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巴士书屋说:点击屏幕中间,控制栏“主题”可以切换皮肤和字体大小!

他想,你们太写我李向东了。你竟拿对付一般人的办法对付我。比如,媒体记者听到了什么传闻,像他们证实情况时,他们一定会把那些文字材料和数据拿出来,让记者们看个够,记者们还有反击力量吗?你不相信程老板,不可能不相信质检部门吧?就算你也不相信质检部门,但你一个小记者能要求他们拿出实物证明吗?或许,在这之前,他们就已经应付和打发了一拨拨这样的记者。

李向东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看实物证明。

程老板说:“这样不好吧?如果因为某种传闻,非要在已经封顶的棚顶钻孔检测,这棚顶的承受能力就很难达到图纸要求。”

他说,我并不怕你们钻孔检测,只要你们承担因钻孔检测造成的的质量后果,我马上组织人力配合。趁现在水泥还没干透,进行这项工作会省许多事。

质检负责人说:“不到万不得已,我建议,还是不要走这一步。”

他说,棚顶的水泥灌注,是一气呵成的,因此,每一层的棚顶灌注都不能停下来,连续二十四小时工作,四十八小时工作……直到全部封顶为止。

他说,我们在棚顶钻下无数个检测孔,填补这些孔时,那些填补的地方并不能与整个棚顶天衣无缝,这样是一定会影响棚顶承受力的。为了某一个没根据的传闻进行钻孔检测,非常不值得。

所有的人都看着李向东,等着他拿这个主意,当然,各人的心态是不一样的。

副书记和纪委书记事先并不知道钻孔检测的麻烦,听质检负责人这么一说,觉得这多少有一种孤注一掷的味道。难道李向东接到的举报就那么可信吗?如果,有虚假成分,这孔钻下去,问题就大了。

李向东也在犹豫。

他意识到事情变复杂了。如果,一进入现惩能找到那位仓库保管员,在没有串通的状况下,完全有可能问出一些蛛丝马迹,然而,这一惊动,程老板应该布置下去了,已经通过他的方式,向所有知道这一事件的人打了招呼,其实,知道这一事件的人并不多,普通的建筑工只管干活,他们根本不知道棚顶需要多大型号的钢筋才符合图纸要求。

他意识到自己差点忽略了一个细节,小郝记者说的是,这棚顶的钢筋只是部分不符合型号,而不是全部不符合型号,如果,孔钻得不对没有找到那些不符合型号的钢筋,自己可就把自己b上绝路了。

他意识到自己需要时间,必须向小郝记者弄清楚更多的细节,当然,还可能向参与棚顶质量验收的质检人员了解真实情况。他们是不是真的验收了?李向东想,如果,他们尽忠职守进行验收,不可能不发现问题,目前有可能出现的状况是,他们事先检测时,还没进入现场,就被程老板或程老板的人截走了,一顿好酒好菜,再往每人兜里塞点好处费,弄点什么唱卡按摩之类的娱乐节目,这棚顶质量就成免检项目了。

更重要的是,一旦问题败露,还会不会牵扯出其他人?质检负责人是不提倡钻孔检测的,建设局长也算一个,副市长虽然没有明确表态,但也属其中一员。他们仅仅是为了保护场馆质量吗?

李向东要一样样理清思路。

副书记说:“我们再商量吧!”

他感觉到了李向东的犹豫,在众人面前给李向东找了一个台阶。他悄声对李向东说,我也认为,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不要进行钻孔检测,这后果和责任太大了。

副书记对程老板说:“找到那位仓库保管,马上给我们电话。”

程老板说:“一定,一定。我也希望能眷还我一个清白。”

上车时,李向东、副书记和纪委书记还是乘坐李向东的车,车门一关,纪委书记就抢先问李向东,你的消息来源可靠吗?副书记很不高兴,说八字没一撇的事,李市长会兴师动众吗?纪委书记说,那为什么不钻孔检测?李向东说,还有一些细节要了解清楚。他说,你负责了解清楚质检部门的情况,找每一个参与检查验收的人谈一次话。看看那些检查验收的方案材料和数据是不是做出来的。他说,我再与举报人再谈一次。他对副书记说,你也一起参加吧!他必须还副书记一个人情,必须表示自己对他副书记没有任何隐瞒。

这时候,副市长他们也在商量怎么制止钻孔检测。副市长说,我们必须向书记汇报这一情况,必须争取书记的支持,阻止这种不利于场馆质量的检测。

班长是极不甘心看到李向东强势的,然而,污染治理厂一上马,他的强势就很有些势不可挡了。这让班长进一步认识到自己当初的作法非常正确,真不应该让他上治理厂,真不应该把发展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只是事物往往不是随着自己的愿意转移的,一直都在维护自己的省委主要领导不知搭错了哪条神经,一个急转弯,竟站到李向东那边去了。

他思考了很久,终于不得不承认,李向东搞经济是比自己办法多,毕竟,他是从基层一步步爬上来的,这么些年,他在基层干的就只是这么一件事,就是招商引资就是发展经济。

班长能跟他比吗?

他一直在机关工作,在地方任职,管理一方水土,并不是自己的擅长。

有那么一段时间,班长企图喧宾夺主,企图把李向东的那些想法,一个个政绩纳入自己的功劳簿,其实,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一个市长二把手做出的成绩,如果,没有他书记一把手的点头支持能一帆风顺吗?你的政绩本来就是一把手的政绩。

然而,班长又发现,别人并不卖他的帐。

发展大众文化才是你发展青山市的构想。这个大家还记忆犹新,硬要把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往自己身上套,人家听了虽然没有异议,脸上却流露出一种鄙夷。在青山市人的心目中,已经形成了一个较固定的思维,只要是发展经济的政绩,都一个个记到李向东身上了。即使他们有关于发展经济的想法和建议,甚至于不同看法和意见也只找李向东商量,都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和支持。相反,他这个书记倒成了旁观者。

这是最可怕的!

这说明,大家更信赖李向东。

这更助长了他在青山市的威信。本来,他的威信就在班长之上。

班长曾经想过,如何在李向东的工作中发现某种不足,抓住某种不足,让大家睁大眼睛看看,李向东并不是什么神仙宝贝。他也不缺点,也有需要他班长及时弥补的巨大缺欠。当然,他更希望在上治理厂这个项目中发现李向东的处理不当,甚至于出现一塌糊涂无法收拾的状况。这样,他班长就可以以一个救世主的身份处理各种问题,理顺各种关系。

事实却很让班长失望,在说服企业筹资参与兴建治理厂时,原以为会引起一部分企业的反对,哪想到那些企业老板像中了魔,李向东三几句话就把问题解决了。在确定承建商时,李向东提出公开招标,竟得到大家一致认同,都说这更适合当前的运作模式。在规划各企业废水废气输送管道时,怎么也应该有一些企业出于企业利益,提出这样那样的难于解决的要求,但又被李向东一一化解。

这时候,班长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那些企业,甚至于在那些企业老板的心目中一点位置也没有,他们都是李向东一手经办招到青山市来的,他们遇到什么困难和问题,更喜欢找李向东帮助处理。

官样年华》小说在线阅读_第1810章_作品来自网络或网友上传_爱巴士书屋只为作者by蒙哲_的作品进行宣传。

首页

官样年华第1810章

书籍
返回细体
20
返回经典模式参考起点小说手势
  • 传统模式
  • 经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