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村民时,村民们觉得这是天方夜谈,觉得这个城里来的干部在吓他们。
这些官们,也不知安的什么心?这么恶劣的天气,还要把他们赶出家门。
然而,当某村饱受地陷之苦的村民向他们摆事实时,他们有点相信了,开始将信将疑地东张西望。
有好处摆在眼前,谁都会一哄而上,但要他们去干这看不见直接利益的事情,村民们都有一种傻子过年看邻居的习惯。
别人不干的傻事,他们才不会先去干呢!于是,杨晓明他们只得一户人家一户人家地劝说。
这么黑的天,这么大的雨,人家早把家门关上了,根本不可能集中在一起听你们胡说八道。
状况就是这时候发生的,先是一间房子倒塌,就听见有人大声呼救,再又出现倒塌的“轰轰”声,像是在雨夜里响着闷雷。
当时,杨晓明的脑袋也“轰”地炸了,第一反应是,向房屋倒塌的地方冲去,第二个反应是,这次完了。
他对自己说,你不是来抢险救灾吗?不是要把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吗?然而,你不但没能降到最低,而且还在进驻村子大半个小时后,眼瞪瞪看着地陷,看着村民蒙受巨大损失,甚至丧失生命。
他想,人家会问,这大半个小时你都在干什么?你在劝说村民?大半个小时一户村民也没劝动?你这是什么工作效果?什么工作水平?有人大声喊,同志们冲啊!有人大声喊,我们立功的时候到了!他的组员们不用听他的命令,就已经从四面八方冲向倒塌的房屋本来,这种奋不顾身投入抢救的行为,正是杨晓明所渴望的,正是杨晓明当了这个小组长后,就在尽力要使他们达到的境界,然而,杨晓明听到这样的叫喊声,看着他们一个个向前扑,却有一种很想哭的感觉。
他想,你要的就是这效果吗?就是这种亡羊补牢吗?记得李向东告诉他,别以为某一个地方平安无事,就以为一任首长碌碌无为,其实,他比那些在突发事件中,奋不顾身指挥抢救老百姓的领导更可贵。
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一定的预见性,能够预知突发事件的发生,把工作做在前面。
他问自己,你把工作做在前面了吗?他自己回答自己,你杨晓明标本就没有预见性,根本就没有把工作做在前面!他对自己说,你虽然预感到了危险,却没有紧迫感,一进村,便没有采取最有效的办法把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尽管,他还不知道什么样的办法才是最有效的。
那几间倒塌的房屋都在村后。
说也奇怪,像划了一条线一样,村后那排房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倾斜和倒塌。
后来才知道,这些房屋下方原来是一条干涸的地下水道。
杨晓明没有冲进倒塌的房屋里抢救村民。
他站在废墟前,看着那些奋不顾身冲进去的组员们,突然意识到,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只顾一间房屋一个村民。
他是这条村抢险救灾的最高指挥,他要干的事还远不止这些。
他拉住了想从他身边冲进废墟里的一位村委会干部。
那村委会干部比杨晓明健壮得多,一把就把他的手甩开了。
杨晓明又拦腰抱住他,因为用劲过猛,觉得腰间痛得直冒冷汗。
那村委会干部大声吼:“你放开我,放开我!”他誓要挣开杨晓明的纠缠,狠劲地往外推杨晓明,一边推一边叫,你要干什么?你要干什么?杨晓明腰间更是疼痛难忍。
然而,他已经顾不上了,他也大声叫:“你跟我去劝说村民。”
村委会干部说:“我不去!”杨晓明说:“你一定要去!”他知道,村民更听当地干部的话,但在短暂的时间里,他根本没时间说清楚。
村委会干部说:“那是我大舅家,我不能看着我大舅一家人埋在废墟里。”
杨晓明说:“我们要发挥村民的力量,把他们组织起来,投入到抢救中,这才能更有效地救出你大舅,救出其他村民。”
他说,我们必须把村民们转移到安全的地方,才能避免再次出现倒塌,造成更大的损失。
杨晓明不知道,他阻止那位村委会干部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即使,目前那村委会干部大舅一家已经无人生存,他也会把责任推到你杨晓明身上,也会认为是你杨晓明阻止他,才延误了抢救,才导致他大舅一家没能脱离危险。
不是每一个人的思想境界都那么高,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大局出发。
即便其他村民一点事也没有,又怎么样?与人家有多少干系?人家认为大舅一家的安全才是最最重要的!杨晓明被甩在地上,腰间咯在一块石头上,痛得他晕死过去。
也许,只是很短暂的一瞬间,也许过了许多,杨晓明睁开眼睛时,雨还在密密麻麻地下。
陆续有人被救了出来,陆续还有人冲向倒塌的废墟。
有人发现了躺在地上的杨晓明,忙问:“杨丨党丨委,你没事吗?”杨晓明艰难地笑了笑,说:“不小心,又摔了一跤。”
他抓住来扶他的人的手,借助别人的力站了起来。
很快,他身边便围了好几个人,大家都关切地问,你没摔伤吧?杨晓明说,我没事。
他说,你们都跟我去劝说村民。
他依然坚定地认为,劝说村民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和抢救埋在房屋里的村民一样重要。
何况,还可以劝说村民把青壮年组织起来,加强抢救力量。
事实证明,杨晓明的预见是正确的。
当杨晓明组织村民们转移到安全地点的时候,又出现了一次地陷。
这次地陷一点没有也规律,村前的一间房屋倒塌,影响了连墙的另一间房屋,村中的一间房屋陷了下去,影响了周围其他房屋的地基……全村五十多户人家,半数房屋出现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