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汪书记吧,他来海边镇的时间也不长,对海边镇的了解是不是全面呢?怎么也不比你们认识得更全面,认识得更深吧!所以,我还是希望听听大家的声音。
李向东说:“市委办下发的那个会议纪要,真实地反映了镇级经济面临的困境,那只是就整个市县而言,海边镇有海边镇的特点,我希望在普遍现象中找到海边镇的特殊性,只要找到这个特殊性,才能真正找到解决海边镇的方法,才能推动海边镇的经济发展!”汪秘书毕竟是当过市委书记秘书的,只是这么一番话,他就捕捉到了一个信息,李向东对海边镇的关心和重视将是空前的,将是有别于其他镇的,否则,他有必要来听你们这些人反映海边镇的情况吗?有必要帮助海边镇查找其特殊性吗?有必要为海边镇找到一个正确的发展途径吗?
汪秘书认为,李向东是要把海边镇的发展提高到市县的高度来对待,或许,他要把海边镇的经济发展作为市县镇级发展的一个典型来抓。
毕竟,海边镇在市县还不属于先进镇,把一个不是先进镇抓出成效,才更有典型价值。
当然,汪秘书没有李向东站得那么高,想得那么全面和透彻,但也算猜得八九不离十了。
这是一个让基层领导干部很兴奋的事。
市委书记把你管辖的做为典型来抓,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会更加关心你这个地方,会给予你这个地方许多优惠政策,会促成你这个地方出成绩。
你这个地方出成绩,也就是你出成绩,而且,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你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和理由与市委书记多接触多沟通,说不定,你就能借这个势晋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汪秘书虽然年青,却深知官场的精髓,尽管兴奋,仍能深藏不露。
他面目平静地巡视了大家一眼,说:“大家都听明白李书记的意思了,我们就放开来说。”
他说,根据会议纪要的主要精神,我们可以看到,李书记是一个实事求是的好领导,他不但要听我们海边镇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更想了解制约我们海边镇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或许,这也是市县各镇的主要原因。
举一反三嘛,我想,李书记来我们海边镇,就是要解剖我们海边镇这个小麻雀,以小见大,从而为市县各镇的经济发展找到一条出路。
他说,大家要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要认为,这是李书记对我们的相信,对我们寄予的期望,大家可以放下思想包袱,有什么说什么。
当然,我们这是在摆事实,找根源,不是追究哪一届班子的责任。
他理解了李向东的意图后,做的这一番补充很让李向东满意。
李向东点着头说:“我想说的话,汪书记已经说了,我也就不再重复。
今天,我为什么要给大家搞突然袭击呢?为什么事先没有把我来的意图告诉大家呢?目的就是想听真话,没有经过加工整理,原汁原味的真话。”
会巢了下来,大家都意识到会议转到下一个议程了,市委书记要听大家讲真话实话,听原汁原味的话了。
与会者都在考虑着相同的问题,海边镇的优势在哪里?海边镇经济发展上不去的不足在哪里?海边镇将来的发展方向在哪里?这是一个稍有些常识的人都知道的三步曲,何况,在坐各位都是班子成员。
虽然,李向东事先强调可以座谈式的交谈,但是,谁愿意在这种场合东一句西一句说得貌似没有条理?这还不让市委书记认为,你是一个不懂得全面思考问题的人?谁愿意让市委书记对自己留下这种印象?李向东点了副书记的名,说:“你先说吧?说说海边镇现在面临的困难。
我对这个感兴趣。
我们要发展,既要看到自己的优势,更要看到自己的困难。
困难是阻力,但也是动力!”其实,副书记已经知道自己要第一个发言了。
书记、镇长不可能先发言,其他那些丨党丨委副镇长也不可能先发言,这先发言的人肯定是自己。
这是这种性质的会议所决定的。
只是,太突然了,会前一点准备也没有,所以,他不得不化点时间思考一下。
李向东点了他的名,他便不得不仓促上阵了。
然而,李向东提出的问题,还是打乱了他那个三步曲的思路。
他又要调整思路,把面临的困难做为谈话的重点部分。
开始的时候,他说的有点前言不搭后语,也让人感觉了他的仓促,但能当副书记的人也不是等闲之辈,何况他又是班子里年纪最大的,在海边镇工作资历最长的,很多情况自己都经历过,说着说着,就顺畅了,有底气了。
这一有底气,很多事便如数有珍。
他说:“海边镇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
这也是市县各镇所面临的最大困难。
或者还可以说,是那些还不算发达的地区都面临的最主要的困难。”
他说,我想,造成这个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当然是经济发展没搞上去。
经济搞上去,有了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了。
他说,第二个原因,是历史包袱太沉重。
可以说,我们海边镇背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改革开放以来,这包袱就不断滚大,直至今日。
这不是要听真话吗?所以,我就有什么说什么了。
我这不是危人耸听。
我想,书记和镇长比我都清楚,但由于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有些话是有苦说不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做了很多大事,但是,我们没有遵循市抄济的游戏规则,更多的是执行行政命令,听从上级指挥,所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比如,在搞好圩镇建设中,我们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搞下水道建设、铺设水泥路、改善饮用自来水等等。
搞这些建设的钱从哪里来?我们不是量力而行,而是从银行贷款。
那时候,银行管理制度没有现在这么完善,只要你敢贷,他就敢给。
因此,我们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盲目追求达标,有时候,进度慢了,上面来检查工作,还要求你去银行贷款,搞突击加快工程进度。
这种公益事业建设,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银行的贷款怎么清?利息怎么还?还有一类,属跟时尚,追潮流背上的沉重包袱。
比如,改革开放开始不久,上级要求发展工业,提出打造工业镇的口号,也就是说,只是发展农业,守住了一亩二分农田,你这个镇就永远不会脱贫致富。
于是,大办企业,镇政府一下子成立了十数家企业公司,好像只要成立企业公司,就一定能赚钱,不管你生产什么产品都有人要。
人家搞风扇,我们也搞风扇,人家搞的风扇变成商品换成钱,我们的产品却堆积在仓库里,就是现在,我们那些死火的企业仓库里还堆放着那时候生产的产品。
企业死火了,产品成了废铁,但是,银行的贷款怎么清?利息怎么还?我承认,也有一些企业公司是赚钱的。
但是钱都哪去了?腐败了进私人腰包了。
我这里只说事不说人,这是针对某些人而言。
这些赚钱的企业是怎么赚钱的呢?说句开玩笑的话,他们发挥了海边镇的优势,他们玩走私,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