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可以看到当前章节及切换阅读主题!

李甫告诉谷建邦,老基在特拉维夫和海法各有一个工厂。特拉维夫的工厂是制造普通电线电缆成套设备的,海法的工厂是制造特种电缆成套设备的。他们的技术与美国是一个谱系,大致处于一个层次。稍稍领先于德国和日本。只要基诺斯愿意把设备卖给中国,中国将少走很多弯路,直接跨越日本,追赶美国。

接下来,谷建邦在耶路撒冷绕了个圈子,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而过。就这么虚晃一枪,他们很快就先后来到基诺斯的这两个工厂,在外围转了一圈,有了初步认识。

日暮时分,西边的沙漠上空出现大片绛红色的晚霞。如此壮美,却在这个狭窄的国度。不知道大自然是怎么布局的。

临别,谷建邦诚邀李甫学成回国,可以考虑加盟飞旗电线电缆公司。当然,今天的小费也格外丰厚,丰厚到足以让李甫心颤。谷建邦提醒他:“我们窥视老基工厂的事就别提了。”

“是的,我们俩一直在耶路撒冷。就说你给一个姑娘纠缠上了,还破费了。”李甫自嘲一笑。“基诺斯本人习惯于被两个姑娘纠缠。”

“是不是太生猛了一点?”谷建邦笑道,“就我这身子骨,还是说我迷了路比较可信。嗯,就说我自己进入景点参观,没绕出来。”

第二天,谷建邦跟老基的谈判完全占据主动权。

基诺斯在头天晚上与远在刚果(布)的杜江通了电话。实际上,杜江一方面跟肯莱文公司合作,寻找铜矿;另一方面依然回到基诺斯在刚果(布)的公司,他依然在帮老基做事。

基诺斯:“杜,你在那边既然已经安全了,为什么不主动跟你妻子联系,让她日夜为你担心?”

“中国有句话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我知道。我也知道,那个思芮,是一条美女蛇。”

“我怕他们伤害老婆孩子。”

“那为什么要切断和穆广的联系呢?”

“我怕影响飞虹(西江)公司上市。谷建邦既然告诉你,思芮已经跟了松井次郎,我想她就不会再纠缠我了。我再想一想该怎么办。”

基诺斯在征得杜江同意之后,把他在刚果(布)的地址和联系电话告诉了谷建邦。

关于购买基诺斯公司制造特种光缆成套设备的事,基诺斯说:“这是你以色列之行的主要目的,从第一眼看到你,我就知道你的意图。穆广要在东方油田项目上分得一杯羹——当然,中美日三国合作,中国应该有一杯羹,不只是一杯羹,应该是三分之一。”

谷建邦啧啧称赞:“基诺斯先生应该到联合国去工作,你有国际主义精神,让你当个企业家,浪费了。”

“联合国的工作不好干,还是当企业家自在。”基诺斯说,“我的祖父出生在德国。二战期间,祖父祖母带着我少年的父亲和姑姑,逃到中国驻德国大使馆,大使馆非常慷慨,一下子按人头给了四张签证。他们四个人先到了中国的哈尔滨,后来坐船到了上海。我是在上海出生的……”

“慢着!你母亲是谁?”

基诺斯一笑:“瞧你想哪儿去了,当然也是一位流亡的犹太姑娘。”

“怪不得看不出你是混血儿呢。”

“不过我的语言是混血的。”基诺斯说,“我的中国话也是在上海学的。你在无锡生活过,你听我的汉语有没有上海话的腔调?”

“嗯,怎么说呢?上海话比较软,你的话比较硬。”

“那是因为舌头硬。或者是——”基诺斯得意地说,“底气比较硬。”

谷建邦心想:“黄瓜条大小的国家,还底气呢。”

谈到设备,基诺斯说:“我制造设备,你购买设备,等价交换,各取所需。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办企业就是为了赚钱。‘钱会给予我们向神购买礼物的机会。’但是,我的朋友,你应该知道,向中国卖成套设备是要报批的。”

报批就报批,我就是要买你的光缆制造成套设备。

谷建邦在以色列等待报批,苦苦等了一个月。这一个月,他倒是真的走遍了耶路撒冷,也走遍了以色列。不过他没有迷路,也没有迷人,倒是被他们的科技迷住了。围绕电线电缆,李甫陪他搜集市场和展会上的样品,搜集书店和图书馆里的资料。

他和李甫的感情日密,与基诺斯的感情日疏。最后,老基非常抱歉地告诉他四个字:未获批准。

我只能说,从长计议,慢慢来,做得不露痕迹。”停留片刻,低调道:“毕竟我们都经商的,不想过多涉足政治。”

一万年太久。你想从长计议,穆广竞争东方油田项目,要的是只争朝夕。

设备买不来,零件偷不来,专家请不来。谷建邦一气之下,与老基“拜拜”。回国之前,跟李甫进行了深谈。李甫说:“也许你觉得奇怪,我一个昆山人为什么要跑到以色列研究顾炎武。其实,亭林先生只是敲门砖,我看重的是,在什么国家什么城市什么大学留学,跟什么人进行思想碰撞。当然也包括跟什么喝酒抬扛打架。”

“说不定你跟他们谈顾炎武,你还是权威。”

“但是,他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观察维度,偶尔也能看到国内难得一见的材料。”李甫说,“从现在起,我开始关注特种电缆。”

“学术跨度是不是有点大?”

“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谷建邦回国,回到江心洲,与妻子穆慧和儿子谷飞翔短暂相聚,就飞往北京,扑向他的实验室。各项参数都在一天天地优化,但是,距离成功,依然没有任何把握。***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说的“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的感觉,谷建邦还没有白天,他陪科研人员一道前往清华大学,向教授请教。晚上,回到研究所,查核汇总科研人员一天的实验数据。

科研数据就是这样,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瞻之在前,忽焉在后。仪器测试的参数,仿佛离目标只有一步之遥,但就在这一步之内,有森林,有暗礁,也有迷雾。谷建邦陷入迷惘和痛苦之中。

每当这个时候,谷建邦就不自觉地拨通穆广的电话。建邦感叹道:“在东方油田项目上,我们的竞争对手是日本的电缆企业。我现在对他们不是羡慕嫉妒恨,而是发自内心的佩服和敬重。做一个产品,精益求精,密益求密,细益求细,纯益求纯,这种工匠精神,是我们欠缺的。我们应该有自己的电线电缆专科学校,从娃娃抓起!”

“这个想法,我早就有了。那是种树,我现在要的是木材。”

“种树也是刻不容缓啊!”

“那是那是。”穆广提议道,“建邦,我是个外行,但是,我相信一条,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来的。当然,科学实验,也是一种实践,但是,毕竟隔了一层。我相信边学边干,在干中学,在学中干。”

“你的意思是,我把实验室搬到工厂里?”

“也许,在工厂里,还可以吸纳工人的智慧。更重要的是,不断地看到成品,不断地比较,就会不断地增强信心。”

一个人的奋斗与争战》小说在线阅读_第241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漂流一族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一个人的奋斗与争战第241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