向会议室走去。
“王律师,我去海淀办事,突然接到公司通知有个项目比较急,我听小郭说你在所里,就直接过来了。”彭辉微笑道。
“什么项目?”王川精神一振,果然是好事,小郭的眼睛还挺尖的。
“我们公司准备为沪市的一个房地产项目提供银行委托贷款,想委托你们团队进行尽调,时间一周,明天,最迟后天就要进场。”彭辉道。
“项目什么情况?规模大吗?”王川问道。
“这次我们公司要给对方放二点五个亿,期限两年,这个项目体量比较大,一共有四家机构参与放贷,贷款总金额十五个亿。
项目情况,我现在发您邮箱。”
说着,彭辉拿出电脑给王川的邮箱了一封电子邮件,接着道:“您也知道我们公司入库的律所共有五家,一般投资项目是要走邀标、投标程序的。
但是这个项目比较急,彭总对你比较信任,再加上咱们合作的挺好,所以就指定你们的团队来做这个项目的法律尽调了。
彭总的意思,想让我负责这个项目,但是我经验有限,所以我想您带着团队跟我一同过去,你们团队的律师做尽调,咱们两个去周围看看情况。你帮我把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