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见张一凡来了,立刻起身相迎。
张一凡道:“林书记,搞这么神秘到底有什么事?”
林东海道:“也没什么,就是叫怕两个人太烦闷,叫了振林同志。”
张一凡说,“今天晚上就不喝酒了。”
林东海知道他的意思,也不强求。只是叫服务员上菜。
菜上来后,林东海看了段振林一眼。段振林会意,对张一凡道:“首长,其实今天晚上,我们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汇报。”
张一凡道:“你直接说吧。”
看来此事影响很大,否则段振林怎么会拉上林东海,两人一起出来说话?难道这中间发生什么事情了?
段振林道:“东临市那边出了问题,市纪委的同志反应情况后,省委压下来不许查。”
张一凡听说此事,心里就明白,段振林说的省委,当然是沈宏国同志。他是一把手,如果他阻止的话,别人当然不敢去查。看来这件事情问题不小,否则段振林也不会拉着林东海一起上。
这可是同退进,共荣辱的大事。
张一凡把眉头一沉,“说!”
段振林道:“有人举报,东临市财政局副局长梁正和有严重的经济问题,我们也多次接到举报信,但关键的问题是,调查无法开展。”
怎么是梁正和?
张一凡马上就想到他一而再,再而三的找自己求字,八成是有原因的。糟了!
他肯定会拿自己的字做挡箭牌,试想一下,连首长张一凡都赠字了,下面的人谁还敢动他?幸好自己没有落款。这个梁正和,胆子不小。
不说别的,如果有人知道他跟自己走得近,市里,省纪委的工作组,他们的工作就没法开展。张一凡脸色沉下来,对段振林道:“不要有什么顾忌,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得到张一凡的首恳,段振林点点头,“我知道该怎么做了。谢谢首长支持与理解。”
张一凡却有些不爽了,这个梁正和浑蛋!
市纪委之所以不敢动梁正和,是因为顾忌张一凡的面子。梁正和三番五次见首长,当然会有人看到,要梁正和就是动张一凡的面子。
张一凡当然不会想到梁正和在这个关键时候求见自己,他只是念在当初一点交情上,才见了梁正和的。而沈宏国之所以现在不愿意动,完全是因为张一凡要过来视察,他不希望在这个节骨眼上大张旗鼓查处下面的干部。
本来这也没多大的事情,掀起风波可不好。这让上面看来,是下面班子存在问题。
做为一方大员,谁希望内部的事情张扬出去?真有什么事情,他会自己内部处理。
要查,当然也是张一凡走后再查。
所以张一凡问段振林,梁正和背后还有多深?
段振林说,暂时没有接到举报,至于梁正和落网之后,会扯出谁这就难说了。
张一凡道:“这事你们还得跟沈宏国同志请示一下。”
这就是张一凡的答复,两人心领神会,也不再提。
第二天张一凡回京了,湘省纪委批示了东临市纪委的方案,对梁正和采取行动。
本来市纪委查处一个副处级干部,根本不容惊动省委,但是他们念及到方方面面,便有所顾虑。
梁正和刚到东临市,就被传唤过去。当市纪委宣布对他进行双规的时候,梁正和说不可能,不可能。然后他拿出手机里的照片,“你们真的要动我?我可是跟首长和腾秘书都有交情。”
纪委的同志笑笑,“好吧,等你把问题交代清楚,我们再谈交情!”
按理说,梁正和是林东海的老班底,当年林东海在通城当县长,梁正和就是财政局长。只不过,他那个财政局长,大都听丰国富的。
在梁正和被控制起来后,他一再强调自己和纪委林书记,首长都有交情。纪委的同志郑重地警告他,不要抹黑了林书记和首长,现在我们是依法办事,把你的问题交代清楚,我们再谈其他。
张一凡听到这个消息,暗自摇头。
肯定有不少人打着自己的旗号干坏事,这样一来,自己就成了他们的保护伞。这种事情注定避免不了,张一凡还是产生了警惕。
湘省的农业考察,让张一凡还是觉得挺有成就感的,当然,这其中有双江班子的功劳。双江班子成功打造了经济重镇的品牌,创造了第二大城市,他们的做法令人相当满意。
最大的亮点,就是沿袭自己当初的规划,四套班子,能沿袭一个规划方案,锲而不舍做下去,这的确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这种持之以恒,更让人钦佩。
当初张一凡在湘省的时候,就曾提出这种方案。要求每个城市发展,制定一个长远的计划。不要东一锒头,西一棒子,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只要把城市方案做好了,五年,十年,都照这个方案执行下去,在执行过程中不断完善。
这个城市肯定会更好,发展起来也十分顺利。
怕就怕有些班子领导人,喜欢搞浮夸,好大喜功,最后落得一事无成。
象此类事件,谁也不能保证说什么一定可以杜绝,毕竟这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
关键还得从干部思想教育抓起,象我国现在的教育,那些老官油子估计是改不过来了,只有在新升的班子里,加强他们的观念更新。
回京之后,张一凡加快了对农村经济建设的步伐,决心打造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典型。
现在时机基本成熟,江淮沿海城市基本发展起来,农村经济在这段时间里,得到飞跃性的发展。
张一凡的梦想是,要实现农村城镇化,打造全新的农村经济。
其实这个梦想并不是太难,只要全国实现大联盟,这种日子指日可待。
象江淮之地,就有很多农村实现了城镇化。
大多数农民把自己的地租给花木公司,或者给个人整体承包,其他的人都进工厂上班。除了外资企业,也有村办企业。
由于企业奇多,劳动力短缺,因此连六七十岁的老人家,都可以从工厂接到一定的货源,在家里慢慢制作。象这种情况,农村与工人已经没多大差别了。
而且还有很多农村,把集体的土地拿出来建住房,实行整体搬迁,这样更加可以闲置出大片土地搞开发。当然,这只是江淮沿海以及内地一些富裕的地方,象大西北以及其他贫困地区,尚不能与之比肩。这就突出了伟大的***同志所说的,让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的原则。
毕竟谁也不可能让十根手指一样齐,起步有先后,致富也有快慢。
在回京的几次会议上,张一凡多次提出,要再进一步加大农村经济改革力度,推广农村医疗改革,我们要真正实现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壮有所用。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只要把农业经济搞上来,我们才能快人一步,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
从改革开放的历程来看,我们先是实现了招商引资,致富了沿海众多省份。有了外资的流入,使其入流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于是诞生了很多民营企业。
这些民营企业大都是配套工厂,为外资企业提供各种材料。
这算是改革开放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