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临乡某个贫困村的特困户,通过县里扶贫,以四只羊崽为基础,初步形成了五十多只羊的小规模养殖场,家庭年收入从两千元提高到三万元。
结果呢,村里有人眼红嫉妒,晚上跑到他家羊圈里,偷偷投喂了用农药泡制过的玉米,五十多只羊当场就毒死了一大半。
后来那人被派出所抓获,民警问他为什么下毒手,他说见不得这家人比他过得好。
刘锐皱了皱眉头,没说什么,对郭才道:“麻烦郭支书给找一家没有开展项目的贫困户,我想去了解下情况。”
郭才和张奎对视一眼,道:“往山上走几步,就有一家特困户。”
张奎起身道:“走吧刘主任,我这就带你们过去。”
五人走出村两委,沿着外面上山的村道,向上走了百十米,就到了目的地。
来到这家特困户里,刘锐与户主攀谈起来。
这家男女老少一共六口人,两位老人留在家里看家,顺便带看孙子孙女。
家里的两个顶梁柱、儿子与儿媳妇,都去燕京打工了。
这家人在东边半山腰上有一亩贫瘠的山地,只能种点小米、玉米、土豆之类的耐旱农作物。
一年到头,也没多少收成,都不够留守四口人吃的。
院子里什么畜类都没养,不是不想养,而是喂不起。
人都快没吃的了,哪有余粮喂养畜类?
留守四人的全部经济来源,就仰仗着儿子儿媳打工带回来的那点钱。
四人平日里的三餐,不是窝头就是喝粥。
只有过年过节才能吃上一点肉,可谓清苦之极。
但两位老人年纪其实都还不大,都是五十来岁,看上去也还壮实,还能干活儿。
刘锐问道:“老乡啊,你儿子儿媳在燕京打工,过年的时候回家,能带回多少钱?”
老头说:“他们在燕京得租房,得吃饭,得交水电费,刨去这些,回家的时候能带回五六千块钱。”
刘锐有些震惊,一家六口人,一年就只收入五六千块钱?
这样的日子,哪怕是在山区,竟然也能过得下去?
刘锐问道:“两个人怎么才赚这一点?”
老头叹道:“唉,都没学历,也没手艺,可不就只赚这点钱么?加上燕京花得多,也就攒不下几个钱。”
刘锐说:“既然在燕京也赚不多,为什么不留在村里或者乡里?”
刘锐道:“县里不是有扶贫项目吗?你们为什么不申请?”
老头说:“你说养牛养羊那些事?唉,干不了,咱没养过,不会养,养它们还得搭棚子搭圈,准备粮食,哪有那个闲工夫,也没那个闲钱。”
刘锐笑道:“你们这不就闲着呢吗?怎么没有闲工夫?”
老头哈哈笑道:“这样闲着不操心啊。”
刘锐直接无语,皱紧了眉头。
接下来,刘锐又走访了几家贫困户。
基本每家户主都能说出似模似样的原因来,虽然经不起诘问,但人家就是认定了这些,谁也拿他们没办法。
刘锐本来还想,在这个石桥村里好好的搞一下扶贫,争取取得漂亮的扶贫成果,为自家公司在市里增光添彩呢。
可等他走访了这几家下来,看到这里的贫困户们都是如此懒惰惫怠,心里就凉了半截。
看来,扶贫这种事,果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
光是改变这些贫困户的态度,就是一个大大的难题。
他们的态度改变不了,就算给他们搬来金山银山,他们也不会取用。
作为村干部的郭才和张奎,看到村民们都是这样的态度,也都很是尴尬。
张奎一个劲儿的在刘锐身边帮村民们说好话,给他们找各种理由。
郭才则是尽职尽责,每次都帮刘锐劝说贫困户转变思想,积极主动的寻求自救之策。
看到郭才非常支持自己的工作,刘锐心里才算好受了些。
“再走访一家贫困户吧,走访完这一家,再看看村里的环境。”
此时刘锐等人已经走到了村南,距那座石桥已然不远。
刘锐决定再走访最后一家贫困户,然后就去查看村里的环境与资源。
郭才便带刘锐又进入一家农户,五人进院后,柴狗在院子里吠叫起来。
户主很快出来,随后在郭才的介绍下,与刘锐在院子里谈了起来。
刘锐问道:“大哥,你家里这么大的院子,为什么不搭个棚子养些牛羊?”
户主是个四十多岁的汉子,闻言叹道:“牛羊不好养啊,东西不少吃,出栏又慢。”
“养少了没什么出息,养多了又养不起,不如索性就不养。”
刘锐笑道:“牛出栏慢,但是羊不慢啊。”
“你们这里漫山遍野都是草,养羊最合适。”
“大羊可以卖肉卖皮卖羊绒,小羊崽可以直接卖掉。”
“大小羊两个梯次一起养,形成循环,还愁赚不到钱吗?”
户主摇头道:“羊不好养,要放养,要喂药,要清圈,还到处拉羊粪豆,又脏又累又臭。”
刘锐笑道:“要赚钱,还在乎这些个?现在哪有轻轻松松就能赚钱的好事?”
户主笑道:“我瞧你们当官的就不错,整天啥也不干就能赚不少。”
村主任张奎闻言训斥道:“别瞎说,啥叫整天啥也不干?”
“啥也不干,刘主任会跑数百里,从市里跑来咱们村?”
“啥也不干,会跑到你家里给你讲扶贫的大道理?”
郭才则温言细语的说道:“刘主任不是官员干部,是代表市里华佑公司,来咱们村义务扶贫的。”
“他苦口婆心的跟你说这么多,是真心想帮你脱贫致富。”
“你要用心听刘主任的话,尽快转变思想,做点实事出来。”
户主听了只是笑,一脸没放在心上的表情。
刘锐也不生气,笑问道:“那大哥啊,你觉得干点啥才能赚钱?”
户主道:“在这穷山沟里干啥都不赚钱,想赚钱就得出去,去大城市打工。”
刘锐摇头道:“不对,我觉得你的想法不对。”
“有句老话,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话很有道理。”
“你们村,背靠着这么广阔富饶的太行山脉。”
“我就不信不能因地制宜,找不到赚钱的法子?”
“但你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甘于受穷。”
“这不用说,肯定就是你自己的思想观念在作怪。”
“想要致富,想要改变目前的贫困面貌,不难!”
“首要一点,就是你的思想观念要先得到改变……”
户主笑嘻嘻的道:“你说的比唱的还好听呢,可我怎么改变呀?”
刘锐淡淡一笑,道:“你等着吧,回头我会来村里驻村扶贫。”
“到时啊,咱们一起,好好商量讨论一下。”
从这户人家出来,刘锐心中暗道:“看来,想做好扶贫工作,首先要先改变贫困人员的思想面貌。”
“回去后我可要好好思考一下,如何做到这一点。”
“比如,我可以组织贫困户们,去已经脱贫致富的人家参观一下。”
“另外在实际扶贫过程中,我也要考虑发展几家典型,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贫困户们看到他们赚钱了,自然就会争相效仿……”
接下来,在郭才和张奎的带领下,刘锐又实地探访了下石桥村的地理环境和资源。
整个石桥村,除去村南还有几片土地外,其余三个方向上都是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