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李向东出发前,很精心细致地做了周密的安排,凡是拜访的社团都要准备一份讲话稿,即使是十分钟的时间,也要按讲话稿一安不漏地念。像李向东这样的人,站在麦风克前,滔滔不绝说几个小时都没问题,但还是不敢掉于轻心。他特别安排一位随同人员专门负责讲话稿的管理,切忌避免出现,到了a社团拿了b社团的讲话稿这种张冠李戴的疏乎。
他要求每位随同人员尽量少说话,特别不要在a社团说b社团的好话,更不能说b社团的坏话,你怎么知道a社团的人会不会拿这坏话抬高自己踩低别人?当然,对时间也严格掌控,不能顾此失彼。
李向东一行每到一个社团,定受到热烈欢迎,而这种欢迎的形式完全是中国化的,四周张挂着欢迎标语,摆满花蓝,社团各侨领隔很远就迎了出来,就握手,就介绍,就带着他们走进夹道欢迎的人丛里,于是锣鼓响得更喧天,前前后后舞起了狮,气氛热烈得就像李向东他们是英雄凯旋而归般。
在某一个社团,那侨领竟是习武之人,曾舞过狮,就想显示一番,接过狮头围着李向东好一阵狂舞,惹得李向东“哈哈”大笑,连声说好。有人便提意,李向东和那侨领配合一下,擂几手鼓。
李向东摇着手说:“我不行,我不行,我那会这个。”
那侨领说:“只要你擂得响就行,我就能舞。”
李向东听了这话,一时兴起,便接过鼓锤擂了一番,虽擂得半咸不淡很不得要领,但那侨领还是舞得很生色,社团的人便一片叫好,相机录像机围着李向东照个不断。一见这情景,李向东心咚地一跳,才知道坏事了,你不能就擂这一社团的鼓,其他社团的鼓你也得乱擂一气。于是,这一天走了十数个社团,李向东就每一个社团都乱擂一气,擂到后来,双臂都发酸软得都不像是自己的了。
杨晓丽说:“你以为你真会擂呀?那鼓打得人家那些狮都不知怎么舞了。”
李向东甩着手,说:“你以为我想呀?我这是中了别人的圈套。”
壮局长就在一旁笑,说:“李书记还算醒目了,一下子就明白被那侨领算计了。否则,那社团就会因为敲鼓这事大做文章。说不定,李书记这一擂,就擂出麻烦了。李书记这一个社团一个社团的擂,才把别人的嘴堵上了。”
杨晓丽说:“想不到,这看似简单的事竟暗藏这么多复杂!”
李向东便问杨晓丽有没有跌打酒,帮他揉揉那手臂。他苦着脸说,这明天还不知又要擂几个社团。杨晓丽说,活该!谁叫你逞能呀!话虽这么说,她还是感觉到他那手臂像是肿了,就站在他身后,帮他干揉。她说,那有跌打酒呀!怎么也没想到要带那东西呀!他们这是在酒店的房间里,门是关着的,有点亲热的举动也没关系。
壮局长说:“要不,我叫那侨领过来给你揉揉,他习过武,应该懂跌打,说不定,还有自泡的跌打酒。”
李向东忙摇头说:“算了算了。我还是忍着吧,这叫他来揉,不知又会揉出什么麻烦来。”
杨晓丽突然想起什么,问:“我有一点疑问始终搞不懂,为什么每到一个社团都有一条标语,写着‘热烈欢迎市县第一猛人’呢?我知道这第一猛人是指李向东,但为什么不直接写市委书记,却写第一猛人?”
李向东说:“可能是觉得这更有力吧?这应该是一种民间的说法,本来,这社团就是一种民间组织,不能用我们的那种观念要求他们。”
壮局长笑了起来,笑弯了腰。
他说,不是,不是。你们真枉费了人家一番苦心。
他说,你们是不知道,人家为了这条标语煞费心思了。市委书记是什么?在老华侨的心目中,书记是个什么角色?也就相当于在衙门抄抄写写的文书,这文书算什么?他们搞得那么轰重,就欢迎文书,这不让非市县的华侨笑话?
他说,因此,他们就用了“第一猛人”代替市委书记。
李向东和杨晓丽都笑了起来。
杨晓丽说:“你不说,还真不知道是这个原因。”
李向东说:“有时候,这文化上的差异,真让人哭笑啼非。”
在这次美加出访中,李向东自然是最受欢迎的。其次,便是杨晓丽。一个三十出头的女市长,又长得那么漂亮,站在那里,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亮得有许多华侨以为她是女明星,想这女明星怎么就在这一行人中。当听介绍,说是市县人民政府副市长时,好多人眼睛瞪得更大,更有甚者,就问杨晓丽,不是市县人吧?应该是外地调市县当市长的吧?
他们想,市县会有那么漂亮的女人吗?不仅漂亮,还长得那么高,早个十年八年,这么出众的女孩子在街上那么一走,还不被那些回市县相亲讨老婆的华侨看中了,还不就娶到国外来了。
杨晓丽就笑着用市县话说:“我是市县人,纯正的市县人。”
他们还是不信,说:“你应该是在外地长大的吧?这几年才调回市县工作的吧?”
杨晓丽说:“你们不觉得我的市县话一点外地口音也没有吗?我在市县生市县长,只是读大学时离开过几年。”
他们还是摇头说:“不可能,不可能。”
壮局长就替杨晓丽解围,说,杨市长说的是真话,她是市县土生土长的。他说,以前在电视台当过新闻主持的。这一说,他们更不相信了。那电视台主持可是公众人物,那些回去相亲的华侨还不争不抢?壮局长也有些不理解了,市县好多电视台的女主持刚在电视台露面,就被华侨选中了,就嫁到国外去了。
他就悄悄问杨晓丽:“你不可能没被回来相亲的华侨看中吧?”
杨晓丽笑着说:“多了,多得有时候我都不敢准点下班。他们就堵在门口等我。还有的找到我家里来。”
壮局长问:“你没一个看中的。”
杨晓丽说:“我根本就不看。”
壮局长说:“为什么?”
杨晓丽问:“你真想知道?”
壮局长说:“真想知道,这太特别了?”
杨晓丽说:“这有什么特别的?”
她想起小倩,那小倩比她还特别。她对那些堵在电视台门口的华侨可是破口大骂。她说,你们真要在外面混得好,有必要回来娶老婆吗?外面多好的没有?找个国内的老婆还自己给自己增加负担!她说,我要求高,要过最好的生活,在国内,我也可以说是过最好的生活了,但到国外,你们养不起我?也能给我一种最好的生活吗?她说,你们能融入美国吗?哪一天融入美国了,再来找我。
小倩的话虽然有些尖酸刻薄,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杨晓丽告诉壮局长,有一定素质的人,到了国外,他们一定能融入美国社会,像这样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遇上的。但是,那些回来相亲的华侨大多数未必能融入美国社会,所以,她从来就没考虑要嫁给那些堵在电视台门口的华侨。
壮局长说:“这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杨晓丽就笑了笑,说:“做每一件事都是很需要勇气的。”