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子当然不愿意。
她说:“你不是累了吗?你更不能那么自私。”
李向东说,是的,是的。
就想把她翻到身下,她却不让,说你不是累了吗?你还想动啊?你还能动啊?还想要消耗自己啊?她说,还生气吗?不生气了吧?心里舒服了吧?真刀真枪干的时候,她很主动。
她知道不主动不行。
刚才那段**已经让她泛滥成灾,稍稍停一停,那魔鬼就会张牙舞爪。
她一边不停地动,一边问:“还生我的气吗?”他抱住她,说:“你停下来,我就不生你的气了。”
她说:“我不停。
你以为我傻啊!”他说:“你不停,我就更生你的气了。”
她狡黠地一笑,说:“你答应我一个事,我才停。”
他问:“什么事?”她说:“更改广告内容的事。”
她就是要选这个时机,就是要在他意志力最脆弱的时候,要他把那项工程交给她。
她说,我要那个工程,不要搞什么招标。
她说,你交给我,我一样会做得比别人更好。
李向东说:“不行,这个工程不能给你,就是你参加招标,也不会给你。”
枝子说:“是黄的主意吧?”李向东说:“是我的决定。”
枝子说:“你就不能改变决定吗?我对你那么好,你就不能改变吗?为我改变都不行吗?你是不是怕黄,怕黄把办公室的事说出去?”李向东说:“这世上,我谁都可以怕,就是不怕他。
我根本就不担心黄会说我的坏话,黄不会戳我脊梁。”
枝子说:“你是故意的,故意不把工程给我。”
李向东说:“可以这么说。”
他按住她那不算大的臀,让她再也动不了了。
她想离开他,她说,不要,不……她惨叫起来,便重重地倒在他身上,脸色灰黑,死不眠目。
那一刻,李向东有点于心不忍,但看不到她这副惨状,他又心情不舒畅。
枝子奄奄一息地说,你总是欺负我,总是践踏我,总是蹂躏我。
她说,你现在对我越来狠!是不是想我连生意都做不了,连钱都没法赚?是不是要我像小倩那样,靠男人养着,靠你养着。
李向东说:“我怎么会让你学小倩呢?”他说,你到了市县,凡是政府部门的广告生意都交给你了,这样影响不好。
你要想长期在市县干下去,就不应该独吞,也要适当地均些生意给别人,就算是遮人耳目吧!枝子说:“真不是因为生我的气才那么做的?”李向东说:“这也是省长的意思。”
枝子白了他一眼,说:“早知道,就不对你那么好了。”
李向东说:“你觉得,那么对我,我就会改变决定吗?”他说,你现在的生意已经铺得很大了,应该把接手的生意一样一样做好。
架子铺得太大,忙不过来,我担心你的质量会下降。
他说,海边镇的沙碉群做得怎么样了?你不能马虎,那是一个长久性工程,又是在风口浪尖上,质量不能保证,随时会出大事。
他说,你别只是担心小倩和张志东会出事,你自己也要小心。
这种事,别人攻不破,摔跟头往往是自己绊倒自己。
枝子很愿意听他这么说她,他关心她才会担心她。
临市郑书记果然够强势,几乎在批准第一批生猪屠宰户的同时,就把这事捅上报纸了。
或许,他要表现得大刀阔斧,表现出干大事的气魄!他要先斩后奏,让那些反对者望尘未及。
报纸上详细地报道了一把刀的垄断,报道了打破这种垄断遇到的阻力,包括来自上级的,来自前任主要领导的,以及受益的垄断者,最后,临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如何冲破阻力,正式批准了第一批生猪屠宰户,从此,打开了临市生猪市场,盘活了农副产品的出路,为农民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大实事。
报上还登了一篇编辑部的评论文章。
评论说,在改革的路上,总会遇到种种阻力,只要一任领导淡薄官欲,心里装着老百姓,就有能力有勇气踢开前进中的绊脚石。
评论说,临市的“一把刀”是改革开放许多年后才推行的垄断,这种与改革开放格格不入的旧模式,损害农民利益的旧作法,怎么还能大行其道?希望临市新一届领导班子再接再厉,解开这个历史之迷。
大书记看了报道,马上打电话给批评郑书记。
他说,你怎么不请示,不汇报就作出这样的决定?为什么这么快就公诸于众?他要求他马上撤销这个决定,必须想尽办法减轻这篇报道的负面影响。
然而,省委某领导的电话也很快就打过来了,他先是问大书记看过这篇报道没有?然后肯定临市的作法,夸赞郑书记作得好!最后,他说,年青人就是年青人,眼光敏锐,做事大胆。
他说,大书记,你要支持他,做一个改革者的坚强后盾。
虽然,省委某领导在电话里一再强调,他是看了报上的报道才给大书记打这电话的,但大书记很清楚,这个电话是冲着他批评郑书记来的,郑书记被他批评后,向省委某领导告了他一状。
于是,大书记便不再管这事,他不想得罪省委某领导,他要让他们看看后果,取消一把刀垄断后,临市会发生什么事?李向东看了报道后,淡淡一笑,有一种郑书记跳进陷阱的喜悦。
他非常清楚那报道那评论是郑书记一手泡制的。
每一个官员都懂得利用和发挥宣传媒体的作用。
老百姓看到这些报道和评论,或许,认为郑书记是一个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的改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