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想想,这些小巷子长大的孩子,什么时候那么近地和市委书记坐在一起?杨晓明把他们一一介绍给李向东后,李向东便问他们,对市县的发展有什么看法?特别是对城区建设。
他说,他经常听的都是官场里的汇报,很想听一听他们这些普遍人的声音。
杨晓明说:“有什么牢骚就说吧?都是一个巷子里的,说错了也不会把你们怎么样!”有人说,这几年,城区发展很快,但他们这边却没多少发展。
前几年,城东那边治理旧城区,搞得挺好的,以为搞好那边,该轮到这边了,但到现在也没见行动。
有人便说,前一些,听说,这里也要搞了,又是测量,又是征求意见的,这阵却没有动静,也不知是怎么回事!这事李向东了解过,不是部门单位所为,所以放下了,想如果那个老板想要投资搞测量,总要申报,总会呈送上去,没呈报上去,定是有原因了,或者觉得时机不成熟,或者觉得投资太大承受不起,便改变主意了。
李向东问:“如果,要整治这里,你们觉得搞什么最好呢?”有人说,我们这里是死角,能像城东那样整治整治就行了。
有人说,城区怎么不向我们这边发展?如果向我们这边发展,还愁我们这边旺不起来?一个铺位租出去,每月也有好几千。
有人说,就是,就是。
你一句话,城区就像这边发展了,我们就都得益了。
李向东笑了起来,说:“这总得进行科学论证吧?如果,我一句话要城区向这边发展,几十年后,证明这是错误的,我岂不成了历史罪人?”有人就说,主要就是那条河,上游如果不搞那么多水利工程,不一段段把水截走了,这河水能行船,我们这就不会偏角。
李向东说:“也不能这么说,据资料记载,这条河最高水位的时候,也只能行三几吨的船,这在以前,是一条很不错的水上交通线,但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这已经算不了什么了。
但是,这条河的上游截流后,却有好几千亩的农田得益。
从这个角度说,截流还是有价值的。”
他说,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从大局去考虑,不要只看到自己这一点点利益,不要只考虑到这里旺起来,自己出租铺位每月能有好几千,就不考虑别人要负出的代价。
他说,我们考虑问题,应该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去考虑,不能停滞在某一个年代。
某一个年代,仅靠这里的河运能满足城区,甚至市县的需要,但是,现在未必能满足一个企业的贷流量。
有人说,那就是说,我们这没什么盼头了?有人说,我们还想等什么大搬迁,弄点搬迁补偿,购买新房子,住新房子呢,看来是没得望了。
李向东笑着说:“我也在想办法。
市委n届二次会议提出要发展城区建设,我也想到这一块,想应该怎么找一条发展的路子。
现在,再像城东那样靠市财政出资治理,已经不实际了。”
他说,原因有两点。
他说,第一,如果按旧城区的规模和保存原貌来比,这里不如旧城东,解放前吧,旧城东已经是一个较完整的城区,旧建设比较完善,保护那些旧建筑,对打造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有它本身的存在价值。
至少投资整治后,能成为一个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他说,第二,市县城区那么点大的地方,已经有了一个旧城区建筑的旅游景点,再要打造同一模式的旅游景点,就不可能了,或者叫重复建设了。
其实,这一块,虽然也有相当的旧建筑,但城区建设并不完善,后来,融入了一些解放后的建设,城区才逐渐完善的。
因此,体现不出一种旧城区的特色。
要发展的话,只能寻求另一种发展模式。
杨晓丽站在一边听了好一会,笑着说:“你又在作报告啊!什么市委n届二次会议的?什么重复建设的?什么发展模式的?春节放假了,没地方作报告了是不是?跑到这里来唬弄街坊邻居。”
李向东愣了一起,“哈哈”笑起来,说:“不好意思,习惯了,大家不要介意!”杨晓丽说:“不介意才怪呢?人家只是不好意思打断你的话。
别以为你是市委书记,人家给你面子,人家是看在我的面子上,才听你说下去的。”
她问街坊邻居,你们听懂他刚才说什么了吗?好多人都摇头,说,没听懂!有人说,听懂了一点。
杨晓丽说:“他是说,他也想发展这里,但是没办法,没有钱。
你们只能慢慢等!”有人说,这不是官话吗?杨晓丽说:“就是官话啊!但他不直说,就是带着你们转,把你们搞晕了,不知他说什么,还夸他有水平!”他们说,他要没水平,怎么当市委书记?他们说,他要没水平,你晓丽姐怎么会嫁给他!杨晓丽笑着说:“我是瞎了眼才嫁给他的。
现在后悔了,但来不迟了!”大家就笑,说,假话!假话!老妈子见这么热闹,从屋里出来,问,说什么这么高兴?有人便说,晓丽姐嫁错人了,想跟你女婿离婚。
老妈子说,乱说话。
明天大年初一,你再乱说话,我撕了你的嘴。
那人说,是晓丽姐自己说的,你要撕,撕她的嘴。
老妈子就看着杨晓丽。
杨晓丽说,开开玩笑,也那么认真。
我们这外面说话,关你屋里什么事了。
大家咐和道,就是,就是。
这时候,枝子出来了,说:“吃饭了。”
她一来,就进厨了房,一直做杨晓丽老爸的下手,一点不见外地把自己当成这家里的一员。
杨晓丽老爸开始还不好意思,忙着忙着,觉得这女孩子还挺能领会他的意思,要上菜,她便把碟子递到他手里,盖蒸笼盖了,她便报出盖蒸笼盖的时间。
老爸问,你在家也经常做饭吗?枝子说,我要家不用下厨干这些事。
说自己做饭做菜,主要是做给自己吃的,在外面,只能自己照顾自己。
老爸就说,杨晓丽不如你,在家不用做,自己一个人住了,宁愿吃方便面,也不做给自己吃。
枝子说,这才是当官的料!老爸说,当什么官啊?女人当官不好!成天在外面忙,家里都顾不上,好在,她嫁给李书记,好在,人家的官比她大,否则,她也像她妈一样!枝子听了又忍不住想笑!
岳父岳母住的是旧房子,客厅显得有点窄,唯一显示过年气氛的是摆了一盆吊钟花,上面挂了一串节日灯,通了电,一闪一闪的。
大家挤在一起吃团年饭,倒有一种团聚温融融的感觉。
门是那种笨重的大木门,嫌开关不方便,巷子里也没什么外人出入,就在大木门外安了一个简易的半截小门儿,这会儿,那半截小门是关上的,外面也不吵了,想是都到钟点回家吃团年饭了。
老妈子告诉枝子,吃团年饭是要关门的,担心吃到一半的时候,有人冒冒失失闯进来,就冲门神破财了。
杨晓明说:“以前还要烧鞭炮,烧了鞭炮才能吃团年饭,现在城里不准烧鞭炮,就省了这一道风俗。”
枝子是第一次见杨晓明,问他在那上班?杨晓明说,在学校当了快十年老师。
枝子对老妈子说,你的儿女都很出息。
杨晓丽对枝子说,他话还没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