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想,是否能引导他投资搞这个项目呢?黄反对李向东的意见,说:“我认为,这个农贸市场应该由政府来搞,由工商部门来搞。”
李向东问老钱:“你的意见呢?”老钱疑惑了,他还没最后弄明白李向东的意思。
刚才他说要招商引资,看似只是随口说说,不定是他真正的目的,然而,他又不能像黄那样直言不讳。
他把话题推给了黄,说:“还是先听听黄秘书长的吧!”黄笑了笑,说:“还是先看看老钱你手里有多少钱,钱多的话,就自己搞。
自己搞怎么也主动得多,想什么时候搞就什么时候搞,明天动工就明天动工,如果等招商引资,等老板投资,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
这话老钱是听不出真正含意的,李向东却一听就明,你不是说要把古兜镇树为发展镇级经济的典型吗?不是希望眷见成效吗?如果你搞招商引资等老板投资,或许很难立竿见影!李向东“哈哈”笑起来,说:“黄说得很有道理,是应该快。
搞个农贸市场,应该化不了多少钱吧?”后面这句话是问老钱的了。
老钱说:“大有大投入,小有小投入。
三两百万也有了。”
李向东问:“这话是什么意思?”老钱说:“如果按平时计算,在那种小圩镇,搞一个农贸市场,几十万也可以了,但是,要搞一个几个镇都得益的农贸市场,标准当然不一样,三两百万也可以,一千八百万也不多。”
他随口说着,脑子里却在揣测李向东的真正目的,他到底希望招商引资等老板搞,还是想要政府出资搞?如果是政府出资搞,他就要大说特说政府投资搞的好处,如果没揣测准他的目的,辛苦辛苦说了一大通政府出资搞的好处,??还要挨板子。
其实,李向东已经拿定主意要政府出资搞了。
他手里不是还有一笔北海湾修建码头的投资款吗?虽然,给了老邝两千万搞工业开发区,还剩余近两千万,这近两千万,他准备都投入到海边镇和古兜镇。
财政局的局长们敲门进来时,李向东才醒过神来,刚才和黄和老钱谈了那么老半天,竟跑题了,他本想跟他们谈的并不是那个话题。
他只是想在如今这种状况下,应该如何确实减轻海边镇和古兜镇的负担,谈着谈着,却谈到如何发展古兜镇的三大农业基地了。
当然,这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而且,他们的探讨也很有价值!
几个局长围着李向东办公室的小会议桌坐下来,黄便给他们倒茶,就有人不好意思地说,我来吧?黄说,你们坐,在这里我也算是主人,我给你们倒是应该的。
陈小雨和李向东是最熟的,来这办公室也是很随便的,这会儿,他却坐着不动。
他不想在这场合,表现得自己与李向东关系特殊,只是黄把茶端到他面前时,他脸红了红,忙站起来说,谢谢,谢谢!黄理解了笑着说,坐吧,坐吧!局长把海边镇和古兜镇的表报递给李向东,李向东看了看,又把报表递给老钱。
然后说,最近,我对各个镇进行了一次调研摸底,发现普遍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各镇都有许多欠款旧债。
不管是旧借的,还是新借的。
他说,旧借的有两种渠道,一是向银行贷的款。
以前金融信贷没那么严,不用实物抵押,大家没钱就向银行贷,贷得多,还的少。
一是向群众老板集资,金融信贷逐渐规范了,拍??口借贷不管用了,急等钱用,就向群众老板集资,群众的集资款倒是集资得快,还的也快,不还不行!那都是群众的血汗钱,不还群众跟你过不去。
其实,这还不是谁借谁还,往往是借的人调走了,群众担心那钱讨不回来,了,上面压着新上任的人硬把那群众集资款还了。
但是,老板的款却拖着欠着。
他说,老板的款是怎么欠的呢?当然有一部分的集资款,但有相当部分是工程款,要搞个什么项目,手里没有钱,上面又追得急,就动员老板带资先搞起来,拍着??口说工程完工后,一定付清工程款。
工程完工了,钱也按计划弄到手了,这又发现,还有很多地方要用钱。
这钱就舍不得都用来还工程款了,只是付给人家部分工程款,这债就欠下了。
有的债欠了十多二十年,人家追得紧,就只是像征性的还个三两千。
李向东说:“新债呢,主要就是从市财政借的。”
他说,银行不能贷了,群众集资款也不能弄了,真遇到困难怎么办?向领导诉苦,争取领导同情,有时候,我们也不能不同情,所以,答应先从市财政借款应急,让他们渡过难关。
他说,大凡借款的都有这么一个共性,借时高兴还时难,***人借***人也有这种状况,钱借了用了,有钱的时候就不还了,或者说,又有更多用钱的地方了。
这本来想要还的钱就又像支付老板的工程款一样,化到别的地方去了,可能还是用来偿还久拖老板的工程款了。
他说,我们各镇的资金大概就是这么运作的。
我不敢说我们掉进了一个怪圈里,不敢说这叫恶性循环,但至少是不降的。
怎么办?当然不能总这么不降地持续下去。
彻底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迅速发展镇级经济!李向东说:“今天要大家来,主要谈一谈,海边镇和古兜镇的问题。”
他说,从报表上看,海边镇的问题还没那么严重,这些年向市财政借款并不多,古兜镇似乎每年都要借几笔,似乎不借日子就过不下去了。
这样一种状况,怎么发展经济?发展经济没有钱不行!他说,我了解过,古兜镇这些年向市财政的借款也到了偿还期,他们不但要解决吃饭问题,还要解决还债问题,这更加雪上加霜了。
他说,我们今天就是讨论一下,如何解决这两个镇的欠款问题,让他们放下沉重的包袱,轻装上阵,在发展镇级经济方面为全市各镇做出榜样。
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好一阵没人发言。
李向东也不急,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好像让大家好好思思考考。
财政局长见没人发言,便干咳了两声。
这一咳还就有效果了,一位副局长颤悠悠地说,我先说吧,说得不对,请多多批评!李向东便带头鼓掌,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值得鼓励!那副局长反而满脸涨得通红,说,我的意见很不成熟,随便说说,希望能打开大家的思路。
他说,在学习市委n届一次会议精神时,我就注意到这一届的市委非常重视镇级经济发展。
我在市财政工作多年,遇到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一些贫困镇隔个三几月,就希望市财政能帮助他们解决资金问题。
工资发不出去了,没钱交水电费了,某项市里督办的工程没资金启动,等等。
他说,如果,我们的镇总是这样,还能办成什么事?一点主动权也没有。
但是,我们又不能不同情他们,不能不帮他们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