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越早说清楚越好,李向东还没听到流言就说清楚最好,就像打预防针,事先打了效果是最好的,事后再打,或许就没效了。
他先向李向东汇报工作,说海边旅游区正在开展的景点扩建,说沙雕群的进展情况,还说他要趁这个冬季加强旅游区的管理,要对旅游区大大小小的老板们、各服务行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至少进行一次以上的培训。
最后,他才说到枝子承建的工程,说虽然枝子的腿还有些不方便,但经常往海边镇跑,对工程的管理和监督都很到位,不仅工程进展顺利,质量也抓得很紧。
他说:“钟市长也很关心枝子的工程,昨天还约枝子吃晚饭,听汇报。”
李向东看了他一眼,似乎不明白他为什么扯到这话题。
这样,汪秘书就知道李向东还没听到有关他与钟市长在一起的传言,心想这预防针打得及时了。
他笑了笑,继续说:“枝子把我也拉去了。
没想到,钟市长竟约枝子在酒店大厅吃饭,感觉怪怪的,很有点不习惯。”
李向东问:“你认为,他是真关心吗?”汪秘书说:“应该是吧?”他说,听枝子说,钟市长最近总缠着她。
她不想跟他有太多接触,又不想得罪他,所以,钟市长要她谈情况的时候,就把我也拉去了。
他说,真没想到钟市长是那样的人!他也把枝子看成那种人了,这简直是对枝子的污辱!李向东便又问:“你和枝子谈得怎么样了?”汪秘书“嘿嘿”地笑,说:“有进展,进展得还可以。
我是把这也当成一项任务去完成的。
这个冬季,争取把扩建旅游景点,兴建沙雕群,加强旅游区的管理,还有这个事,一起拿下来。”
他在向李向东表决心,保证把钟市长这条路堵死。
一个向李向东解释的谈话说到这程度,且说得很不经意,说得不露声色,可见汪秘书一个晚上是化了许多心思的。
这时候,汪秘书的手机响起来,一看那显示屏显示的号码,脸色木了一下,忙对着手机说,我在向李书记汇报工作。
也没等对方答话,就把手机挂了,即使那电话是钟市长打过来的。
他不能让李向东知道电话是钟市长打进来的,李向东知道了,会怎么想呢?你们昨天还在众目睽睽之下吃饭呢!这么快又电话联系了,这像是一般的谈工作吗?这没有一点私人交往,会联系那么频繁吗?他想,他挂了电话,钟市长也怪不得他,在市县,还有什么比向李向东汇报工作更重要的事?更何况,钟市长也不是不知道他汪秘书是李向东的人。
一个晚上,钟市长也在琢磨这个事,想枝子的态度已经很明显了,自己不可能再厚颜无耻地走那条路。
想自己在这种很无助的状况下,应该怎么在市县呆下去?适者生存的道理他不是不懂,当他确认自己不能与李向东作对的时候,心里虽有一种不服气,但不服气又能怎样呢?他已经不是第一次不服气了,每一次败在李向东手下,他都不服气。
每一次不服气之后,他总审时度势地为自己寻找一个最顽强的办法,但他的顽强每每一亮相,感觉可能会占上风时,又被李向东压了下去,又变成了挣扎,苦苦的挣扎。
他想,他再不能顽强了,或者说,再不能挣扎了。
他想,最明智的办法就是配合李向东,老老实实做市县的二把手。
他想,李向东还不是那种心狠手辣的人,还不是致他于死心,如果能够很好地配合他,实现他在市县的工作构思,或许还能感动他,即使不奢望他会如何帮自己,至少也不会害自己。
钟市长这么想通想透后,便想四处走一走,看一看,想进一步了解李向东在实施镇级经济时都做了些什么?他并不是不知道李向东最近在下面干了些什么,各路反映上来的消息都一片赞扬声,但他更相信眼见为实。
他打电话给汪秘书就是想去海边镇走一走。
汪秘书挂了他的电话,他便打电话给古兜镇镇委书记,先去了古兜镇,乡亲老板的山庄已经全面动工,一幢幢别墅式的建筑已初现规模,那漂流的水道也在山林中盘旋而下。
镇委书记笑“哈哈”说,这有钱和没钱办事就是不一样,速度快得都有点不敢相信,前些天来,还没什么看头,这一次来,却完全不是一个样了。
乡亲老板也笑着说,主要还是政府的大力支持,群众的工作做得好,一点阻滞都没有。
镇委书记还带钟市长去看那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已近封顶,镇委书记说,这农贸市场一动工,附近的农民的热情也高了,都抢着种疏菜瓜果,这一个冬季,冬耕面积比往年增加了一倍。
他说,这还仅仅是古兜镇统计的数据,其他镇的数据还没算在内。
钟市长下午去了海边镇。
虽然不是旅游旺季,多少显得冷清,但枝子那几个广告牌都在显眼处,很有些气派,再看了旅游区搭建的新戏台,看了新开发的旅游景点,看了方家村的沙雕群,不用汪秘书介绍,钟市长也可以想像得到,夏季旅游热起来,海边旅游区的宽度和纵深度将成为新的卖点,将更具吸引力。
钟市长还跑了东南片万亩田,由于立项成功,省下拨的经费陆续到位,修建机耕路,挖掘浇灌渠,即使是冬季,那一望无际的稻田也一片热火朝天。
这一圈走下来,钟市长发现,李向东发展镇级经济的构思走的是一条有点有面的路,以海边镇和古兜镇为点,以万亩田为面,都是习惯于听汇报看材料的人,把所见所闻在脑子里过一遍,就感觉到这点面结合的魅力,领导下来视察,看有得看,听有得听,编写成材料,工作扎扎实实,亮点也非常突出。
钟市长仅存的一点不服气似乎也消失了。
他跟张志东谈起李向东,便感慨万千。
他说,他对李向东算是服气了。
他说,一个新领导,谁都知道,要出政绩最立竿见影的路径有两条,要么抓城市建设,倾尽财政全力,改造城区建设,三几个月就能出成效。
要么抓招商引资,经济指标上去了,什么话的都好说。
大环境对经济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不抓也呈上升之势,再一抓,经济指标有了明显变化,招商引资这篇文章就好做了。
招商引资不一定就要引进新工厂新企业,原有的工厂企业增资扩建也是招商引资,经济指标上去了,工厂企业增资扩建带点水份也没人知道。
他说,李向东这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抓发展镇级经济,这是一个大胆的探索,实实在在的探索,是一个不一定能出明显成效的探索,但是,他还是抓得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